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體悟大自然的智慧和創造力。

賞析插花藝術與文化藝術的交融,

經由節氣中植物,

︽節氣與花兒︾

煙柳如畫 圖源視覺中國

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

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來。

驚蟄敲着鼓點呼喚着春,驚動着沉睡的土地,春在第一時刻伺機而動,生的智慧顯影在大地上。我常常期盼的並非是百花齊放,而是湖邊煙柳入畫的樣子。生長在南方,離家不遠處便有一片湖水,一條人工填埋的馬路穿過湖面連接着對岸,淺春時兩側柳芽隨暖風伴我每日騎車上下學堂,無憂青澀的年少時光中有它在,便是故鄉的模樣。

花道世界讓我知道了,春天是從黃色開始的。落在湖邊垂梢上的一叢嫩黃新芽,田裏成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引來蜂飛蝶舞。伴着春困的午後,春日豔陽下星星點點的黃色潛入夢中,盪漾在心頭。

嫋嫋古堤邊

青青一樹煙

若爲絲不斷

留取系朗船

《江邊柳》 唐 雍裕之

佚名 《西廂記》 插圖

《西廂記》中,張生粉牆一跳,跳進了一段姻緣。趁着天黑,張生拽着垂柳枝,越過牆頭,來見心上人鶯鶯,結果撞見早已心知肚明的紅娘,被鶯鶯假意好一通拷問。爲了愛情連書生斯文都丟棄一邊的張生,做了封建禮教的反叛者,膽大妄爲,執着專一。細想起來,鶯鶯園中的垂柳真,豈不是另一個綠娘。

不僅在中國,在日本,池坊花道的起源地‘六角堂’,寺門右側有棵高大的柳樹,稱爲“六角柳”,也叫“聖唐柳”。此柳是聖德太子派遣使節從中國帶回來栽種的,相傳嵯峨天皇夢見在此柳樹下遇見一位美貌女子,即日天皇便在此等候,果然遇到夢中人,迎娶爲妃子。因爲這個傳說,這棵柳樹被京都人視爲姻緣樹,求姻緣的人們絡繹不絕,幾乎垂地的柳條上系滿愛情祈願符。六角堂被認爲是日本花道的發源地,做爲修持花道的弟子們,經常在考覈前來此祭拜一下,祈求花道技藝精進,考試順利。

日本京都六角堂

中國古人也常常詠柳賦別。站在橋頭倚着煙氳嫋嫋的青青柳枝,折柳一枝,贈予離別的人。大概“柳”與“留”有諧音之妙,古人將依依不捨的挽留之情寄予這柳枝中。“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柳用折枝扦插法便能生根發芽,這亦是祝願遠別的人隨處而安,一切順遂心意。

>

>

康熙朝官員曹廉讓從京城退休返故里,請當時名畫家禹之鼎作圖,即《折柳冊》,遍請各位老友卷後贈言賦詩,如孫致彌跋所述:“丁丑春,廉讓將南還,善畫者繪三圖以贈。一曰春明折柳 一曰野店聽鶯 一曰故園櫻筍。諸公皆題句惜別。”所題跋多達35人,均不惜筆墨將惜別之情寄予此贈別友人。古人之重情誼,風雅之識,穿越時間讓再今日讀者依然體會得到那份情致。

從一紙人情返看壁上瓶花,恍惚倚聲適才散去。在光線微透幽暗的茶室裏,牆頭竹花器中一枝跨着冬春兩季的白椿開得正當時,春日裏剛剛冒着新芽的柳枝垂掛在枝前,寥寥幾筆便把這初暖乍寒的時節恰到好處地領入室內。在茶道的待客之道中經常看到柳條的身影,只因“柳”的諧音“留”,主人的盛情挽留之意便寄予其中。

千利休侘寂風格的茶室中,一枝一花一葉,見到自然的智慧和作爲主人的款待之心 。 千利休總說,插花要“如花在野”,很多人只看到了“花在野”的樣子,卻對“如”字並不在意,最終插出一瓶亂草在田野間瘋長的模樣,還要貼上“如花在野”的標籤,真是不應該。一個“如”字中包含了作者多少年積澱的文化底蘊,和對自然觀察的見解。

宋 馬遠 柳岸遠山圖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東方人的意識審美在意不在形,畫家徐渭的“舍影而悅影”說的就是,形是具體的,影是虛幻的,舍形而悅影,要以虛幻的表達取代具體的形式。爲形而形猶如在待客之處貼上若大的一個“春”字,像一位嚴厲的人敲打着你的腦門告訴你該換衣裳的時節了,毫無情趣可言。如換上一枝椿,一枝柳,掛在壁龕處迎客,除了讓客人駐足欣賞美物,也在客人的心中種下了春風的影子,得意處時常不可言說。

明代 沈周《東莊圖》

無論是馬遠那刪繁就簡,垂練有姿,形神兼顧的柳枝,還是沈周的嚴謹秀麗,剛柔並濟的柳樹,都描繪出早春氣氳皚皚的湖邊景緻。看不到繁花盛開的模樣,春的氣息卻伴着柳絲繞入心中。“如”字當如此。

說及“如”字,總結起來便是我常常說及的花道亦有“皮骨肉”三體,姿是“皮”,心爲“骨”,技是“肉”,才撐起了被華道家用鮮活植物賦予的精微宇宙觀。這三體中最易得的是“肉”,常習苦練,手藝總不會差;其次是“姿”,世上沒有長得一樣的葉子和花,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表情,如何把它們插得入畫三分,閉門造車苦練一番可是永遠得不到要領,“用腳插花”的典故便是在此了。

以手抵心,以骨撐肉,以姿顯技,若化爲一個“如”字,彷彿也能隨風搖曳出柳姿來了。最難得到的便是那顆可以聽得到花開的聲音,看得到風吹過的痕跡,宣靜宣動的“心”。如何以手抵心,用骨撐起肉,以姿顯技,化爲一個“如”字。

作者簡介:

陳鸛潼,花道師。與植物對話,在一花一葉中體悟自然的智慧,經由時間細細的流淌,照見自己。

“一花一葉”

「節氣與花兒」

欄目策劃:三聯·CREATIVE

責任編輯:牛牛

微信排版:王小懶

簡單三步,點亮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