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在財經界已經是響噹噹的人物,能成為財經網紅的流量肯定會不少。李大霄經常預測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而為什麼還有這麼打流量呢?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關於李大霄這個問題。

首先來解釋一下,流量其實就是指關注度,自媒體時代的稱為粉絲,只有粉絲多了,證明關注高,說明流量多,而李大霄的流量哪裡來?

(1)李大霄是英大證券首席主席

因為李大霄是英大證券首席主席,是一個證券行業的公眾人物,一個證券公司的首席主席肯定會吸引很多人對於李大霄的關注,這裡給李大霄帶了部分流量。

(2)邀請李大霄做嘉賓

李大霄經常會做客各大媒體,很多媒體偶爾邀請李大霄去做嘉賓聊聊對股市的看法;從對於李大霄曝光量更加廣,很多看電視節目的知道李大霄這個人物,會在網路上進行關注他,所以邀請李大霄做電視嘉賓又給他帶來部分流量。

(3)財經網紅纔是李大霄的主要流量來源

李大霄有自己的風格,唱多市場為主,不管股市任何時候都是唱多,明知道自己的唱多觀點是錯誤的,但是李大霄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唱多風格,不做牆頭草。也就是為了博取眼球,讓大家越罵人氣越高,越讓投資者都知道有李大霄這個人物存在,這樣李大霄的關注°越高,這也是李大霄經常預測各種底的真正原因,目的就是把自己人氣挺高,成為自媒體的時代的網紅,不然李大霄哪裡有這麼高流量呢?

自媒體時代就是這樣的,想要成為財經網紅,想要得到大家的關注度,就是不要做正常人,應該要做到無釐頭,做到神經病哪種風格,不按正常套路出牌。李大霄就是抓到了這點,堅信給市場唱多的正能量,即使在股市熊市也依舊不改唱多,就是讓大家越罵,他就越火,越火人氣就越高,這就是李大霄所需要的。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李大霄一味唱多滿足了散戶的內心期待,其各種底的概念符合粉絲經濟的傳播持點,成為百萬大V,然而粉絲流量與水平並不成正比,其拙劣的預測能力己讓他淪為笑柄,堂堂所謂一經濟學家在股民眼裡是一個小丑級的超級網紅,與當年的芙蓉姐姐、鳳姐無異。

李大霄雖然本身是證券分析專業人士,但觀其言論,專業性極低,大部分時間都在無腦唱多。就這點看,他是極其聰明和狡猾的。如果他和別的分析師一樣做專業的分析報告,估計永遠泯然眾人混不出頭。

於是深諳人性弱點的大霄找到了最討巧的辦法一一永遠唱多,人永遠願聽好話而不是實話,這是人性使然!有個故事你應該聽過:一個人生了孩子,朋友們去賀喜,都說孩子長大有出息中狀元之類的好話,只有一個朋友說了一句實話:這孩子以後會死。主人勃然大怒,把他趕出了家門。

散戶盼漲永遠是多頭思維,李大霄的報喜策略最大程度上滿足了這種潛在心理。於是大霄儘管屢屢預測失敗,但粉絲照樣蜂擁而至。你會屢屢看到大霄在女粉的簇擁下春風得意,笑嫣如花。可笑乎?可悲也!


李大霄大概是A股的正能量使者吧!只有正能量纔有那麼多的流量,但是實力不允許,經常被市場打臉!正是這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博取了人們的眼球。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固執,臉皮厚。

當他發表出看多言論時通常是鐵打不動,死豬不怕開水燙地堅持下去。討論的人越來越多,蝴蝶效應傳開,流量就來了。

二、奇葩給大盤命名

通常情況下,大盤在大幅殺跌的時候李大霄會找出來發表他的觀點並命名一個很形象名稱,比如鑽石底、嬰兒底等。這樣又會引起很大的爭論,爭論多了流量也就來了。

第三

以上兩點都是都是他慣用的技巧,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說英大證券的首席主席。經常上央視談論發表他的觀點。有官方的支持,不想有流量都難。

