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與柏楊,都是當代文苑風流人物,都是風雨如晦時代篝火之光。他們生前身後,各自勵教激志,各有名山事業,雙峰並峙,二水分流,本兩不相防。但因時代之故,也遺留下很多八卦、很多謎團,一直以來為人所閑話。

(圖:晚年柏楊與失散30年終得相聚的女兒)

其中最著名的話題,當然就是兩人為什麼會從好友衍為絕交,甚至仇敵相向。特別是李敖,從1980年代開始,幾乎看到柏楊二字必要醜詆痛罵,必要羞辱一番,為我們所熟知。我看到很有朋友的議論,也都指明柏楊德行有虧,有負李敖,所以該罵。我覺得這是不客觀的武斷。

在我看來,如果要一句話總結就是:二人分合之理,不是李敖瞧不起柏楊,而是互相看不上。而要推斷其原因,這裡面,有各自性格的因素,也有不經解釋而成芥蒂的誤會。


李敖與柏楊,本是同道中人,在台灣最崎嶇的歷史之路上,有過很長的一段「蜜月期」,相攜顧盼,惺惺相惜。

他們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境遇,都是朗然的漢子,也有極為投合的政治理念。柏楊要比李敖大上13歲,但他們都是從大陸渡海過去的北方人,都秉持「以罵世來救世」的心愿,都是當時蔣氏專制政權的異見分子,又都同時成名於1960年代,在那個惡劣而孤獨的小島中,他們會走到一起抱團取暖也是必然的。他們入獄的時間點都差不多在同時期,只不過柏楊1968年身陷囹圄後呆了十年才倉皇出來;而李敖是從1967年開始,前後「三進宮」,累時六年兩個月。那時的他們,是互致欽佩,也是能推誠相與的。

雖然都是狂人,但彼此之間,是同志,是戰友,為了共同的民主理想,互相支援,共同受難。這些情況,現在看他們彼此的書信,還不難按查的。


我的感覺,他們二人,會「同志怡怡」是理所必然,但最後會反目成仇,也未嘗不是各自迥異性格主導下的必然結局。

李敖對柏楊最大的不滿,在他「忘恩負義」,這一點現在看來也未嘗不能成立。但是柏楊的「忘恩負義」,又極可能不是人格上的,而是建立在誤會上的。總之,一個鬥志昂揚好罵,」你欠我的就要討回來「;一個性情溫和不爭不辯,「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又從來沒有坐下來好好談過,誤會越陷越深,最終成了彼此積存在內心深處的一個死結,雙方至死都無法澄清了。

我們從局外人看這段恩怨,反倒可能是清楚的:李敖當年確實對柏楊有恩,而他們最終凶終隙末,又確實源於一個女人。1968年,柏楊因文字獄坐牢,李敖是仗義執言大力援救的主力之一。據《李敖回憶錄》所說,他當時曾依靠美國朋友的幫助,把柏楊的答辯書傳到海外,使其冤情公諸於世,讓其時的蔣氏政府有所忌憚,不敢置柏楊於死地。

最終,在眾多人士的奔走之下,柏楊從死刑被改判為12年徒刑,實際遭囚9年26天。


後來柏楊出獄,李敖自以為勞苦功高,柏楊該感激涕零才對。可沒想到,柏楊此後無論文字還是言語,幾乎都沒有提及他李敖的貢獻,甚至主動斷絕了和他的任何音訊往來,沒有說明一句說明。

李敖納悶,到處打聽,才風聞是有人告訴柏楊,在他坐牢期間,李敖和他彼時的妻子艾玫有染,他覺得自己的尊嚴、情感受到重創與欺騙。而據李敖在數十年後的辯護,柏楊坐牢後,他為營救,是與柏楊之妻艾玫有較多接觸,但是艾雖美不是他喜歡的類型,況他李敖再風流,因有心理障礙,平生從不與朋友之妻通姦,為了自明,他甚至在書中直明「真正姦夫」姓名與地址。這些說辭,在《李敖快意恩仇錄》一書中是可以看到的。

