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我看了兩次,覺得這部電影拍得真好,真的很不錯。可以說,真的反應出了一部份中國創業者的辛苦歷程。《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採用的是《新東方》的故事,雖然有的地方與《新東方》的成長曆程有部份出入,但是這部影片也不失為一部佳片。

問題提到為何《中國合夥人》中的成冬青能發現商機,並且他能抓住商機,並且使這個商機無限放大,並發展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可以這樣說吧,成東青創業和當時社會環境中很大的一部份人羣一樣,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生活所逼。這就像當初的江浙一代的人一樣:當時的江蘇、浙江是處於一個人多地少的地方,光靠種田,一家人可能生活不下去,為了生存,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該怎麼辦呢?只能選擇當時被人們認為最低職業:經商,出去買賣的小商品,養家餬口(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軍人是最受歡迎和尊重的,其次是工人,再次是農民,最後纔是商人。在當時的條件下,做點小生意是會被人們看不起的,而且找老婆都很難找得到。不像現在,商人的地位非常高。)。

一開始成冬青的職業是非常不錯的:在北京大學當英語教師,有一個鐵飯碗。但是呢,可能是成冬青的英文比較好,經常有些同學在他那裡補課,學習什麼之類的。這個現象在現在來看,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北大認為:成冬青做得太出格了,當教師沒有教師的樣子,辦什麼培訓班啊,這不是丟中國第一名校,北大的臉麼(北大的人文文化是非常厲害的,就像現在一個北大學生賣豬肉,雖然是幾十億的老闆,但是還是回到北大演講的時候:說丟了北大的臉,給北大丟人了。)。在當代如此,想想成冬青當時的時候,會什麼樣子。所以,成冬青也被北大給開除了,這樣成冬青從一個擁有鐵飯碗的教師,成了一個無業遊民。屋陋偏逢連夜雨,被學校開除也就罷了,偏偏談了幾年的出國留學的女友也在這個時候向他提出了分手。事業、愛情雙重打擊,讓成冬青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俗。

人嘛,運氣黴的時候喝水都要塞牙齒。但是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絕境逢生,就是股市裡面的股票一樣:到了一定的點,它會觸底反彈。人的一生的發展軌跡也會一樣。成冬青沒有多少時間給自己悲傷,也沒有多少時間給自己抱怨。他被開除後,他首先得解決溫飽問題(當時不像現在,有很多公司隨隨便便就可以解決溫飽。)。沒辦法,成冬青最擅長的就是英語,再加上,他被開除的時候就有一部份學生在他那裡補習英文。成冬青和藹可親和幽默的英文教學方法也快獲得了一批學生的好感和宣傳(幽默式教學方法可是在當時一個創舉,因為在當時的英文教學大多數是一種比較死板的教學方法,照本宣課的極多,學生沒興趣去聽英文課)。成冬青的英文教學有效果,讓很多不喜歡英文的學生從反感到產生了興趣,從興趣產生了愛好(畢竟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嘛)。這樣就形成了一大批的成冬青的擁護者(現在稱為粉絲羣)。口碑宣傳的力量是十常強大的,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就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再加上,中國當時已經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十幾個年頭了,有很多的歐美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進行開拓市場。需要大量的英文從業者,再加上當時的留學熱潮的宣起:留學就要考雅思什麼的證啊,就要必須懂英語啊。這樣就要有一大批懂英文,熟習英文的羣體,和幫助人們快速成長為一名那些外企需要的,合格的人才的社會服務業出現,來滿足這一巨大的需求。當時的《李陽學英語》《新東方》就滿足了這一社會需求。

成冬青就像雷軍說的那樣:「風口上的豬」,趕上了這個社會發展的趨勢,趕上了那股歷史發展潮流,再加上他自己的天斌和不解的努力,堅韌不拔的意志,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時也,勢力,命也。可以這麼說吧,成冬青能成功,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偶然是他當時只想解決自己溫飽問題(就像馬雲自己調侃自己一樣:「找工作沒人要,只能自己來創業了。」),必然是他這種偶然正應了中國發展的大潮,這種大潮最終讓他成功,最終也成就了他。


商機雖然很重要,但是當商機在你面前你敢抓住,幾天我在頭條看到一個叫歡子TV的博主,就是靠每天拍農村食品一年,50W粉絲,掙了50萬,雖然不多,但是他小學畢業就出來打工了,去年還在當保安,無意間聽一個報社的朋友說,做自媒體能火,他就去了,你說一個朋友跟你說,你敢麼,放下手裡的工作,商機天天有,就看你敢不敢抓住了


其實不是他抓住的商機 是商機抓住的他,電影中 他的轉折是 被開除之後一個小女孩追著讓他補課,之後他才會有現在的成就,成功等於 機會加努力 機會跟關鍵,努力也很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