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綱》在我看來是一部中國歷史學習的入門書。

通史的寫作角度非常多。像《史記》這樣的書,其實主要還是記錄史料,最後加一點太史公的評判。但是到了呂思勉、錢穆這樣的民國學者,就要重新整理國故,站在民族現代化轉型的新視角重寫中國歷史,他們的書自然就帶有他們對歷史的洞見和態度。所以看《史記》和看錢穆的《國史大綱》感覺是不同的,《史記》會把鴻門宴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你,《國史大綱》則最多點到一句「正如鴻門宴上發生的某某事」,重點還是錢穆自己對秦漢歷史的認識。

(《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介乎於史料和史論之間,對於重大而著名的歷史事件,該書也做了具體的介紹,例如淝水之戰是如何打的,隋煬帝怎麼下的江南;而在其上柏楊也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到對歷史人物的褒貶,大到對歷史時段的看法。主要來講,柏楊對國故抱有批判的態度,在他眼中似乎昏君特別多,百姓很可憐,中國的歷史一直有一條荒誕的壓迫線索。我想他對於中國傳統社會的這種批判,是和《醜陋的中國人》一脈相承的。

(柏楊)

我想對於普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這本書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瞭解歷史大脈絡和著名事件,並且對中國歷史有個最初的態度。錢穆是會默認你對於歷史故事都瞭然的,也就是說你應該看過或者沒看過也可以去查二十四史。而那些各種大學中學的歷史「教材」,雖然會涉及史實,但講故事又不如柏楊繪聲繪色,總有些太「嚴肅」。至於各種就是為了通俗去的歷史讀本,知識的厚度自然也有限。所以初學者看完《中國人史綱》,基本上歷史知識就可以掃盲了,而且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對中國歷史有一種整體的觀點,這種觀點應該也會對三觀塑造有所幫助。

(《國史大綱》)

但《中國人史綱》不應該是中國人閱讀歷史的終點。因為通俗、爽直的反面就是不嚴謹、不持重,如果要細究《中國人史綱》中的每一個史實是否都準確,那是會漏洞百出的;更重要的,一味將中國歷史看做一部不堪的壓迫史,就會忽視中華文化內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忽略掉中國歷史看似緩慢實則重大的變化過程。諸君如果能再看一些大家的歷史著作,就會發現中國也不都是父皇王子睡一個女人這樣的荒唐事,中國人其實一直在尋找著與環境、社會、個人相處的最佳方案,進而也就不會對中國總抱著厭棄的情緒,而會愈發平和地看待中華民族的長處和短處,如錢穆所言:對本國歷史抱持溫情與敬意。


「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看柏楊的《中國人史綱》

「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時,我們固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惟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

這是臺灣作家柏楊在《中國人史綱》裏寫的。《中國人史綱》是柏楊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監獄歲月裏「埋頭整理中國歷史」而成的一部名著。全書以近八十萬字的篇幅,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

柏楊是以《醜陋中國人》轟動華人世界的,對於國民劣根性和傳統文化弱點的批判,柏楊無疑是位新時代的啟蒙者。在柏楊眼裡中國歷史這部皇皇鉅著其實演繹的就是「人史」,柏楊的史觀就是以「人」為中心,推翻傳統的帝王史學,自稱是平民著史、獄中著史,「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所以取名《中國人史綱》,重點在「人」。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羣讀柏楊著作的時候則「自然地要聯想起魯迅先生」,「魯迅曾經有一個想法,他想選擇歷來極其特別而又極其能代表中國人性質的一種人物,做一部『中國人史』」,「魯迅先生最後沒寫成,柏楊先生寫的歷史系列圖書《中國人史綱》等歷史系列,某種程度上就是魯迅想寫的『中國人史』。」

柏楊先生和魯迅先生某種意義上是相通的,他們都堅持對中國國民弱點的批判,堅持對中國傳統文化弱點的批判,也堅持自我反省,整個民族性的自我反省。

柏楊不是宮廷史學家,也不是學院派史學家,而是一位平民史學家,以他一貫的批判精神寫歷史,站在人性的角度評論歷史,洞察人性、洞察歷史、別具一格、洞幽燭微。

柏楊是藐視歷代帝王的,不像其他史書那樣稱呼皇帝的廟號,而是直呼其名。柏楊不是站在「修史」的立場,而是站在「說史」的立場。

柏楊對於皇權的藐視,對於平等的追求,貫穿全書。柏楊認為,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種人,不管是白癡還是惡棍卻天生地都是要做帝王的,而且世界被要求理所當然地圍繞著這麼一個人而進行,這是最想不明白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人類為什麼要發明這樣一種丟人的制度。

對帝王的嘲諷,從三皇五帝開始,只要有可嘲諷之處,一個都不放過。比如評價封禪:事實上每一次封禪都是一次蝗蟲行動,對人民所造成的災害比其它任何皇家典禮都大。

柏楊認為只有對中國版圖擴張及歷史發展有著經天緯地功業的帝王才能尊稱他們為大帝:嬴政大帝,李世民大帝,還有玄燁大帝。柏楊的眼中只有這三個帝王值得讚頌,其他的昏君暴君則無情抨擊和嘲諷,比如楊廣、完顏亮的大頭症。

柏楊高度評價秦始皇,「嬴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範,使得以後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裡做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

《中國人史綱》從頭到尾都是飽蘸血淚控訴帝王的專制暴政。柏楊希望中國人活得有尊嚴,活得像人樣,能真正掙得做人的地位!書中有寫到明帝國的黑暗和肆無忌憚的殺人的時候,要求讀者注意,同時代的英國,已經產生國會,《人權法案》已經生效,君主再也沒有權利隨意殺人,真正意義上的西方民主河人權觀念出現了。

柏楊同時批判了某些儒生所代表的專制體制的奴才與幫閑、幫兇,批評儒家學派提倡禮教特別是喪禮,推崇復古,進而保守拒絕改變,如祖宗成法不可變等等。他批評道學壓制人性、壓制靈性,「存天理,滅人慾」,批評道學家對於犧牲別人生命或幸福的事,無不慷慨激昂。他將門第世家、豪族比作寄生集團,說宦官是中國文化體系中最可恥的產物之一,中國文化最糟的兩部分——禮教和門第制度。

柏楊的批判性精神和平民史學是《中國人史綱》最大特色。但是柏楊的某些觀點值得商榷,比如過度讚美清朝貶損明朝,把清朝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黃金時代,這一百餘年間的中國人民,好像活在天堂。「康乾盛世」是天堂,這可能是個笑話了,是某些人吹出來的盛世,自欺欺人罷了。


很人性的一部史書,但是柏楊先生厭惡政治的骯髒,所以書中有些片面。但是確實是一部很好的著作,柏楊先生已經刪除了很多他想表達的自由的言論。所以大陸版的中國人史綱是看不到完全版本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