從這些事實攤擺,我們大概可以看出,如果李敖的敘述可信,那二人的分道揚鑣,實際起於一場風月誤會,只是這種瓜田李下之事,要辯清確實也不容易,何況他李敖確實風流成性呀,而柏楊的性格其實並不好爭辯。同時,熟讀柏楊書籍的朋友大概也會知道,當年妻子艾玫在他落難之時的離去,確實是他一輩子的傷痛;而要數落柏楊「忘恩負義」,大概也是說不過去的,在柏楊文集中,我們到處可以看到他對另外一位參與營救的孫觀漢先生是如何的感戴,念念不忘,至死彌篤,是非常感人的人間真情顯露。除了李敖的呶呶不休,我也不曾見過還有其他人指責柏楊其人「忘恩負義」甚至品德問題。

有些朋友只看李大師的一面之辭,又對柏楊的書籍沒怎麼看過,先入為主成見在胸,不問其它「口徑」,就貿然先判決柏楊「有罪」,多少是有失客觀的。這些問題,其實稍微翻翻他的雜文集,還有那本 《我本陋民――柏楊自傳》,都不難得到一些不同的印象。

總之,這段故事,如果真要給個總結,我個人挺認同潘采夫所說的:二人交惡,與柏楊小心眼有關,可李敖的風流遠播也難脫干係。


此後近三十年,聽說此「內情」 的李敖,開始對柏楊口誅筆伐,甚至動輒人身攻擊,更是將此恩怨火上澆油,而柏楊還是一味沉默,本來也可以澄清的誤會就此永不可解開了。

而且,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有關二人交惡的記載和傳言,現在被搬來弄去的那些,證言也好,材料也好,罪狀也好,基本都來自李敖一方的筆下口中。柏楊對於此事,幾乎不置一詞。他晚年寫回憶錄,都不怎麼提及李大師,彷彿生活中、台灣歷史裡,都沒這個人啥事。他什麼都隱約談了,對於曾經的「朋友」李敖、對於灣灣民主進程影響既深且巨的李敖,卻刻意忽略。

而李敖本就是三國禰衡式的人物,使酒罵座,快意恩仇,有恩湧泉相報,有仇睚眥必還。在他筆下,本來當世但凡出名的基本就沒一個好人,一生痛批人數超逾三千,更何況讓他感覺受到「背信棄義」之人,豈會輕鬆放過。於是他用了三十年痛貶柏楊,甚至為此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去料理這人。這些責罵,大部分就見於他寫於1989年、有近300頁厚度的題為《醜陋的中國人研究》的書籍。

這本書雖名為《醜陋的中國人研究》,但改為《柏楊人品之研究》似乎更合適吧。全書就柏楊的著作極少評論,幾乎都是就柏楊的人品大做文章,明眼人都會看出,這早已不是學術研究了,差不多已經是明明白白的人身攻擊。比如,他認為柏楊是醜陋中最醜陋的中國人,是只會耍嘴皮子的,是忘恩負義的;說柏楊的文化水準不足以談歷史,更不配談「醜陋的中國人」這一命題,沒資格翻譯《資治通鑒》一書等等。

幾十萬字的書,拉拉雜雜來來去去,其實就是說了被柏楊誤會戴綠帽子,還有柏楊學問不行、人格地下這麼三件破事。


李敖說的都是事實嗎,柏楊真的有那麼卑鄙嗎?我自己閱讀過後的認知,當然不會全面否決,也不會完全認同。

有一些,看書中列舉的信件和資料,可推測應該是事實。比如,李敖確實在柏楊入獄之時無私營救,而柏楊後來的做法,不管是否誤會,確實對李敖有點忘恩負義了。但平心一點同樣可以看到的是,李大師又確實是明顯地在泄私憤,很多論據也有意混淆。比如,他說柏楊坐牢前曾跟他討教坐牢的經驗,而其實他忘了,那時他自己並無坐牢的經驗,而柏楊早在初抵台灣不久的1950年就曾因「收聽匪區廣播」而入獄六個月過,何以會向他「討教經驗」;

再比如,他一再諷刺柏楊蹲獄十年後嚇破了膽,後來一心投靠國民黨,這也是不確的,因為柏楊後來也並沒有在國民黨中撈取什麼好處,只不過是他的心態有了轉變,當國民黨也在民主轉型的那個時候,他從年輕時代的一心批國轉向了對民族國民性問題的挖掘與批判,雖然偏激,但也只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始終期待大家可以「 認真負責做一個有尊嚴的中國人」。可以說,從1980年代開始,兩人的政治態度、思想理念其實已經出現分歧。