再加上目前自媒體的發展,更進一步地提升了流量。就像現在我們也還在談論他。

看完以上內容的朋友請「關注」點「贊」留言探討,願君長伴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李大霄的流量不應該被說為特別有流量。拿頭條號來說,李大霄的粉絲量有79萬,一個帶金V的自媒體人粉絲量差不多在20萬,從這點上看,李大霄的流量並不是要滿的溢出來,只是合格罷了。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流量和能力不具備實際意義,流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工匯流,什麼叫人工匯流?就是把自家的溝挖的又寬又深,讓誰都流進來,這其中不僅自己要挖,平臺也要幫著挖。

我們同樣拿頭條來說,李大霄入駐頭條,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首先是自帶大V,全網推薦,暗中還有流量扶持。在流量扶持中還有一部分殭屍粉,有一部分是平臺給的,殭屍粉的作用就是廣而告之,好比淘寶刷單,百度打榜,基礎粉絲多來,那麼跟風的也就多,因為大家都承認一件事情,粉絲量越多,知名度和品質都有保證。

平臺還有一種功能就是權力區別,財經領域是屬於限制級的,說話要看證,這些人擁有天然的優勢,就有天然的權力,比如一般的自媒體人是不可以薦股的,但大V可以,那麼你是會關注每天給你薦股、分析行情的人,還是一個每天講理論的人?

一般而言流量的獲取,走的都是「打怪升級」的道路,李大霄也不必,他是帶著法號來的,為什麼是他不是你?這就是自己的挖溝部分。

首先李大霄從業早,單單從業早還不夠,這只是佔了先機,其次李大霄相對高調,話多而且還搞怪,有網紅潛質,應該是適宜在互聯網生存,最後李大霄上過央視,話題又多,有廣告效應。


只能說有話題就有流量,自古以來,流芳百世跟遺臭萬年的話題量是一樣的。

說李大霄是經濟學家?德不匹位!

當然,李大霄的高調放在娛樂圈剛剛好,放在金融圈確實顯得有些太另類。

李大霄學過經濟學,但是要把它稱作經濟學家也太糟蹋這個稱號了,凡是稱得上是家的不僅僅在於專業造詣的深厚,更在於用自己所學德育後人,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在中國能成為經濟學家的也就吳敬璉 厲以寧 林毅夫等為數不多的幾位。

或許,李大霄的專業水平絕對是上等的,但是不用自己所長來給這個行業貢獻正能量,跟什麼也不懂有什麼區別?還不如什麼也不懂,那樣最起碼不會一本正經的來忽悠別人,更或者說是嘩眾取寵。

股市投資者交易實際上是風險教育,每個股民都不缺頭腦發熱的時候,缺的是真正的對市場風險的敬畏,大盤呼呼的下,你在那不負責任的喊上,讓鼓勵散戶進去抄底,這跟黑嘴有什麼區別?

炒股確實做不到科學,但是我們是能通過學習來做的儘可能合理。


市場上經常預估錯誤的不僅僅是李大霄一個,但他是一邊錯一邊紅火。實事求是地說,無論是新股民、老股民、普通證券分析師乃至首席都很難預測對股市,但唯一李大霄是一個方向走到黑,永不在中途變換觀點。

市場大部分時間都不會一直上漲或者一直下跌,中間總不乏震蕩盤整的時候,所以李大霄的預測不經過長期驗證的話看不出正確性在哪裡!

有一點比較可惜,等到能夠驗證李大霄的觀點時大家都已套牢不少!在沒有得到驗證之前,李大霄是一路堅持,從3000多點到2400多點,中間他都說了幾個底部,結果都支撐不住!只能說,他最後還是會對的,只是聽他的觀點要做好倉位管理,說不定真正底部還沒來臨你就沒錢了!

