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十位頂級攝影大師簡介

18-01-12 傑夫Rose + 關注獻花(0) 收藏

  達達曼雷Man Ray 美國1890-1976

達達主義的奠基人,先鋒攝影大師,詩人,雕塑家,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開創者。他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攝影作品價值遠遠超越其它藝術形式的藝術家。

1911年起從事繪畫和雕刻創作,作為美國第一批抽象畫家之一,曾和當時歐洲的前衛藝術家頻繁接觸。1915年開始攝影藝術。他主張對藝術形式進行探索和創新,反對對舊有形式和主題的模仿與重複。曾以一種輕鬆的遊戲心態來進行攝影實驗,發明瞭中途曝光、物影照片等技法,被後人稱為「雷照片」。這些探索除了在語言技法上別開生面以外,在觀念上也非常切合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反藝術精神。

尤金.阿傑 Eugene Atget 法國 1857-1927

曾當過演員,學習過繪畫,但都沒有成功。直到40歲才開始從事攝影,1899年成為一名攝影師。他的攝影風格獨特,不喜歡拍攝正規的人物肖像,而擅長拍攝街頭的人物。他用7乘9.5英寸底版的木製相機,在巴黎拍了30年,完成《舊巴黎的藝術》1053張照片、《獨特的巴黎》1568張照片,兩部宏大的專題攝影集。1927年在貧困中默默無聞地死去。他所拍攝的大量作品,奠定了他「法國紀實攝影之父」的地位。

尤金 . 阿傑是一位對曼 .雷影響很大的攝影家,同時又是一位充滿矛盾的攝影家。一方面,他在攝影史上被視作紀實攝影師;另一方面,他的很多作品中又具有構成主義的特徵,強調歷史與對地點的尊重。同時,他的攝影畫面充滿神祕色彩,又常常被劃入超現實主義範疇。

久拉.阿拉茲.布拉塞 Gyula Halasz Brassai 法國1899-1984

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於上世紀30年代初就奠定了不可動搖的攝影大師地位。20年代,他經常光顧康定斯基等藝術家常去的地方。

他於1933年出版的畫冊《巴黎之夜》轟動一時,被著名作家亨利 .米勒稱為「巴黎之眼」。他說:「攝影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呢?是一口新鮮的空氣,一股強烈的現實味道,它給予事物的幾乎是一種實體的表現。」

除了內容的轟動以外,夜景的攝影技術也是讓布拉塞聲名鵲起的原因之一。當時專業的攝影師都無法捕捉夜光下的動態畫面。而布拉塞的夜景拍攝挑戰了計劃素的極限,因此他被稱為夜間攝影的鼻祖。

雅克-亨利.拉蒂格 Jacques-Henri Lartigue 法國1894-1986

以拍攝其家庭和朋友的各種日常生活而自得其樂,他以引人注目的新鮮感記錄了20世紀初美好時代的生活。他從不拍攝擺布照片,而是將注意力集中於抓拍稍瞬即逝的瞬間。所拍照片不受任何人影響,僅僅供自己和家人欣賞,從而使其攝影日記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視覺日記」。一生保留了125本攝影日記。

安德烈.柯特茲 Andre Kertesz 匈牙利 1894-1985

作為現代攝影的一個拓荒者,柯特茲的照片與人生姿態一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家帶來回味無窮的啟示。各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茲的每張照片都充分顯示了藝術與生活融合一體的境界。他喜用多變的幾何形態來結構畫面彌補著痕跡地通過各種形態的交相輝映,強化光影的神祕效果,在人們的心中引發一種微妙、豐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說:「柯特茲有著對偉大的攝影家來說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體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

愛德華.韋斯頓 Edward Weston 美國 1886-1958

18歲時第一次拍照,1932年同亞當斯等人共同創建著名的「F64小組」,1937年成為第一位獲得古根海姆獎的攝影家。他的作品將攝影區別於其它藝術形態的特徵,即精確的描寫、豐富細膩的影調,以及不同於繪畫的獨特觀察表現方式,表現得鮮明淋漓。

