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法國肥肝公司,中國分部畢業實習。支持動物福利,反對動物權利。認為以人為本是正確的。

首先一點背景知識:無論在法國還是在中國,鵝肝都是少見的,常見的是鴨肝,用的品種是騾鴨,即是北京鴨和番鴨的雜交種。據文獻說,真正的鵝肝要比鴨肥肝好吃,但是成本實在太高。鴨肥肝品相好的整肝在出廠價就已經上百元了。在公司養殖場,它們長這樣:

散養期3個月。填飼過程有12天,變籠飼,減少運動量以便育肥,四鴨一籠,人工操作機器填飼,熟練工30秒就可以完成一隻鴨子填飼,早晚填飼500g左右玉米,屠宰前夜禁飼。

某些答主說一天填飼12公斤,反對。請求數據來源。

至於有些紀錄片展示的泄殖腔口潰爛,作為質量部人員我未曾見過,內部品控也沒有這條。常見的問題是惡病質(鴨體極瘦,算填飼失敗,這樣的鴨子取出的肝也是血紅色的),血腫和鴨腳掌的病變,其中鴨腳掌的病變在籠養禽類中較常見。死亡率很低,死亡原因主要是夏季運輸過程中熱死了。。。鴨舍都是有風扇吹的。(這裡不得不吐槽工廠選址,完全低估南方的炎熱程度)

但是肥肝確實是脂肪肝,但不能算病態,和人類脂肪肝有區別。在雁形目鳥類遷徙前,為了儲存能量會主動大量進食,在肝臟中積累脂肪。所以自然形成的肥肝是存在的。有一個TED的演講說的就是一個西班牙自然肥肝農場,當然這個價格就不是我們能想像的了。

Dan Barber 出人意料的肥鵝肝寓言

鴨/鵝只要有吃的,自己也會把自己吃成脂肪肝的。

同時鴨鵝沒有咽反射,吃多了也不會像人類一樣想吐。

肥肝生產主要在秋冬季,夏日量減少,有停產期。正常鴨肝是醬紅色的,而不是肥肝呈現的beige(奶黃色?)色調,大小也相差甚遠。肥肝最大我見過的有800g,是法國公司這邊的;中國分部常見的是400g,但是出油率比法國低,口感更好。至於說肥肝和老母雞一樣大。。。唉。。。某些廠家號稱有1200g,但請注意肥肝質量不是越重越好。

肥肝這種東西並不是法國人發明的,只是由法國人發揚光大的。據稱是埃及人首先發現野鵝在遷徙的時候會主動吃過量的食物,這時候捕捉的鵝也特別鮮美,於是就開始對鵝進行填飼。如今,尤其是在聖誕期間法國人會大量消耗肥肝。

寫這個答案的初衷,主要是看不慣某些組織故意的抹黑,想陳述一下我看到的法國肥肝生產現狀並願意為自己說的話負責,分享自己的知識,努力做到不偏不倚,畢竟大家一般不了解這個產業。

至於殘不殘忍,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吃不吃的選擇,也是在個人。

我也不會搞肥肝特賣滴~

...............................

其他的國家我不太了解,法國作為一個吃貨國是把肥肝寫到國家文化美食遺產名錄裡面的[1],並沒有禁止強制填飼(西南部的農業強項之一)。加利福利亞曾經在2004年簽署禁令禁止了肥肝生產,但是2015年1月被判違憲,禁令無效,擱置爭議[2]。

在西南部馬路上也經常能看到一張鴨臉的招貼畫,呼籲大家抵制肥肝。@圖盧茲,2015年聖誕期間

作為一個不知道為什麼參觀過很多屠宰場的人來說,殺生都是殘忍的。很多動物保護主義者攻擊肥肝生產,拿這個做宣傳點,暗自揣測是填飼更能讓人「感同身受」吧。畢竟能看到這些影像文字的人,都沒有「死」過一次,不能體會動物被屠宰的恐懼與痛苦,但是吃多了反胃,大部分人都有吧。並且肥肝作為一種奢侈食品,受眾較少還主要是富裕階層。所以對於肥肝的攻擊,是不是還夾雜著某種情緒?

