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薦

“像我這樣的人”

“我姓賀,也請叫我加倍”

“請相信有人默默愛着你”

“餵了狗的青春,再見!”




大家好,我就是在你們身邊的小凡。

“我就覺得上大學以來每天活的渾渾噩噩的,每週都要固定的陪有錢的室友們去聚餐喝酒,老師一塌糊塗,成績也是一塌糊塗,我就覺得自己上大學挺失敗的。”這是聚會上阿成(化名)對我說的話,也是在聚會上,我才知道好久不見的阿成目前在本省一所三本工商學院就讀財務管理專業。而且他告訴我這個專業的安排是學校學兩年,安排實習半年,留半年來寫畢業論文,大學三年制,每年學費1.8W。一旁的我開啓一三得三的算術,默默擡起掉落的下巴

剛剛纔過去的寒假,相信大家都還沒擺脫過年的歡樂氣氛吧,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已成爲了習慣,這期間呢小凡也組織參與了一次小學同學聚會,很多小學同學都是長時間沒見,看看這些小學同學成家的也有(留下了單身的眼淚…),生孩的也有(震驚…),工作的也不少,在聚會中,我注意到了阿成,歡笑中聊着我們小時候上學的趣事,但真正讓我受感觸的......還是談到他的大學生活。

本來高中成績就不出彩的阿成,高考結束後很自然的就只能進入本省一所三本工商類大學,然而這所大學在本省是出了名的“富二代”大學,進入這所學校,可以說身邊很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家裏條件不錯的學生,而阿成父母都是農民工,家裏條件與周圍的同學差別可見。

我問:你當初幹嘛要選這個學校呢?

他答:我當初考那點成績,本來學校就不好選,就隨便填幾個罷了。我們的大學生活真能說是一條龍服務,宿舍四人基本上每週都要出去聚餐喝酒兩三次,每頓花銷都不會低於200塊,喫完飯去唱K,唱完K接着喝酒,喝完酒還得給這些醉漢子找周邊的賓館住,大部分時間都是這樣過來的。

我問:你覺得你學的怎麼樣?英語呢?四級過了嗎?

他說:我們不像你們,我們不考四六級啊,考了也不過。我們都是考A、B卷,至於專業課,我感覺大部分都是水過來的,開學的時候和老師關係處好點,期末就不會掛。成績雖不好,但期末不掛科就行。

那天我們之間互聊了很多,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結束時我問了他最後一句話:你覺得你大學生活怎麼樣啊?他開頭他對我說的那句話。

根據最新的數據,我國目前共計有普通高校2631所,本科院校1243所,高職(專科)院校1388所,其中人們熟知的985和211院校也才一共112所,僅佔本科院校的9%左右。可你是否關注過一個專科的學生和一個985學生的差別有多大?


兩年前,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上課時,清醒的沒有發呆的多,發呆的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下課時,自修的沒有喫零食的多,喫零食的沒有看劇的多,看劇的沒有玩遊戲的多”。這一段文字深刻評價了目前國內很多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其中尤以三本專科院校居多。


正如之前另外一篇文章所描述:中國的大學生數量大概是2500萬人,樂觀估計,有500萬認真唸書的,還有2000萬在假裝上大學。對於學習也只求期末不掛科,並堅信只要和老師搞好關係就考試大吉。比起學習,大學談戀愛,搞人際,喫喫喝喝更有意思……


每天晚上男生熬夜打遊戲,宿舍被改成電競室,打着遊戲突然覺得自己餓了,打開手機點一份深夜外賣,或者拿出自己屯着的零食,喫着泡麪接着打

女生則是看着小說追着劇或者宿舍聊八卦到深夜,對於他們,精力充沛的時間是凌晨一點,第二天不是叫室友幫答到,直接曠課,就是直接在課堂上睡覺。


終於“開了掛的大學”在四年後,考研打不起精神來無法堅持圖書館備考的煎熬;可當面對一張空白的簡歷,除了基本信息之外無從下筆,該考的證沒考,該有的社會實習沒有,60分飄過的成績也只能在千擠萬擠的人力市場換來簡歷被看一眼就扔垃圾桶的命運,可笑的是最後發現:自己還是離不開自己千嫌萬棄的父母。


對於專科學生與985的差別有多大這個問題,小凡的個人角度是:首先不僅就是平臺的差距,985學校擁有普通專科學校不可比擬的教育資源,這樣的平臺在塑造學生與提供機會是顯而易見的,而且985學生在除了在學校學到紮實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外,個人學習能力是他們相比更大的優勢。從經濟學上講大部分企業能長久經營生存下去的條件就是要盈利,如果作爲大學畢業生不能爲企業帶來盈利,沒能具備給企業帶來盈利的能力,企業又怎會招聘你呢。


所以,看完之後,小凡真心希望各位不管是本科院校還是專科院校的同學都能學有所成,學能所用,不要成爲自己眼中的loser。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