韋斯頓的藝術是一種極端主義的藝術,始終追求最豐富和最完整的東西;同時他的藝術又是一種象徵和隱晦的藝術。他總是在最基本的意義上指向充盈與枯竭的兩極。其作品既客觀又個人化,強調物影形狀、質感等客觀元素對於攝影家立體意識的表達。韋斯頓的一生,不慕名利,不圖富貴,竭力簡化自己的生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給人以朝凡脫俗之感,不能不說與他的這種精神境界有關。

E.J.貝洛克 E.J.Bellocq 美國 1873-1949

貝洛克身材奇矮,曾是一家公司的專業攝影師。也許正因為他發育不全,體態酷似兒童的緣故,斯托裏維爾風化區妓女們跟他交往完全不會受到性騷擾,他因此受到她們的絕對信任,可以為那些在他面前悠然自得、不拘禮節的女子拍攝人體影象。

他盡其閑暇時間致力於新奧爾良妓女和癮君子的肖像創作,運用男性看待裸體的視線,在構圖框架內描繪女性。這種描繪方式,並沒有同其它現代主義者劃清界線,但拍攝者與被攝者的密切關係,卻出乎意外地動搖了歷來人體攝影的模式。這些作品最終成了最動人的人體作品之一,後又被列為媒體攝影的經典。

阿爾弗萊德發.斯蒂格利茲 Alfred Stieglitz 美國1864-1946

即使斯蒂格利茲生前一張照片也不拍攝,他也不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對美國文化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少數傑出人物之一。這個在美國攝影史上居於如此重要位置的人物,1864年生於新澤西州的霍伯肯。1890年在歐洲完成學業後返回美國,專心探索現代攝影的表現方式,策劃前衛攝影展覽等,成為19、20世紀之間聯繫不同藝術風格的橋樑。

斯蒂格利茲將歐洲的前衛藝術介紹給美國,並以自己的豐富實踐,建立起現代攝影的里程碑,被譽為「美國攝影之父」。他「一生都在嚴格地考證相機、鏡頭和感光劑的基本性質」,力圖「將那些獻身於畫意攝影的美國人鬆散地組織起來,通過努力使人們認識到畫意攝影不是藝術的陪襯,而是表達個人的一種獨特的手段》」

奧古斯特.桑德 August Sander 德國1876-1964

桑德每一張照片的人物,都是擺好姿勢,刻意打扮過的。人物的舉止透著自認為最適當的儀態。表情顯示著:我希望別人知道我的這一面。有的人很努力地在維持自己精神最飽滿的狀況;有的人已經堅持不下而顯得鬆弛,反倒露出自在的神色。然而這些人都有著嚴肅的性格,和或濃或淡的憂愁與傷痛。他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子民。由於戰勝的協約國要求德國重新建立戶籍檔案以便管理,每個人都需要一張新的身份證照片,桑德正是當時應接不暇地按快門的照相師。

桑德是唯一被列入改變我們生活大事的一位攝影家,他會在歷史經緯中佔了那麼重要的分量,和他完全客觀的態度有關,他在自己的同胞中找到一種原型——德國人的真正性格。任何人看到他的照片都會感受到:這就是日爾蔓民族。這位照相館師傅不只是拍了一張張人像,而是拍了整個時代,為時代留下了臉孔。

薩.夢 Sarah Moon 法國1938-

1938年生於法國,被認為是法國時尚攝影中「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曾是紅極一時的職業模特,後來轉行成為攝影師,以自由攝影師身份為世界知名雜誌拍照。作為常年為某化妝品公司做平面廣告的攝影師,她拍攝的作品非常漂亮,給人的感覺就象一個小女孩的夢,夢想著蛻變成美麗的蝴蝶。這種商業效果上的成功,令一些持嚴肅看法的人質疑哦她作品的藝術性。