李大霄關注度高不在於他的觀點,而是他對自己觀點的那種堅持精神!正常人連續預測錯市場後都會選擇沉默,可李大霄反其道而行,照樣能笑嘻嘻指點江山,這樣子的話他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性了。

對證券行業來說,很多人寫研究報告看上去很厲害,不過大家都沒精力去理會 : 這麼枯燥的東西誰去看啊。至於李大霄,他從不說自己寫過什麼研報,直接就用他頗有一定水平的文字功底去預測市場。到底對不對是一回事,能不能引起爭議又是另外一回事。


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於流量還不是很瞭解。流量簡稱就是關注度,也就是說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所以說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很多人為了流量,博取眼球的關注,做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舉動,甚至顛覆三觀的行為,通過這樣的動作,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和關注,其實從道德底線和行業標準來說,他這種行為已經超越了對與錯,簡單說,罵的人越多,關注增長越高。

李大霄先生有的時候就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他對於市場的觀點是非常唯一的,在2016年的時候他就開始唱多A股市場,認為A股市場跌的已經足夠多了,熔斷結構已經修復,市場會展開反彈,並且嬰兒底、鑽石底、少年底等起了好多的名字,他認為2638牢不可破,認為2449就是熊市大底,但是最後市場都給了他無情的耳光,現在又開始認為2440點是熊市大底,反正也不花錢,自己也不掉塊肉,炒作就行。

李大霄先生的這種觀點一支同A股市場相悖,他說漲,市場就跌。其實股民粉絲們也不是按照李大霄的觀點去操作,甚至對於他的日常評論觀點看都不看,只是在市場大跌的時候找一個出氣筒,在評論區裏發泄自己的憤懣情緒,而這正是李大霄先生所需要的,你越罵,我越火,你越罵,我越錯。可能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只要獲得流量,市場我都可以故意說錯,只要能夠贏得關注,市場愛怎麼走怎麼走。

所以對於李大霄先生不能夠用觀點對錯去評論,因為他本身所持的就不是一個理性的觀點,他只是一個網紅評論的存在,一個捕捉流量的自媒體人,甚至是他人喉舌而已。

感謝評論點贊,歡迎留言交流,如果感興趣點個關注,分享更多市場觀點。


股市的魅力在哪裡?個人認為是它的短線不可預測性,有造富神話在這個市場,又有很多虧損的故事存在,令人神往又令人擔驚受怕,既沒有答對,又沒有錯,在這個市場中沒有絕對盈利的辦法,又不斷的有人希望通過一定的辦法尋找盈利的祕籍,這就是股市的魅力所在。

那麼,為什麼李大霄這樣經常對股市預判失誤的經濟學家,如此有流量呢?

一、不是李大霄的「託」,需要客觀看待李大霄。

首先要聲明,個人不是李大霄的「託」,在問答、文章中多次被讀者說是李大霄的「託」,也是醉了。這個,真不是。需要我們正確的看待李大霄的言論。

1、每每李大霄「唱多」、「喊底」的時候,股市是處於相對低位的,不管是「黃金底」「鑽石底」還是「嬰兒底」「少年底」,均是處於的相對低位,並不是高位。所以,這一點是需要正確看待。作為英大證券的首席分析師的李大霄,要說能力沒有?個人認為是不存在的。

從歷次李大霄「唱多」「喊底」的情況看,股市處於的是5000點以上、4000點以上嗎?並不是。而是在3000點以下。從股市指數高低位的情況看呢?投資機遇性是4000點以上佈局合適,還是3000點以下佈局更為合適?

很顯然,是3000點以下佈局更為合適。為什麼?股市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是「漲上去的是泡沫,跌下來的纔是價值」。也就是說,股票價格跌下來的並不是泡沫,而是在「擠泡沫」,實則是價值的存在。

按照這個思路去思考李大霄的言論,3000點以下「唱多」,還是錯誤的嗎?也就不是錯誤的了。畢竟處於的是相對低位,而不是相對高位。

從股市走勢特徵的角度去思考,也是如此。A股的走勢呈現的是「大起大落,久盤於底」,呈現的是上漲-下跌-相對底部橫盤震蕩。從時間上看,牛市與熊市的時間並不長,相對底部橫盤震蕩的時間很長。