對於新聞的把持是可怕的。經常google一下首位都是相關動物保護組織的網頁。而很多,我真的不知道那些照片是怎麼來的,只是想知道來源啊。不知道PETA這樣的組織有沒有擺拍賺取過同情心。

了解一個產業需要時間和精力。對於肥肝的紀錄片,我們能看到之前大部分的時間它們是歡脫地跑啊跑餓了吃青草饞了吃螞蚱么,不能;將一些極端情況播出,會給人感覺那是動物的常態。而人群體,為了求認同求優越感,是極易被煽動的。我只期待的是公正不偏不倚的報道,沒有先入為主帶一波節奏的期求。

在法國上過一節專門講動物福利的課程,老師最後直接說:「也許某一天人自己都吃不飽飯的時候,會覺得搞得這一套都是狗屎」。畢竟動物福利是近一百年來西方物質豐富以後搞出來的,基礎是大部分人可以承擔增加的成本,消費者不是單一愛好低價。個人認為只要是合格憑良心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可以放心食用。

見過部分法國人吃肉,很可怕。我有一位素食朋友天天和我宣傳牛奶和酸奶的不好,虐待奶牛,而乳酪是頓頓都有。認為食品是超市裡長出來的人,我覺得有時候不是個笑話。

當然就屠宰場的技術細節,關於動物福利都是有條令規定的,歐洲企業都嚴格執行,盡量不虐待動物讓它們有尊嚴地逝去。

至於國內,據稱是有國標的,畢竟我國國標很多時候是盯著FDA的。但是鑒於國內冷鏈運輸未成型,街邊屠宰還常見的情況下。。。我們對養殖控溫控濕,藍光環境(藍光有助於禽類冷靜),倒吊以秒計入電擊暈池同時有擋板保證動物看不到同類死亡情景,都是嚴格按照規定的。

與其反對食品工業,不如從自身做起,合理飲食,把它們做得好吃點,減少浪費,那才是對為了你生存而犧牲的生物的尊重。畢竟別人吃什麼,和你無關。更不必參雜「殘忍」一類的標籤。

個人惡意揣測,那是多麼無聊而無目的的人生,需要從別人吃什麼上找優越感:「看你吃肥肝,好殘忍!」

而人,不一定因為拒絕肥肝而高尚。

.....................

用於填飼的鴨子都是公鴨,而且作為人工培育的品種,它們是不會叫的,法語也稱之為canard muet。母鴨肝據說填飼以後口感和外觀都比較像豬腦,所以母鴨破殼就被送去做了飼料原料,但不是餵鴨子的。母鴨是會叫的。這是什麼原理,我不通育種也不是很清楚。

國內工廠日屠宰量一千隻左右(就已經要加班到半夜了),法國這邊一小時1200隻。機械化程度比國內高。當然國內是試運行量也小。切片切塊裝袋都是手工的。法國這邊只有人工切塊,其他都是機械一條龍,人工封袋。

參觀工廠經常能看到機械手碼貨傳遞,莫名萌感。

至於在匈牙利發展工廠,主要是04年後歐盟東擴,有助於成本降低。前公司在匈牙利也有屠宰場。法國農業政策賦予農民的權利很大,東歐政策相對寬鬆。但從法國的趨勢來說,還是有人更願意消費本土農產品的。

上幾張法國公司顧問廚師的作品:

肥肝切塊與肥肝醬

肥肝醬,栗子與松茸

個人覺得,盤子好大好白。。。


肝是鵝的解毒器官,通常堆積了很多鵝的毒素和有毒物質,如果有乙型肝炎的人吃了過多的鵝肝,鵝肝的毒素會通過靜脈進入肝臟,在肝臟聚集,加重了肝臟的代謝的負擔。同時鵝肝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對於老年人來說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第一,當然是因為好吃。第二,因為是洋貨,而且還是浪漫的國度法國。第三,是因為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