她自己也承認早期作品有些嬌柔造作,但後期作品風格大變,從原來一味的甜美轉向內心的探索,彷彿世俗人間也開始進入到她的夢想。

愛德華得.麥布里奇 Eadweard Muybridge 美國1830-1904

麥布里奇1862年開始攝影活動。最初的拍攝對象是大自然,但真正使他在世界攝影史上流芳百世的是連續動體照片。

麥布里奇經過反覆實驗,在1877年以12張連續動體照片證明瞭馬在奔跑中有四條腿同時離地的瞬間。他的革命性的視覺實驗不僅改變了人們對運動的認識,而且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根據,並因此獲得了「電影之父」的美譽。

1884-1885年間,麥布里奇受費城大學的委託,主持一項以攝影來研究人與動物的運動的課題。兩年間他拍攝照片多達數千張,並從中選取了781張,出版了一本書名長得不能再長的書籍《動物的運動:根據電氣攝影進行的有關動物運動的連續形態的研究》。

伊特恩.卡加 Etienne Carjat 法國 1826-1906

19世紀的一位天才的肖像攝影家。他為那個時代的許多政治家、畫家、雕塑家、文學家、詩人、音樂家和演員等拍攝過肖像。

自攝影發明後,人物肖像一直是相機景框在獲取對象時的一個重要題材,而作家又是種種人物中極被鍾愛的攝影主角。這使得作家肖像在圖像中確立了某種經典意義。被拍攝下的人物,在每一張照片裏,都獲得了特權式的崇高對待,使之具有內在的精神力量。

納達爾 Nadar 法國 1820-1910

19世紀60年代著名的法國攝影家,一生涉獵的領域較多,除攝影外,還是漫畫家、記者、小說家等等。

他的人像特徵多是採取全身四分之三構圖,背景簡潔,用光巧妙自然,重在準確地把握神態和姿態,運用漫畫手法中對對象特徵的迅速捕捉和簡練的造型,充分地體現人物個性。1886年對百歲老化學家尤金. 切費瑞爾做了攝影專訪報道,開創了攝影採訪的新聞報道方式。

蒂娜.巴尼 Tina Barney 美國1945-

美國女攝影家蒂娜 .巴尼,1945年生於紐約的一個富裕家庭。當她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從祖父那裡瞭解攝影,但直到70年代中期才親身從事這項工作。1980年推出以家人及密友為主題的展覽而一舉成名。1996~2004年,她拍攝了奧地利、義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和德國等6個典型的歐洲國家,並在作品《歐洲人》中將當下歐洲人的精神氣質得到完整呈現。

羅貝爾.杜瓦諾 Robert Doisneau 法國1912-1994

在法國攝影界,羅貝爾.杜瓦諾和亨利.卡蒂埃.佈列松堪稱一對並駕齊驅的大師。杜瓦諾是一個平民攝影家,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作基地。曾於1950年拍攝的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張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廳前的吻》,在2005年巴黎達索拍賣行拍出了15.5萬歐元的高價。

他熱愛巴黎、熱愛生活,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談天。他喜歡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風趣的瞬間,總是用一種溫柔的、幽默的目光注視著周圍的芸芸眾生,用同情的態度加以刻畫。人們不但不怕他的相機,還甘心情願地充當他鏡頭中的模特。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而且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帶有典型的法國式的人文主義烙印。

安塞爾.亞當斯 Ansel Adams 美國 1902-1984

在長期並多產的攝影生涯中,亞當斯在攝影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不凡表現。他1902年生於舊金山,1930年結識斯特蘭德。斯特蘭德的紀市實性攝影的強烈的感染力使他最終決定致力於攝影事業。