而且,就為人處世而言,正如早先就有人指出的,雖然他們的筆鋒都那麼凌厲,對世界的批判那麼不留情面,但是實際生活中論為人大相徑庭。總體而言,李敖其人,東北漢子,凡事有仇必報,睚眥必較;而柏楊生平性情實有河南人的樸厚,重以德報怨,息事寧人。是以柏楊朋友多,怨敵少;李敖則朋友幾無,敵人遍布四海。

可以說,這兩人的為人、理念,有那麼多的不同,實際早已預告著他們之間的情誼終究會出現裂痕,只是世事弄人,他們應該都萬萬想不到,彼此裂痕的導火線,竟然是一個女人的「為情不終」問題吧。


只因一場誤會,造成這兩位「文壇英雄」反目成仇,「別有參商之闊」,老死不相往來,無疑是令人惋惜的悲劇。

人生之難,在「兼忘是與非」,誰對誰錯,真的難以說清。但我想肯定可以說清的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不該是柏楊,更不該是李敖,而是"權力之惡」。試想,如果因為他們不是動輒製造冤案,把柏楊投進監獄,還可能發生日後的這些事情嗎?

不過,如今這兩位大陸人,都已經魂歸西去,一切都不再重要了。更值得欣慰的是,最後的他們,一個歸骨新北白沙灣高塔上,倚窗真龍殿,面朝台灣海峽,眺望故鄉哈爾濱,聊解思鄉之愁;而另外一位,骨灰則終於回到了老家河南新鄭,實現了百年之後葉落歸根安息於中原故土的遺願。某種程度上,他們都「回家」了。

為了一個更好的中國,他們一生都如杜鵑泣血,家破人亡,歷經磨難。渡盡劫波兄弟在,倘若地下有緣邂逅,以他們的胸懷,想應該也能一笑泯恩仇吧。

2018,12,13,晚閑談

每天都會談談社會、風月問題。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隨意談天


《醜陋的中國人》的作者是中國台灣作家柏楊,該書1985年於中國台灣出版,當年便被評為台灣年度暢銷書。但也引起了很多爭論,有人覺得柏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人的缺點與不足,但也有人大呼:「柏楊,你憑什麼罵中國人?」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說了什麼

「中國人是一個受傷很深的民族,沒有沒有培養出讚美和欣賞別人的能力,卻發展成斗臭或阿諛別人的兩極化動物。更由於在醬缸里醬得太久,思想和判斷以及事業都受到醬缸的污染,很難跳出醬缸的範疇。」——《醜陋的中國人》

《醜陋的中國人》收集的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柏楊在各個學校所做的演講文章。而該書所有文章,都圍繞一個相同的中心主題,即是作者序言所說的:「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為此,作者他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強烈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窩裡斗"、"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子子孫孫受感染,不能痊癒。這也是全書核心及全部內容。

在本書中,柏楊先生對於中國人的「醜陋」做出了如下總結:

一、對於權勢的極度崇拜。具體表現為:

1、 缺乏是非標準與道德觀念,喜歡和稀泥,只有功利標準。

2、 人與人之間只有敬畏,很少有愛。

3、 奴性過強,缺乏自尊。

4、 「官癮」非常大,勢利眼。

5、 缺乏平等觀念,等級觀念太強。

6、 缺乏原則性,見風使舵,見好就收。

7、 缺少法制觀念。

二、極度自私。具體表現為:

1、 缺乏集體主義精神,一切以自身利益出發。

2、 缺乏公德心。

3、 主觀理念很強,情緒化嚴重。

4、 喜歡窩裡斗,不團結。

5、 死不認錯,缺乏自省精神。

三、極度保守。具體表現為:

1、 不願嘗試與創新,喜歡墨守陳規。

2、 缺乏探索精神、冒險精神,喜歡明哲保身。

3、 缺乏獨立思考精神。

4、 缺少「敢想敢做」的靈性。

除了以上三大塊之外,還有以下幾點。

1、 喜歡講空話,大話,假話,毒話。

2、 缺乏包容性,心胸狹隘。

3、 形式主義化,缺乏務實精神。「面子工程」(情面、體面、場面)

