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直在朋友圈、公眾號有人刷屏守衛者一號炒停的事兒。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為啥大家要刷呢?

因為的確產品便宜大碗,對於產品的讚揚之聲已經不絕於耳。

但這是否意味著這個產品非買不可,買到了是否真的是薅到了保險公司羊毛呢?

老夏對此事笑而不語。

你不知道的

首先所有寫軟文的營銷號一律都沒有披露百年人壽償付能力告急,風險評級降到C的事情。

當我寫關於百年的風險提示書一文的時候已經試圖告訴大家挑選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去關注公司的財務指標,可惜理性派始終戰勝不了狂熱派。

而在寫文之後不久,就傳來百年人壽,風險評級從B轉為C的事情,風險評級C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根據官方的說法

C類公司不達標的原因主要指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或者償付能力充足率雖然達標,但屬於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幾類風險較大的公司。

而據有關人士透露,百年人壽償付能力早已跌破紅線,且通過財務造假的手段掩飾了其跌破紅線的事實,這一點在有關會議上已經被嚴正批評。

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後果,詳見關於百年的風險提示書

其次,關於停售的原因

為了賣產品,這篇軟文居然扯出這樣一番道理,彷彿真的是不買就錯過了,不買就真的買不到了一樣,激起人們心中那種強烈的搶購慾望。

其實呢,事實就是產品停售只是渠道方的要求罷了。

而據可靠消息,該產品詐屍概率極高,說不定過了幾天又要重新上架一回,商家們肯定又開始瘋狂打臉,想出各種說辭。

這一幕,我好像看過很多回了。。。

「福祿康瑞」一場朋友圈大戲

闢謠!保費要漲了?全在胡扯!!【76號文件詳細解讀】

4月我只做一件事情,退保諮詢

現在的自媒體好像變成了那個他們曾經拼了命抨擊的保險公司

不過人嘛,就是永遠不會記住傷疤的動物吧。

價格便宜就是真的是好產品么?

雖然我無數次重申,購買保險要多維度去分析獨家「投保指北」,只有0.01%的人買保險關注了這些

不過呢價格的確就是洪水猛獸

大家都沒想過一點,保險產品的功能都是滯後的,買到了產品不等於你就有了好的保障了,因為保障服務的落地是需要時間的。

而這漫長的時間如何保證保障的落地就是要靠的公司穩健的經營,否則都像那家殭屍企業中法人壽一樣,償付能力跌到-6138.92%,長時間保費收入為0,人員凋零,資金枯竭,客服電話都長時間無人接聽,你確定在他們家買了「薅羊毛」產品的用戶,不是反過頭來坑了自己嗎?

最後我想說一下「互聯網思維」

這個概念已經被玩爛了,我也聽吐了,而事實證明現在誰還在提這個概念的,都快死了。

看看紅極一時的小黃車、滴滴,被各種吹捧,而現在呢?

互聯網思維的邏輯很簡單,使用低價傾銷吸引用戶,等到用戶成了一定的規模,我們稱之為「流量」,再進行流量變現。

百年就是想玩這招,首先產品設計上是虧損的,吸引客戶,等客戶有了一定量級後再去其他的手段、產品去實現盈利。

不可謂不激進

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後台的服務和系統根本跟不上,再加上也沒有真正可以實現流量變現的手段,導致了比較尷尬的結局。

看看小黃車就是個例子,用戶吸引了嗎?吸引了。量大嗎?大的很。

然後呢?

押金都還不上了,排隊排到了1500萬人。

押金還不上還是小事,哪天理賠賠不了了,也要排隊幾千萬人才是大事吧。

我勸各位這些公司,少一些打法,多一點實幹,少一些花樣,多一點服務,才能真正的在行業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勸這些營銷號,在變現的同時多一點良知,保險市場剛建立的脆弱的信任,經不起你們的折騰。

我也勸消費者們,購買保險的時候理性消費,停售啊、爆款啊等字眼多半就是買錯後悔的根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