作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大眾化的攝影家」,亞當斯的傑出的風光攝影作品深受世人矚目。他致力於以攝影技藝顯示世界的壯觀之美,「完全擯棄攝影的記錄功能,使攝影成為純的技術運作,用來擔任美感的表達工具」。作品以精湛完美的攝影形式,展現動人景觀,以個人觀念詮釋大自然,使人們意識到了自然保護的重要性。

他所創造的區域曝光法,得到攝影界的高度評價。

W.尤金.史密斯 W.Eugene Smith 美國1918-1978

《邁向天堂樂園》作為W . 尤金 .史密斯最出名的一張照片,是斯泰肯「人類一家」攝影展中令人難忘的一張。作為一位著名的紀實攝影大師,他的其它作品如同這幅照片一樣,表達了他對人類、對生命、對世界的濃濃愛意。

他強調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希望自己按下的每次快門都能伴隨著希望,每張照片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喚起他們警惕、回顧和醒悟,在他去世後,其生前好友建立了W. 尤金 . 史密斯紀念基金,以獎勵那些象史密斯一樣不受商業利益驅使而擁有「獨立聲譽」的青年攝影師。

喬治.普拉特.萊斯 George Platt Lynes 美國 1907-1955

美國攝影師萊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尚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作為當時最著名的時尚攝影師,他的人體攝影常用漫不經心的動作造型顯示出人物強烈的性格特徵,具有一種異常華麗的光澤。

雖然他也拍女性的裸體,但是真正引起人們共鳴的卻是他的男性裸體作品。其男性裸體攝影作品,以一種激情的形式將男性的身體表露無遺,甚至讓人們聯想到古希臘時期的男性裸體,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魅力。直到今天,他對於攝影的迷戀一直是一個無人能解的謎。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 美國1946-1989

美國精於人體攝影的著名攝影藝術家。1970年開始擁有一個朋友給他的波拉照相機拍攝照片,當20年後他因艾滋病去世時,已被認為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攝影師。他率先拍攝了黑人男人體,採用極其柔和的光線,糅合模特細膩的皮膚和健碩的肌肉,表現出一種強烈的陽剛和陰柔混合之美。他那高雅的有時令人震驚的裸體照片,黑白的肖像及花卉靜物,還有被虐待性變態的圖象,曾經廣泛地展覽,而且在歐美引起關注和討論。

在羅伯特 .梅普爾索普的中、後期作品中,他把光線這一攝影語言運用到極致,柔和的光線使照片籠罩在似有似無的光暈裏,這種神聖而優美的味道,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照片背後拍攝者溫情的目光。

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Frank 美國 1924-

新紀實攝影的最偉大的旗手。1924年生於瑞士蘇黎士,1947年來到美國紐約。起先從事時裝攝影,後因厭惡時裝界的虛浮而轉向抱道攝影。1955年,作為第一個獲得古根海姆財團獎金的外國人,弗蘭克開始了為期約兩年的環美國攝影旅行。1958年,從旅行中拍攝的兩萬張底片中選取了83張編成的名為《美國人》的攝影集,被稱為現代攝影的「聖經」。

《美國人》以開放性的充滿詩意卻又飽含憂鬱的風格照片,打破了統治美國攝影界的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趣味,一舉改變了現代攝影的審美取向。弗蘭克展示瞭如何用抽象表現主義積極、敏銳的精神來攝取影像,而又不帶任何繪畫痕跡。這些作品徹底顛覆了傳統紀實攝影,成為紀實攝影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弗蘭克信奉「見人所不見」的攝影觀,他的觀點、方法和風格影響了一大批年輕攝影師。1994年10月,華盛頓國立美術館舉辦了名為《出動》的回顧展,為這位現代攝影的「教父」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掃描,肯定了他對世界攝影史的巨大貢獻。採納蟲虎版主的建議,加上英文名,便於查找,謝謝版主!