4、 缺乏認真精神,做事馬虎,「差不多」。

5、 中國文化的「人格分裂」,說一套,做一套。

6、 易自我膨脹,自滿、自我陶醉。

7、 淡漠、冷酷、猜忌、殘忍。

8、 人與人之間相互仇視,互相打壓。

9、 生活習慣「髒亂差」。

這樣的指責當然非常犀利,讓很多中國人憤怒,說柏楊是「把世界歷史的醜陋,說成是中國歷史上獨有特色的醜陋,再論證中國文化是劣等文化。這種人類似白痴。」

柏楊將中國人醜陋之根源歸於儒家文化,對於這點我是持保留態度。誠然,儒學的發展有其必然的弊端和內在的垢病,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它的積極深遠的歷史作用。儘管後世的一些腐儒將其衍生為強化君權,附權庸貴的思想枷鎖,我們仍當更理性地去看待,把所有責任推給儒家我覺得略欠妥當。

柏楊

李敖批評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就是他自己

1965年李敖和柏楊初次相識,李敖30歲,柏楊45歲。在外人看來,這兩人經歷很相似,都喜歡罵人,都坐牢過,本應該是惺惺相惜的朋友。

柏楊入獄後,李敖還一直嘗試幫助他,展開「營救」工作。 但柏楊出獄後一切都變了,他懷疑自己在牢獄中的十年,妻子與李敖有不正當關係。但李敖這次十分憤怒,說:「柏楊也許可以懷疑我李敖的道德標準,但不可以懷疑我李敖的審美標準——艾玫許多人覺得她很漂亮,但根本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類。」這之後兩人反目成仇。

李敖這麼批評柏楊的新書《醜陋的中國人》:

我認為他的《醜陋的中國人》是一種避重就輕的譴責。他把醜陋加諸所有的中國人,似乎很有勇氣,引起外國記者的喝彩,但......他明知誰是醜陋的中國人,雅不欲實指而已。」這種作者不敢實指有名有姓的醜陋中國人,卻泛指所有的中國人都醜陋,用來替他的怯懦墊背,這種行徑所顯示的,豈不正是最大的醜陋?原來「醜陋的中國人」非他,就是他作者自己!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討厭柏楊,也許是他們從書中看到自己,暴跳如雷,而非有勇氣承認改過。李敖批評柏楊,更多的是根據政治立場,而非針對柏楊這個人。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裡面揭露的很多現象是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並沒有因為新中國的建立時代的進步而改變,很多都已經深入文化的骨髓,成為了人們思維方式的一部分,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已經是一個民族的問題了。不過我們細細想來,還是有不少現象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好轉。但我們不應該盲目的視而不見,而應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反省自己、檢查自己。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一個能夠長期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民族,首先必須做到不斷地檢點自己,完善自己,改正自己。


柏楊這個人我不做評價

我只說《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

無論這本書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去寫,我對這個書名就十分排斥。

中國人認為自謙、自省、自我批評是一種美德。

但不是自貶!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味道就變了!

比如你燒了一道菜,很美味。

你謙虛的說「獻醜了」無妨

或者你說「技藝拙劣,勉強對付一口」雖然有點過,但也算蠻強。

但如果你說「我做的菜和狗屎一樣難吃」這就有點過了....這種不客觀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另一種極端「自貶」說白一些,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這是一種看似理性,其實是極度片面與主觀的感性認識。

他已經超出了自我批評、自省應有範疇。

可笑的事,很多人還把他看成一種文人情操。

這本質上是對中華民族氣節的詆毀。

二、文中內容我不想斷章取義,我只想說如果10年前我看到這本書,在我心智不誠實的心靈里,對於中國人更多是負面的情緒,甚至是瞧不起。這就是這本書的「文毒」。

我摘錄其中幾句經典:

1、積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只要你給我官做,你幹啥我都贊成

2、中國人不習慣認錯,反而有一萬個理由,掩蓋自己的錯誤。有一句俗話:「閉門思過。」思誰的過?思對方的過!

3、掌握權柄的人認為:只要沒有人指出他的錯誤,他就永遠沒有錯誤。

4、在中國要創造一個奇蹟很容易,一下子就會現出使人驚異的成績。但是要保持這個奇蹟,中國人卻缺少這種能力。一個人稍稍有一點可憐的成就,於是耳朵就不靈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會走了,因為他開始發燒。

5、中國人認為要忍讓,這是美德。其實那是長期屈辱的慣性,而用忍讓兩字來使自己心理平衡!很少中國人敢據理力爭。

.................

第一,你只拿中國人的缺點去詮釋整個人類這個物種底層人性的陰暗面,進而說明中國人醜陋—如同寫一本書《中國男人、女人喜歡手淫》一般,客觀在哪裡?

