彼得大帝前的俄國僅有一個位於白海的海港,且長時間被冰雪覆蓋。此時的俄國是孤立的,亞洲化的,彼得最大的願望就是打破這種孤立,首要任務就是尋找出海口,放眼望去,瑞典和波蘭橫在俄國和波羅的海之間,通過黑海的路上有韃靼人和土耳其人,只有戰爭才能打開通往西方的窗口。

而此時的波羅的海是瑞典的內湖,卻無法維持這樣的地位,當瑞典老國王死後,查理十二世登基,俄國就和丹麥、波蘭、薩克森結盟,準備瓜分瑞典屬地。

彼得大帝目標明確,堅韌不拔,雖然在納爾瓦戰役失利,趁著查理和波蘭作戰時,集結力量佔領瑞典領地,並在波涅瓦的河口建立聖彼得堡,彼得大帝就是要把這裡作為帝國的西大門,因為彼得年輕時出訪西方時待在荷蘭很久,很想在入海口的地方仿造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建造一座城堡,但既然是河口,淤泥堆積,土質極差,很難想像如何建造一座石頭城,但這難不倒彼得,他召集工人們砍伐整片整片的森林,直接拉到新城作為地基,竟然在短時間內建成一座新城,真是個偉大奇蹟!彼得大帝把該城堡作為首都,是為了更好的接收西方的先進東西,包括工業、制度、思想等等,遠超過清朝晚期提出的所謂「中體西用」,直接就是全盤西化嘛!

在彼得大帝的不懈努力下,俄國終於躋身於西方強國之列!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只作為學習交流之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立即撤銷,敬請諒解!謝謝!】


1712年,彼得大帝將首都由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從此開啟了彼得堡燦爛閃耀的時代。從1712年至1918年的兩百多年間,彼得堡作為俄羅斯的首都,不僅成為了俄羅斯的中心城市,更成為了俄羅斯通向歐洲的窗口。作為一個深思熟慮後的政治決策,遷都的決定必然是由多重因素構成的,絕非一拍腦袋的決定。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彼得大帝執意要將首都遷到聖彼得堡呢?

第一個原因是彼得大帝的個人命運。彼得小時候成長於莫斯科,而此時的宮廷內部充滿了陰謀和內鬥,彼得也險些被害,這在彼得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在處決了一大批自己的反對者後,彼得雖然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莫斯科給他帶來的心理陰影、莫斯科龐大的舊官僚集團甚至莫斯科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讓彼得大帝異常厭惡。這一點普希金也曾寫道「彼得不喜歡莫斯科」。

第二個原因是彼得大帝對於海洋的嚮往。青年沙皇對於船隻十分熱愛,他認為船舶代表了先進的歐洲文化,因此他曾派出多批人員前往西歐學習,他自己也曾喬裝到荷蘭學習技術。而陸地中心城市莫斯科顯然無法滿足彼得大帝的雄心壯志和發展俄羅斯海軍的計劃。

第三個原因是彼得堡優越的地理位置。在地理上,彼得堡離歐洲距離最近,無論從水路還是陸路,都顯然比莫斯科更適合。而那個年代的俄羅斯,最需要的是歐洲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俄羅斯是抱著學習的目的,因此自然要打造一個通往歐洲的窗口。而在彼得堡作為俄羅斯首都的時代,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政治比較開放、文化繁榮、社會進步、國力強盛的一個時代,將俄羅斯從原本的「野蠻時代」打造成了歐洲一流強國。除此之外,遷都彼得堡也滿足了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戰略利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