理查德.阿維頓 Richard Avedon 美國 1923-2004

「人像照不是臨摹。當情緒或事實轉化成照片的一刻,它就不是事實,而是意見。」世界十大攝影師之一、美國人像攝影大師理查德 .阿維頓抱著這一宗旨,將時裝攝影升華成藝術,以人像攝影展現名人和市井小民的神韻,贏得「世界最著名攝影師」的美譽。

阿維頓早年以時裝攝影開展事業。他為時裝照片注入情緒和動感,拍攝模特兒在戶外活動、展現笑靨的片刻,一改當時時裝照中的模特兒僵硬呆板的形象,掀起攝影界的革命。在他看來,拍攝一張照片,重要的是對拍攝對象的興趣,他們之間應該是有故事的。他最擅長的做法,是將拍攝的人物置於空白背景前,以鏡頭捕捉他們的靈魂本質。

亨利.卡蒂埃-佈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1908-2004

關於自己的作品,卡蒂埃--佈列松曾說:「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現在我眼前的某種局勢的全部本質------拍攝意味著記錄——同時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內——事實本身和視覺看到的形式的嚴密組織,而形式將賦予它意義。這是把人們的頭、人們的眼睛和人們的心置於同一軸線上。」這就是他的攝影哲學。

卡蒂埃--佈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揭示事物本質的一剎那——的美學理論,對攝影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認為攝影家必須同環境融為一體,這樣就不致影響被攝對象的行為,有助於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聞攝影記者之一。

讓.西弗 Jeanloup Sieff 法國1933-2000

一般說來,一個攝影師終其一生如能精於某一攝影領域,他就相當出色了。但是讓 .西弗擅長且精通的攝影領域卻涵蓋了報道、時尚、風景、人像、人體等,不愧為攝影界相當罕見的天才型攝影師之一。

讓.西弗1933年生於巴黎一個波蘭裔家庭。1953-1954年間先後在巴黎和瑞士接受攝影、新聞、文學、電影等課程的短暫學校教育,但是字14歲起就開始拍照的他似乎並不喜歡攝影課程。或許也正因為他有著多重文化背景,對於攝影和身邊周遭事物的觀察總有和別人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才能創造出這麼多元化的攝影作品。他認為,攝影的精髓是一種體驗,而不在於展示和解釋。攝影的題材沒有好壞之分,差別只在於它們被看的方式。

史蒂芬.肖爾 Stephen Shore 美國1947-

美國攝影家,「新彩色攝影」的代表人物。其彩色作品包括建築和自然風景,以錯綜複雜的感性力量而受到攝影界的重視。

他所選擇的風光題材很平凡,畫面中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視覺焦點,所有的植物都處於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從而表現出攝影家心靜似水的心境,也為上世紀80年代的自然風光攝影找到了一條獨有的審美通道,引導更多的攝影師在平凡的自然中找到所需要的視覺表現元素。

揚.斯達樂 Jan Staller 美國 1952-

美國攝影師斯達樂,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在紐約從事攝影,以拍攝城市風光與建築為主。作品經歷了從超現實風景攝影到現代抽象風格的轉變。

黛安.阿伯斯 Diane Arbus 美國 1923-1971

作為當代紀實攝影的重要人物,阿伯斯以特別鋒利的記錄眼光,始終不渝地用照片率直地表現那些幾乎得不到社會承認的邊緣人羣。裝束上不男不女的人、侏儒、精神病人等,似乎都樂意在她的鏡頭面前表露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缺陷。

在談到自己的照片時,阿伯斯說:「大多數人活在世上總害怕他們會經受創傷。這些人則生來帶有創始。他們已經經受了生活的考驗,他們是第一流的人物。」她的作品,因主題思想與奧格斯特. 桑德的作品相近,而常被人們相提並論。

肯.約瑟夫森 Ken Josephson 美國1932-

肯.約瑟夫森的專業攝影生涯迄今長達40年之久,探索攝影的本質極其限制一直是他創作研究的課題。他的作品以難得的幽默趣味,深入攝影的觀念層面,自然呈現出攝影者、被攝物與觀眾之間多重而不可分割的複雜關係。

