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相信馬琳的能力和拼搏精神,但是放到現在乒乓球運動發展的當下階段看起來,以及中國乒乓球隊人才濟濟的現實,當下還能成為國乒主力隊員的難度確實比較大。

作為中國直板的代表人物,馬琳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但是這麼多年來,馬琳用他的堅持成就了自己的輝煌生涯。在身披國家隊戰袍的19年里,馬琳一共獲得18個世界冠軍,是這個星球上唯一一位獲得過奧運會男單、男雙和男團冠軍頭銜的乒乓球運動員。從1996年升至國乒一隊,到2014年,國內外冠軍總數為113個(包括單打、雙打和團體),分別是:18個世界冠軍(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9個亞洲冠軍(亞洲杯、亞錦賽、亞運會);22個巡迴賽單打冠軍、43個巡迴賽雙打冠軍;11個全國錦標賽冠軍;3個全運會冠軍;7個乒超聯賽冠軍。

需要注意的是,從1999年到2008年的那個十年,馬琳是一直處在那個年代乒乓球技術的頂峰的,笑傲江湖——但始終與重大賽事冠軍失之交臂,中間中國乒乓球隊也湧現出很多年輕隊員,但是他憑藉著「拚命三郎」的精神,使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冠軍的渴望。這樣才會有2008年奧運會沖頂的一刻。

接下來,如果不考慮體能,即假設不考慮年齡以及年齡所帶來的訓練量和傷病等問題的話,我們系統地分析一下馬琳的技術特點,能否適應當今乒乓球運動技術發展的潮流。

在拿了2008年奧運會的冠軍之後,因為國際乒聯的「新政」之一的——膠水方面的改革,讓他之後的發展道路增添了很多坎坷。

在使用無機膠水之後,馬琳習慣的技戰術體系發生了很大幅度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擊球瞬間的感覺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技術方面一些動作結構也會有些變化。在這方面,無機膠水對馬琳是有很大的影響。但對他也有有利的地方。比如球速慢了,馬琳運用正手技術的機會會更多。作為直板運動員,馬琳主要靠正手去得分。而且在國際大賽中,正手運用得多的話,拿冠軍的機會也就多。

在無機膠水改革之前,乒乓球運動員大多都是對器材研究得比較多,比如球板海綿怎麼配;改革之後,則是比賽的節奏、習慣和預判的感覺,和以前會有些出入,其中尤其是直板選手,都需要重構自己出手的速度以及回球的節奏。

由於無機膠水的使用造成比賽球速減慢,可能很多球發了一百分的力量,但是過去只有七十分了。這就會增加相持的回合和電視轉播的觀賞性——而這,恰恰是馬琳技術的最大「痛點」。

因為所有資深乒乓球迷都知道,只要限制住「前三板」,形成相持之後,馬琳的優勢和勝算就變小了。

不過,能夠從困境中勇敢地走出來,這已經不是馬琳的第一次了。乒乓球不管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對有的運動員有利,對有的運動員不是特別有利。之前無論是小球改大球,還是無遮擋發球——都曾經給他製造過這樣那樣的麻煩,但最終他卻逾越了這些障礙,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單打冠軍。

2008-2013的那些年,乒乓球運動的改革許多項,馬琳幾乎所有改革都趕上了。而且作為一個直板選手能夠一直打下去成為一個老將,筆者認為,是馬琳身上永不放棄的精神、包括打球的天賦,支撐他能夠走到今天。

因此,拋開體能和年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一個完全適應了乒乓球運動全面改革後的、完成了直板選手全新技術「迭代革命」的「新馬琳」能否出現——這個可能對他來說,是更大的挑戰。

因為在中國隊就是這樣,競爭非常激烈。誰的狀態稍微差一點,就有可能被擠下去。別忘了,馬琳如果一直打到現在,他將和張繼科、馬龍這些同樣屬於「大神級」的人物,同處於一個星空璀璨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直板選手還能成為國乒主力隊員的難度,確實難上加難。


直板現在已經沒有優勢,馬琳王皓退役後就是橫版的天下,現在世界頂尖選手都是橫版,許昕的直板也有技術漏洞,所以不是體力的問題,而是橫版的技術更先進


吹捧某個人為啥???真正值得點贊的是那些被趕走的老教練!


有難度,因馬琳反手進攻威脅性還不夠強大。


馬琳是乒乓球大師級的。以馬琳的技術包括:發球、接發球、正手、反手、進攻防守等各個環節,只要體力、耐力、反應速度是2008年之前的狀態,一定是超一流的。就像現在馬龍在發球、接發球也不敢說超過劉國梁、馬琳。


現在的塑料球更強調力量,而馬琳是技巧型的,所以不適合當今的打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