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認識事物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凡是具體的,都是有限的;只有抽象的概念,纔是無限的。」

根據這一原則,追問自然界的終極物質,實際上是在探尋哲學意義的自然起源。由於人類認識的侷限性,自然界的終極起源是不可知的。因此,哲學意義的終極是非理性的,只能是上帝的存在。

由於自然界是不連續的,存在著質的變化。因此,我們的宇宙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體系。

於是,我們只能發問,宇宙的終極物質是什麼?這是一個物理問題,具體而有限的宇宙,一定是由具體而有限的物體構成的。

既然物質有層次之分,那麼宇宙就一定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構成的。根據這一最小粒子不可再分的特性,我們形象地稱之為量子。

為了消除能量在紫外端的發散,即紫外災變,普朗克在其建立的黑體輻射公式中,引入了一個與能量的大小無關的常數h。這一常數不僅普遍存在,而且其量綱是粒子的角動量,說明該常數是宇宙中最小粒子——量子的本徵參量。

由此形成了量子宇宙觀:

宇宙是由量子構成的,離散的基態量子構成空間,受到激發的量子成為光子,由高能量子組成的封閉體系構成各種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的進一步組合,還可以依次生成原子、分子和宏觀物質。

於是,具體的宇宙,是由具體的空間和具體的粒子構成的。

於是,作為物理對象的粒子是離散的。在這些粒子之間的空隙中,充滿著作為物理背景的量子,由此形成了量子空間。


可見粒子的縫隙是無形「氣」。「氣」就是生成宇宙的本源終極物質。由於「氣」瀰漫在在宇宙中,好像是浩瀚無垠大海中的水存在方式一樣,任何一部分體存在都是不會出現極其微小一點的空隙,因此,其基本粒子必須要具備方圓一體統一的性能特徵!故極小的氣粒子的直徑乃必然生成為「1」數象,半徑即中心輻射能則為0.5數象,相應其粒子的體積就是0.5236數象,但此粒如果單獨存在乃只是一個球體,聚合在一起就會產生空隙,不具備方圓統一的性能特徵,於是,0.5236×27=14.1327則得一個由27個小正方體組合成的大正方體形象,自然形成為球體宇宙內在的方圓統一的結構正方體!方圓無縫對接,不含有一點空隙,其中27個單位正方體含有6×9=54個面,對應宇宙模式太極圖的陰陽二魚????象形成的6、9數,再就是27個小正方體共生成64個頂點,對應宇宙64卦基因象數。於是此方圓統一合成球形宇宙內在結構的正方體數「27」乃自然形成為宇宙內在結構的「信息」符號象數!用象數語言也可以解讀為2V(7)。是故平行的二維(2V)信息世界就自然形成為宇宙終極物質結構存在的世界。

綜上所述,好像水不能以水分子方式存在一樣,宇宙的本源物質「氣」的存在是以一個方圓統一的整體性能概念存在的!它的「信息」就隱藏在27象數之中!

3是時空任何一個事物的基本量,27=3∧3則表明27是一個量子體!是故,我們對現代科技界所流行的「時空一切都是量子的存在方式」這句話應該有深刻的理解了!


粒子之間的間隙就是場。這個場是能量存在的方式。


粒子之間縫隙是煎餅顆粒空隙。空間不總是被煎餅佔滿的。宇宙是什麼,是煎餅。所以宇宙沒有佔滿空間。煎餅顆粒之間也是有空隙的,所以宇宙也有空隙,就像地球和太陽之間。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空間不總是被宇宙充滿。空間不總是被宇宙充滿。空間不總是被宇宙充滿。


粒子之間為什麼要有物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