他最著名的作品系列是《影象中的影象》。在這些攝影作品當中,被攝物包含一張或多張已經預先拍好的拍立得相片或是明信片,象是拼貼卻又還原為攝影。這些預先拍好的相片,其內容與整幅影象作品的主題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拍立得或明信片中的人物或景物取代了原本可能的主題,一方面他們滿足了觀者的期待,另一方面卻又更赤裸裸地暴露出照片不過是張平面的紙,既平凡簡單,又是一種影象幻覺。在既有的長方形框架裏,相關的影象重複出現,或層迭,或並置,被攝物與攝影行為之間的關係成為作品真正的主題。

威廉.魏格曼 William Wegman 美國 1942-

在美國攝影家中,魏格曼因拍攝主題特殊而名聲大振。他曾經學習繪畫,1961!1967年就讀於馬薩諸塞州藝術大學和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多所高校任教。1971年在波莫納大學藝術畫廊和巴黎的索納本德畫廊舉辦首次錄象藝術個人展覽。

他家養有一條德國名犬,被他命名為「曼 . 雷」。他的眾多作品就是一這條寵物狗為拍攝對象,將寵物狗「曼 .雷」的日常生活照片和滑稽的擬人動作做了有趣的記錄。有意思的是,這些作品由於引起了寵物愛好者的興趣而銷量大增,或許這樣的結果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喬爾.梅耶洛威茨 Joel Meyerowitz 美國 1938-

一位屢獲殊榮的攝影家,他的作品曾在全球博物館和畫廊的350多次展覽中展出,是自2001年9月13日以來被允許不受任何限制地進入紐約9.11恐怖襲擊現場的唯一一位攝影師。

他非常敏感於光線對色彩表現的微妙影響,是最早嘗試以彩色攝影的方式來表現美國城市街頭景觀的攝影家之一。1982年出版名為《不尋常的處所》的彩色攝影集,把美國經常可以看到的不起眼的農村風景以冷靜的視線加以展示。

他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放棄35毫米的輕巧照相機,而改用較為笨重的20乘25的箱型照相機,是攝影作品的角度更寬廣,並帶有更明亮的色調和光線。攝影師自己所言:「我揚棄攝影長久以來的信念:決定性的瞬間,對我來說,所謂的畫面焦點是不存在的,畫面中的每個元素:人物、建築、光影與線條都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種整體性的理念就是我所謂的『攝影內景』。」

揚.格魯佛 Jan Groover 美國 1943-

崛起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傑出女攝影家之一,她拍攝的對象多為生活中不為人注意或很不起眼的東西。她認為生活周邊的事物只要仔細觀察,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她每天接觸的廚房就有豐富的素材可拍,廚房中的菜刀、瓶罐或蔬果,從不同角度、位置去觀察和改變它們的面貌,花樣百出。

利奧.羅賓芬 Leo Rubinfien 美國 1953-

美國著名旅行攝影家,1953年生於芝加哥,曾在40多個國家進行拍攝,獲得多個獎項。他的作品多描繪旅途生活的美麗,鮮有流離失所的場面,更多的充斥著小空間裏的景象:鐵路旅店、飛機客艙等。其影象帶給人們新的發現和驚喜,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優雅的影象帶有濃鬱的思鄉情緒,渴望不再瓢泊在外。

比爾.布蘭德 Bill Brandt 英國1904-1983

他不但是公認的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攝影家,而且也是影象風格立即能被認出,卻又不陷入個人模式的少數大師級人物。他在巴黎作為超現實主義畫家和攝影家曼. 雷的助手開始學習攝影,認為直覺是創作者下意識泄露出來的「心靈眼睛」,惟有它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其早期作品以紀實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轉向肖像、風光和人體攝影。他利用銳利的黑白色調來孤立物體,使它們脫離原有的寓意,並帶起一種視覺興奮感,很準確地表現出攝影師所刻意強化的照片氣氛。他的變形人物攝影尤為著名。