第二,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的,您那歷史某一個階段去評價中國人,給中國人定性,這是極度可笑的—如同今天美國人說自己是自由民主的代表,那麼當年他們屠殺印第安人,搶奪人家地盤時,也是為了自由民主?一個自信的民族不需過度標榜自己,當更不應過度貶低自己,特別是只截取某一個歷史時期的片段,就以偏概全、錯誤的認為你看見了全貌。

第三、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關鍵要看當時的具體環境與情況,比如隱忍、明哲保身、說話聲音大此類特徵,必然有其負面,同樣有其積極的一面,你卻只但說一面,進而說明中國人不堪的一面。這不應該是一個學者、大家的風範。

一句話,有才無用............


柏楊因為《醜陋的中國人》一書為中國人所知,李敖因為《傳統下的獨白》一書為中國人所知。在台灣的柏楊和李敖,這兩個人生前一直以來都是無數年輕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歸結起來,李敖看不起柏楊,第一個原因是文人相輕,覺得他文章水平不行。第二個原因是對義助柏楊後柏楊的冷淡態度懷恨在心。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敖瞧不起所有給國民黨當局捧臭腳的人,柏楊未能免俗。

李敖為什麼看不起柏楊?其中還有一段歷史淵源。

1965年李敖和柏楊初次相識,李敖32歲,柏楊45歲,論起來柏楊算是李敖的老前輩。因為之前打過一些筆仗,一來二去兩個人開始了來往。李敖雖然口稱「柏老」,對柏楊的作品卻不十分恭維。

李敖評價柏楊:雜文以外,他的歷史作品寫得很熱鬧,但是頗多錯誤,給他同一水平的讀者看看可以,給專家看就會笑,這是因為他的歷史基礎有問題的緣故。

自古文人相輕,李敖打心裡看不起野路子出身連一張文憑都沒有的柏楊。李敖可是台大實打實的歷史研究生畢業,深得胡適、殷海光、姚從吾等國學大師的厚愛和真傳。但是當時的李敖對柏楊這個人,拋開作品不談,倒是頗多好感。

1968年,柏楊因為「大力水手」事件被國民黨約談,李敖基於「同情與人權」和一貫的義氣,決定幫一幫這位作家朋友。

柏楊入獄,將李敖視為可托生死的朋友,李敖儘管自身難保,依然奔走相告,聯合孫觀漢等人大力營救,利用海外輿論施壓國民黨。

十年後柏楊出獄,對昔日幫助過自己的朋友如李敖、孫觀漢等人,沒有一句話的感激。不知何故?反而一再在新書中對沒有干係的國民黨要人感恩戴德,李敖對國民黨人一向深惡痛絕,更是不齒那些給台當局捧臭腳的文人。

柏楊在監獄裡學乖了,沒有了以往的那種衝鋒陷陣的勇氣。加之柏楊不顧夫妻情義,執意與當時的妻子艾玫離婚,據說因為柏楊懷疑自己坐牢期間,妻子艾玫與李敖有染。對此李敖哭笑不得,同時氣憤不已。

柏楊出獄後,和李敖斷絕往來,對李敖也是諱莫如深。 後來柏楊出版《醜陋的中國人》一書,為了懲罰柏楊的恩怨不分,以怨報德,李敖寫了《醜陋的中國人研究》一書,來批駁柏楊其文不實,其人不仁。

總結起來,兩人的恩怨,從一開始的惺惺相惜到後來的老死不相往來,恐怕是政治意味多於個人原因。李敖蹲過兩次國民黨的黑牢,出獄後性情不改,攻勢更猛,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投降。李敖就像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反叛者,他反叛國民黨當局和一切捧臭腳的文人。

早年的柏楊,其實是一個很天真的人物,對國民黨當局抱有很天真的幻想。

在約談之初,他甚至以為以前的老東家蔣經國會出手救他,但是他絲毫想不到,國民黨要拿他當政治犧牲品,殺雞儆猴。

柏楊出獄後,已經沒有了李敖那樣旗幟鮮明的氣魄,畢竟他已經是一位老人了。

2008年柏楊逝世,2018年李敖逝世,十年之間,有如宿命。論起來這一段大師的恩怨過往,不勝唏噓。

我是一刀,歡迎關注頭條號:博書。重拾閱讀習慣,為生活埋下小小的信仰!


