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婷不上場,中國女排也就是三流四流的水平。客觀公正地說,女排也好教練也罷,都在不同程度地沾朱婷的光,蹭朱婷的熱。沒有朱婷中國女排比男足可能略微好一些。批評要注意政治,說話要有證據。好像是去年,朱婷休假,郎平率中國女排與南韓較量,結果被名不見經傳的南韓把中國女排推了個3比0。有個叫南山青春的球迷發帖說,是郎平成全了朱婷,沒有郎平就沒有朱婷。我曾發帖反駁,朱婷在土耳其打球打得風生水起,難道土耳其也有郎平嗎?南山青春無言以對。


「朱婷」現在已經抽象、幻化成為了一個「代表」和象徵了。她體現出人們對「身材高大、彈跳力驚人、力量十足、具有猛烈的壓倒一切的強攻能力和出色的一傳、防守能力」的「技術全面出色」的「理想化、完美化」隊員的強烈的期待!

在過於強調自我個性、自我利益的今天,人們會滋生出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和「無能為力」的自我感覺。一些人會認為,我個人的一切「不如意」都是外部條件限制造成的,是別人給我們的影響造成的!但又不願意像我們的先輩和「別人」一樣切實投入艱苦努力奮鬥中,總是樂於享受「別人"的艱苦奮鬥創造出的成果,對此他們並不會吝惜贊楊,更不會吝嗇廉價的批評和指責。而在這些「別人」艱苦努力奮鬥的成長過程中,這些人是不肯也像「別人」那樣投入艱苦努力的過程中,因為那個過程在他們看來即漫長又苦不堪言!是他們這些人不敢也不願意去正視的!於是他們這些人就選擇了忽視過程,只重結果的捷徑!於是,就會不自主的想像著有一些近乎於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兵天將般的從天而降,為他們瞬間創造出他們自己想要享受的、想像出的成果和「神跡」!

朱婷的出現,恰似我們需要的「神跡」!而朱婷從小到大的艱苦成長過程,都被我們選擇性的忽略了。我們更怕現有的「神跡」成果幻滅。對中國女排的每個人他們都己將她們的高光的一面,深深定格在我他們這些人們的印象和想像中了,不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她們。所以就不難理解郎平為什麼要領著全隊去燒香拜佛,為什麼一直強調國家隊里都是「大隊員」而沒有「老隊員」,為什麼「七仙女」要一戰到底,一直要用到東京奧運會了。

而對於新人的加入,這些人會不自覺的也會用現成的「神跡」的標準來要求她,而沒有多少耐心等待新人的成長。所以就不難理解郎平為什麼要公開的急赤白臉的指責李盈瑩了。

一個排球隊的成績,不僅僅是由隊員的先天的身體條件和基本素質決定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隊的戰術體系打法是否能夠針對不同對手而靈活有效。看看男排的比賽就能明白了,高大威猛只是基礎了,靈活多變的戰術組合打法,才是最終的致勝之道。義大利、美國、土耳其等無不是率先在原來的高大威猛的基礎上,融入了亞洲的小球串連、多變的戰術組合,尤其是突出了一個"快」字!而我們則是在一點一點的丟失了自己原有的特色和優勢。這才是我們歷次失利的根本原因!

郎平的根本問題在於亦步亦趨的跟在別人的後面,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打法。亞洲人的身材高大,往往會伴隨著「笨拙"、靈活性下降,這是無法忽略的事實。郎平現在追求的既能高舉高打、猛烈進攻,又能摸爬滾打防守和接好一傳的目標,真的太過於理想化了。實際上,她也知道這樣做極不現實也極不容易,所以她才死死的拴住了「七仙女」,希望她們能練出來!可是她想過以後嗎?朱婷現在的進攻力大不如前了,即使在土超,那麼牛的配置下,也並不能做到場場都贏吧,為什麼?是對手在研究她,加強了重點封堵和防守。而同時,中國隊的戰術打法又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和風格,單靠一個朱婷是不能保證勝利的。