威廉.克萊因 William Klein 美國 1928-

新紀實主義攝影家,1928年生於紐約,後生活工作於巴黎。他曾經拍攝了大量的時尚、街道、新聞報道照片,並拍攝過電影和廣告。其攝影難以歸入某個門類,他使用高感光度膠捲、過量曝光、粗大顆粒、變形透視、異端構圖、粗糙放大等方式,自覺而大膽地反叛著嚴肅攝影美學的文雅、精緻、高貴與循規蹈矩。他以一個殺手般是速度,將相機逼迫到人面前拍照,用混合了現實和夢靨、偶然與抽象、天真與邪惡的影象詮釋他所生活過的城市,「既沉浸在自我當中,又忽視了自我」,因而成為新紀實攝影的一個範本。

他於1956年拍攝的畫冊《紐約的生活對你有益——威廉 .克萊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歡》,具有明顯而強烈的感情色彩,令他在歐洲一舉成名。曾被1963年世界攝影博覽會的國際評為推選為攝影史上30位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

羅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美國1931-1954

當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候,攝影師身臨現場,並且用最迅速最直接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卡帕的攝影哲學。羅伯特 . 卡帕 ,原名安德烈 .弗裏德曼(Andr eFriedmann),1913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卡帕是他的筆名。他是世界著名的戰地攝影師,曾參與創辦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1936年西班牙內戰,他在現場拍攝到了記錄一個戰士中彈後即將倒下的瞬間的《戰士之死》,引起轟動,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1954年,他在越南拍攝法國作戰部隊時,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41歲。

卡帕作為攝影師的18年間拍攝了5次戰爭,為紀念這位戰地攝影師,《生活》雜誌與海外記者俱樂部在1955年設立了「羅伯特 .卡帕紀念獎」,每年獎勵那些「需要有勇氣和事業心在海外拍攝的優秀作品」。

李.佛裏德蘭德 Lee Ftiedlander 美國 1934-

一位憑直覺拍攝的攝影師,40年來,他一直專心於對美國「社會風景」的拍攝,被譽為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攝影家。面對影象,他幾乎是一個被動的畫面截取者,作品凌亂、複雜,有些看起來象蒙太奇,這些近乎塗鴉一般的照片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所謂「好照片」的標準。

沃克 .伊夫斯評價說:「佛裏德蘭德的照片呈現出這個世界是那麼冷漠、執拗、悽涼和性靈枯竭。」他那些看似直白、隨便的「抓拍」將紀實攝影「真實再現」的基本原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是事實上的真實,更是感覺上的真實。

蓋瑞.溫諾格蘭德 Garry Winogrand 美國1928-1984

生於紐約,是一位街頭攝影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他使用小型相機和現場光,運用廣角鏡頭以隨意而敷衍的構圖去抓拍生活中稍有意義的景象,製造一種怪誕的視覺張力,並以一種動感十足的傾斜的角度構成動蕩不安的視覺效果。這些眼疾手快抓取的城市快照使他很快成為紐約街頭攝影師中的領軍人物。

在其攝影生涯中,他每天都要在紐約的街頭消耗3卷柯達Tri--X膠捲。1984年去世時,他留下了2500卷尚未沖洗的膠捲、6500卷已經沖洗但還沒有擴印出樣片的膠捲,另外還有3000卷已製出樣片但還沒來得及看。曾於1965年、1969年和1979年三次獲得古根海姆獎,1975年獲得美國國家藝術基金。