李敖看不起柏楊,說他懦弱。

單就《醜陋的中國人》這一本書來說,李敖就說你柏楊知道誰醜陋,誰混蛋,你卻不敢罵,你只敢罵集體的中國人來博個眼球,用這種安全的方法保自己。反觀李敖在當時的台灣,看誰不爽就罵誰,為自己招來牢獄之災,自己寫的書一本又一本被查禁,他卻還是萬千人吾往矣的精神。

李敖看不起柏楊,還因為他沒骨氣。

柏楊當年遭受打擊,被送入監獄,被毆打,被辱罵,還差點被槍斃。等他老年,當年那些迫害過的一些人來和解,柏楊竟然原諒了,還和他們握手拍照。

柏楊的理由是他們悔改了。

李敖說呸,他們悔改個屁,他們只是看風頭不對了,大勢已去,這才要悔改,如果讓他們在位置上待下去,他們才不會悔改。

李敖像魯迅一樣,不妥協不悔改,一個也不原諒。

其實柏楊是個在監獄裡被當時的台灣當局教育好了的人,他被削掉了鋒芒,成為了一個妥協的人。

柏楊還小心眼,在他住監獄的時候,李敖奔走呼籲,柏楊出獄之後竟然懷疑李敖和自己妻子有染。

氣的李敖大罵:你可以不信任我的人品,但你不能懷疑我的審美能力。

哈哈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李敖歷來爭議性很大,文學痞子,有文化的流氓!甚至文學大師,個人很富有傳奇色彩,但是本人不喜歡他的痞性文字風格!

很多貶低柏楊先生的回答,簡直都是典型的無理辨三分!毫不客氣的說:柏楊先生就是說你們這些人的!狡辯也是國人的劣根性!

常以天朝上國自居,非我族類必有異心、必是劣等民族!……於是有了鴉片戰爭,有了八國聯軍、有了抗日戰爭!

非要拿出愛國、不愛國來評說,寫國人好就是愛國,反之就是賣國?

可以負責任的說,我們這些屁民沒有人能像魯迅、柏楊先生他們有那麼強烈的家國情懷,民族情節!

他們寫這些文章,是帶著喚醒國民愚昧的心態!

好多無知無畏的噴子說他崇洋媚外,我想問問你看過多少他們的作品,魯迅一本《阿Q正傳》何其犀利,柏楊不但有一本《醜陋的中國人》還有一部摞起來半米高的《柏楊評資治通鑒》就已經著作等身了,還要你們來噴?真是無知者無畏!

不說歷史,就是現在發生的事 ,看看新聞,前些年去日本搶馬桶蓋,飛機晚點大鬧機場,高鐵霸座等等,還有臭名昭著的三鹿奶粉、長生疫苗!真讓人恨的牙根疼!

到他國旅遊,個個都是土豪、是大金主,大把購物消費,盡然也不被他國待見,有的甚至不歡迎中國人,為何?素質!素質!素質……

以今天國人的素質,柏楊先生還是說的太含蓄了!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方還有個大思想家羅素,在中國一段時間後,回去寫書評論中國人的貪婪、狡詐……

不管魯迅也好、柏楊也好!沒有一個不是有深深家國情懷,民族情節的文學大師!

他們對國人恨鐵不成鋼的悲哀,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強烈!他們的以筆做刀是想喚醒國人的愚昧……是想讓我們站著,不要奴性慣了跪著……

還是魯迅哪句話: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

他們是罵之越深,愛之越切!


光從兩人的作品看,李敖有足夠的資格看不起柏楊。

李敖在台灣一片崇洋鄙己的環境中,冷靜客觀地分析美國各位總統的真實面目,能夠以平等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是一群奴婢人中的一個真人。

柏楊的成名作《醜陋的中國人》,自以為深刻地揭示國人的缺點,只會讓自以為弱小的國人更加自卑。而他的言論只是在自己崇洋媚外的基礎上以否定自身來獲得一些自以為是的成就感。

中國人有缺點,但更有優點,不然這個世界不會只有中國能5000年保持不停延續和發展。西方一時的強大只是一個時代的先後變化而已,因此從對世界及人性深層次的透徹了解,李敖著實勝過柏楊。

當然每個人都有優點缺點,但文人以思想定勝負。支持李敖鄙視柏楊。

大陸和台灣的長遠發展代表了兩人的思想觀點,真正代表先進中國的,誰現在還會說是跪倒在美國西方和日本的台灣?