一提戰術體系和打法,這又要涉及一個老問題了,一傳!我知道你們要說什麼,沒錯,一傳既是防守住對方發球進攻得分,又是本方進攻的開始。隨著發球被當成進攻和破壞對手組織進攻的手段以後,誕生了專職自由人,可見一傳穩定起球的重要性了。但是我們接一傳的技術手段似乎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據我觀察,一些歐洲隊沒有像我們這樣練一傳練得這麼苦的,可是她們的一傳即使接不好,卻能比我們更好的組織起進攻。這不僅僅是我們的發球威脅性不大,而是她們對一傳、二傳、進攻的處理觀念與我們不太相同。她們似乎更看重的是全員靈活的參與二次調整、墊調的能力,以及攻手的調整攻能力。而我們還貌似只是停留強調全員一傳的能力,死板的強調的是一傳的到位率,並沒有上升到全員二次調整的高度。大家都在等著二傳去調整,而不是根據區域有利的原則,靈活的主動參與調整。這下知道為什麼場上還要有個接應二傳了吧。接應實際上是二傳的對角,最初就是主要干第二個二傳和補充進攻力的,只不過經過歷次演變,現在被「玩」成了第三主攻點了。主攻接一傳是為了釋放接應的進攻。而接應接一傳是為了釋放主攻的進攻。而國家隊中,小宇明明是保障型接應,是參與一傳的,卻依然要主攻參與一傳,這就令人不解了。

這麼多年了,全亞洲出了幾個朱婷式的人物?不能只建立在發現和挖掘「朱婷」式的人物的基礎上,沒有第二個、第三個朱婷我們就不打球了嗎?就不去爭取冠軍了嗎?要根本立足於我們自身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對手,多研究制定出幾套快速靈活的、行之有效的戰術打法才是正道!一旦朱婷等退役了,中國女排就斷了傳承,就只能「爛下去」了嗎?我想是不會的。


朱婷自己說一句一句的說,一步一步地走,其實朱婷很快就開始了第二次,丁婷婷說,奧運會可以打三個奧運會,因為奧運會這麼難,或者至少不會在這麼緊張的日程安排中,除其他外,奧運會和國家都是極其緊張的,也會很快開始下個月。婷珠俱樂部世界盃,中途休息。所以幾乎沒有那麼多的用戶關心婷珠身體是否能站起來。丹城。納西多在一個小村子裡,婷珠,父母都是誠實的人,特別是婷珠的父親很簡單,一個截擊球,在路上或經歷類似的事情都不能給你任何幫助,婷珠,但今天就去做一個職位。

婷珠經過運動訓練,當教練是第四名時,一起參加奧運會,但訓練太累了,不等待儀式,婷珠和他的團隊一直睡不著,但只有14歲的婷珠,被埋在了婷珠的種子之中。電子遊戲。19歲奧運會的裁判一直沒有停止,婷珠一直是中國女足的核心力量,21歲的朱婷世界盃,大家都知道,到2015年的時候,婷珠已經獲得了中國女足的冠軍,婷珠獲得了最佳球員的獎項,然後倒台。在今年的奧運會上,朱婷第一次參加了奧運會,是中國最大的球隊,包括對女性的期望,並獲得了冠軍。


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帶偏節奏用「如果」的問題。

你要否定「朱婷」,就提示一個比朱婷更好的國內球員。

你想否定「郎平」,就提示一下比郎導更好的國內教練。

一天到晚在網上煽陰風,點鬼火,無語了。


如果朱婷上場,台下沒郎平,是什麼結局?動用一下腦殼,想想。

朱婷再有能力,閱歷有限,閱歷不夠,就是短板!就像大象,再巨無霸,沒有實踐經驗摻合,也只是空想主義。

郎導是誰?在排球屆趟遍世界,她吃的苦受的罪,像喜馬拉雅一樣高山,最終結晶了,成為了自己。這世界成為自己的人是鳳毛麟角!大多是生活犧牲品。

伯樂眼裡有千里馬,是千里馬有幸!千里馬如果沒伯樂,身世浮沉雨打萍,通俗一個!

朱婷的世界,是郎導開啟的,為她喝彩!如果沒郎導,朱婷是誰?


每一種團隊的比賽都不是單看哪一個人的力量的。只有大家團結一致彼此了解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的女排跟上一界女排相比,就不是一個檔次。現在國家隊里的老隊員說起來是世界冠軍,但是在上一個周期的比賽中就是不行,到現在還是不種。現在的隊伍能打到進前三咱們就應該值得慶賀了。


中國女排沒有朱婷就是三流球隊,沒有朱婷去年連韓國女排0:3負於對手,沒有朱婷連亞洲三強都進不了,那麼中國女排沒有朱婷進不了世界前八。


排球是要求集體配合度相當高的整體運動項目,而且排球的換輪更是不同於其他球類集體項目,只有一個突出球員是無法取得冠軍的,國際上體育競技高手間競爭,決定勝負的恰恰是隊伍短板不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朱婷無法帶領河南隊奪冠的原因。


沒有朱婷發揮不好難進前八,有朱婷也要正常發揮才能進前四,這是作為排球迷綜合當今世界女子排壇快速發展的現狀作出的真實評估。


無需多說,進不了前三,甚至連前四都進不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