拉里.克拉克 Larry Clark 美國1943-

美國著名攝影師、導演,開啟了紀實攝影的另一種風格:尖銳、刺眼、寫實、意識流、個人化,觸目驚心且震動人心。

1943年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的拉里 .克拉克,1977年以自傳體攝影集《塔爾薩》一舉成名。他使用一個35毫米相機廣角鏡頭,不加修飾的現場光赤裸裸地再現青少年亞文化、性、暴動、毒品等主題。在表現青少年的生活時,他更注重表現的是極端與惡劣甚至是危險的生存狀況,試圖以此來說明:擺脫社會規範的制約必將導致自我毀滅。這一思想在他於1994~1995年創作的討論性的電影《兒童》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體現。

喬爾.斯坦菲爾德 Jorl Stemfeld 美國1944-

美國新色彩攝影的代表人物,也是當代美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從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A . 亞當斯、沃克 .伊文思等傳統攝影家的影響,更可以看到當代藝術攝影的流變。他常在照片中把技術帶來的繁榮與毀滅以反諷的方式並置。有評論認為,斯坦菲爾德的作品重新定義了風光攝影和紀實攝影。

新色彩攝影的特點是,以彩色攝影獨特表現力來提示一種主觀的色彩現實,表達攝影家對待現實的新的看法和態度。與此同時,他們的彩色實踐也刷新了人們對於攝影表現一貫持有的傳統觀念,賦予攝影表現以新的可能性。

斯坦菲爾德開車旅行美國大地,注意捕捉一些出人意外的畫面,如消防隊員不是在火災現場奮力救火,而是在附近小鋪裏挑選南瓜,而這些畫面因為色彩的表現而更強化了一種荒謬感。

尼古拉斯.尼克森 Nicholas Nixon 美國 1947-

美國攝影家尼古拉斯 .尼克森的30幅照片《布朗姐妹》,開始拍攝於1975年,每年一幅,拍攝了4個姐妹,其中一個是藝術家的妻子。這種成套的攝影作品並不多見,進入市場的就更為罕見了。

攝影館館長艾莉森 .諾德斯特龍稱該組作品是「溝通現代主義肖像和後現代主義癡迷檔案的橋樑,使我們想起家庭快照、時光流逝以及照片與記憶的聯繫」。

土門拳 日本 1909-

土門拳1909年生於日本山形縣酒田市,中學時代非常喜愛繪畫,特別是油畫,他最欽佩的是塞尚。1935年他買了一臺相機,開始拍攝一些報道性的作品。1940年倡導成立了日本報道攝影家協會。

他的作品思想性很強,反映了社會下層廣大勞動人民,由於戰爭給他們帶來的極大災難和不幸,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在戰爭中失去雙腳的士兵和失去父母沿街乞討的流浪兒等,,為人們所關注。土門拳說:「報道攝影是從新聞攝影中脫離出來的一種新的攝影構思方法。」「要時時注意發展著的社會意識,重新估計一下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在你身邊的素材中,你能抓住幾個鏡頭?」土門拳的拍攝方法是:1,主題與相機結合;2,排除導演擺布的絕對快拍。

白川義員 日本1039年-

白川義員的攝影作品把山的靜,山的呼喚,山的孤獨都刻畫出來了。他跋涉一百多個國家,把雄偉的山脈當作無盡的創作對象,在封建攝影家裡,他是出色的。

早年他考如了日本大學藝術系的攝影專業,奠定了他成為攝影家的基礎。1962年他自願離職,作為朝日新聞社的特派員先後到美國、蘇聯、中東、東歐、西歐等35個國家,採訪回國後辭去一切職務,成為一個自由攝影家。這以後,他曾到過130多個國家訪問,出版了《美國大陸》、《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聖書的世界》、《日本的火山》等影集。有一次他到尼泊爾境內去拍攝喜馬拉雅山,艱苦的生活使他的體重下降了25公斤,面貌全變了。回國海關檢查,竟然判定護照上的人不再是他,不許他入境。回來後,就住進了醫院,在醫院昏迷了一個多月。他說,沒有深刻的感受,不不會拍攝出動人的作品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