所以,需要正確看待李大霄的「唱多」,不能是片面的看待。

2、李大霄的「低點」論,十次有八次是錯的,這個需要客觀看待。第1點中講到了李大霄判斷相對低位的區間,具有很強的參考性。但是,要說李大霄的每一次低點都是正確的,這一點真的不正確。2018年多次的「低點」論、「底點」論,並不成立,可以用被市場「打臉」形容。這一點,也是需要正確看待的。

二、李大霄所講的事情,是大家的「期望」發生的事情。

投資者期望的是什麼事情的發生?李大霄,說出的是所有投資者所期望的,為什麼?難道投資者不期望看到股市的上漲,進而盈利?肯定是期望股市的上漲,然後盈利於股市。

作為英大證券研究所的所長,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再加上一直活躍在互聯網中,有著「網紅」經濟學家之稱。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李大霄的言論又是大家所期望看到的,熱度也就不會下降。

從內心來看,很多投資者會是很佩服李大霄的「堅持」。不管其他人怎麼看待自己,自己對於股市的認識以及趨勢性,是堅定看好的。很多時候,表現的都是積極的一面。

當然了,就李大霄的言亂,個人認為大家還是需要保持理性看待,畢竟投資是自己的投資,不是人家李大霄的投資,股市有風險,更需要投資需謹慎。

總結:李大霄的爭議性很大,但要論高低位置,個人認為其的言論是具有很好的參考性。但論最低點,參考的價值就很弱了。需要正確看待李大霄的言論,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過度神話。當然,之所以如此具有流量,一則是研究所所長;二則是「網紅」經濟家。

作者不易,多多點贊,十分感謝!


長期預測失誤和有大量粉絲並不衝突,不僅是李大霄,很多經常預測失誤的莊家也是仍有眾多粉絲,並且流量是非常驚人的,這主要在於專家懂得把握熱點,懂得以熱點來造勢,並不看重預測的對錯,而是以提升知名度為主,纔是長期生存的關鍵和粉絲大量增長的關鍵。

比如,李大霄一直喊底雖然失誤概率很大,但是他一直帶給深套者一種期望,很多股民買入股票就是看好市場在3000點是底部,看好市場在2700點是底部,就算市場跌到了2440點李大霄仍然喊底,被深套的股民也希望2440點是底部,剛入市的股民也看好2440點是底部,變成李大霄的喊底行為給這些人希望,也迎合了在任何時期做多的觀點,才導致粉絲大量增加。


另外有部分關注他的粉絲主要在於娛樂為主,也就是說李大霄反正錯誤率如此高,跟著他反向操作就好,或者也是認為關注他之後可以看到他天天自娛自樂的預測行為,給予股民一種笑料,就好像股市天天看到的都是悲劇,李大霄這種喊底就成了鬧劇,有時候轉換一種情緒,笑一笑也行。

而這些專家之所以頻繁的喊底部,喊牛市來臨,無非都是為了增加流量和保住知名度,當下的市場無論喊得對錯,股民都是七分鐘記憶,哪天喊對了,自然有人認為李大霄是股神,某類專家是炒股高手,完全會忘記之前的所有失誤預測。


所以,對於這些專家而言,頻繁的預測對錯並不是關鍵,關鍵是需要保持在媒體面前的活躍度,纔不會被市場忘記,纔有流量,纔有更多粉絲關注。



李大霄在財經領域影響力很大,但分析預測能力不是特別出眾。但是,這也不能夠評價李大霄先生,因為中國股市本身屬於很難預測的市場,股市自身波動率很高,不確定性較強。與此同時,從過去十年的時間來看,中國股市的核心價值中樞大概在3000點附近,股市圍繞3000點上下波動。因此,站在李大霄的角度來說,3000點下方看多市場,3000點以上保持謹慎,但仍然需要考慮到股票市場價值中樞提升的因素,中長期持續看好中國股市,也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由此可見,對於李大霄來說,還是比較看重市場運行趨勢與方向,雖然具體分析欠缺了一些實質性依據,但趨勢、大方向上還是有值得認可的地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