首先強調一點,李敖瞧不起的人太多,他能瞧得上的人太少。而且隨著他的年齡變大,他看得上的人不斷減少,比如他年輕時是很仰慕胡適的,但年紀大了以後又批評胡適下半生沒有作為,跟著國民黨瞎混。如果說他一輩子真正看得上哪一位,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照鏡子」,其眼界之高由此可見。至於柏楊為何被李敖看不起,兩人為何從惺惺相惜到鬧僵變仇人,起因應該是他和柏楊入獄時的老婆艾玫的緋聞。女人最容易讓男人之間產生嫌隙,比如三國時董卓和呂布就因為貂蟬而反目成仇。

但根據李敖的一貫行事作風來看,他的確可能是冤枉的。他對自己的隱私一向是毫無遮蔽大膽坦露,他在自己的書中詳細寫過和他有過關係的所有女人,包括去聲色場所做「社會調查研究」經歷過的女人。

李敖雖然風流但絕不下流,有著中國傳統文人的風骨和做派,朋友妻子應該不會染指,而且他也多次強調過他對女人的品味,「瘦高白秀幼」,少一條就不符合他的審美標準,柏楊老婆應該並不是他的菜。

而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柏楊坐牢受到了很大打擊,出來後不再像之前那麼犀利,對李敖對他的幫助隻字不提,反而寫文章稱頌感謝國民黨高官。這是李敖最難接受的。李敖一輩子最痛恨國民黨,凡是為國民黨說話的都是他的敵人。柏楊後來的行為對於李敖來說等於是背叛,不能容忍。

所以李敖和柏楊鬧掰,起初是因為女人心生芥蒂,後來是因為政治理念。李敖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氣宇軒昂的一生,絕不妥協的一生。在他眼裡,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自己卻忘恩負義還當了投降派,人品學問都有問題,必然被他看不起。


《醜陋的中國人》曾經風靡一時,我卻一直沒仔細看過。醜陋嗎?我自己是否醜陋,我會自己考量,偶然也有醜陋的時候吧?半夜想起自己曾經虧負某人諸如此類;別人是否醜陋,我會觀察,也有些人溜須拍馬、愛慕虛榮等等。

但是這些並不需要你柏楊冠以「醜陋」兩個字來告訴我。你說醜陋的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怎麼回應呢?承認了,你說我們奴性太強沒有自尊;不承認,你說我們死不認錯不知自省。

所以對待柏楊,我的態度就是不了他,不敢說看不起,敬而遠之罷了。

奉勸少年朋友們也少看柏楊,不要被洗腦了對中國人產生偏見,最後連自信都沒有了。——我們中國人跟全世界的人一樣,有醜陋的,但是更多的是美好的。

柏楊、李敖的話,我當然是要站邊李敖了。直覺來講,柏楊世故一些吧,李敖更加性情中人。雖然說性格上不夠完美,對柏楊喋喋不休,但是更見其受不得委屈睚眥必報的真性情。


這事兒得從李敖的性格說起,不說李敖看不看得起柏楊,先問一句:李敖這一生,看得起過誰?

五百年來白話文寫作第一、第二、第三:李敖、李敖、李敖!

這是李敖在寫作方面給自己的定位。

我從來不崇拜偶像,如果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話——我會照鏡子。

這是李敖在品性方面給自己的定位。

「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這是他在節目中,對自己能力的定位。

如此狂傲的李敖,當世之下,沒有一個人是讓他放在眼裡的。看不上柏楊,那就更正常了。

再來看李敖和柏楊之間的糾葛。

據說柏楊被下獄之前,曾找李敖討教坐牢經驗,而李敖也很仗義,會同柏楊的妻子,想辦法營救柏楊。

可問題也出在這裡,因為李敖的風流品性,讓柏楊很不放心,總是覺得李敖給他戴了綠帽子……兩人因此反目成仇。

後來,柏楊對李落井下石,而李頻頻大揭柏楊老底。

同樣說話不留情面的兩個厲害角色,誰也沒有放過誰。

李敖因此對柏楊頗為記恨,當然,幾乎所以招惹過李敖的人,都成功的被李敖記恨過,比如前妻胡茵夢。

現在兩個人都魂歸九泉之下,不知道閻王爺那裡又是怎樣一個熱鬧光景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