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到了無錫渤公島的紫藤長廊,以及長廊的紫藤花。今天不妨多說一說這種賞花季節多被忽視了紫藤花。

不知道爲什麼,紫藤花雖然也美,花開的時候也燦爛如夏,令人驚豔。但是賞花季節,紫藤花始終不如櫻花、梅花,甚至關注度還不如桃花。

櫻花雖然有說原產於中國西南,但賞櫻文化卻是在日本盛行開來的。可能現在的文化融合越來越跨國界,這些年國內的遊客也開始賞櫻了。不管是武漢大學校園內的櫻花,還是無錫黿頭渚的櫻花,還是福建龍巖茶園的櫻花,光是看照片,就已經令人驚歎它的美了。櫻花代表着生命、浪漫的花語也讓人對它特別關注。

而梅花桃花這兩種花,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歌詠或者借喻的元素,梅花象徵着高潔、堅韌,桃花代表着愛情,運氣。古時候的書畫中,你總能找到梅花和桃花的形象或字眼。而且這兩類花,春天一開,滿樹花朵,陣陣幽香,深得人的喜愛。如果是梅,就是一片香雪海,如果是桃花,就是人間桃花源,意像都美極了。

雖然紫藤花也有李白的詩歌作爲背書: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流美人。但是相比於櫻花桃花梅花,關注度確實稍遜一籌。然而這並不影響喜歡紫藤花的人對它的喜愛和欣賞。

紫藤花是花開爲紫,莖繞爲藤。文人稱紫藤是柔中有剛,是浪漫、吉祥的象徵。因爲是莖繞爲藤,紫藤一般是攀爬在其他的物體之上,和附着物融爲一體,甚至枝繁葉茂,長勢要蓋過附着物。

我想可能也正是因爲“攀爬”“附着”這個原因,紫藤花雖美,卻少有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畫作中出現。古人大多追求的是自立和自主,文人的清高或許並不容許他們有絲毫的“攀爬”之心。

但是時光向前走到現在,現代人多元化的審美,讓紫藤花反而走入了我們的視野。紫藤花的花朵是一串串地開,有點像是豌豆花,但是花束很大,每一花束都有很多的花朵。現在很多園藝花匠都喜歡紫藤,建一個長廊,邊上種植上幾棵紫藤,沒過幾年,這長廊便成了紫藤花廊了。

我印象中,無錫的紫藤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植物,如果你也喜歡這種花,有3個地方你可以去看看,一個是無錫渤公島,一個是無錫梅園,還有一個是無錫吟苑公園。

無錫渤公島上的紫藤花長廊就是一道天然的植物長廊。長長的迴廊,一年春夏秋冬的景色是不一樣的。冬天紫藤葉落,在迴廊中可享受冬日暖陽,春天這裏綠意盎然,一派春意,夏天這裏紫藤花開,煞是美麗。昨天有人問我渤公島在哪裏?其實就在無錫濱湖區,和黿頭渚很近。有朋友在下面評論說:交通上,渤公島會被黿頭渚拖累一條線上的,櫻花季節,可怕的堵車。但去渤公島看紫藤花不要擔心,紫藤花開在4月,和櫻花花期不同。

無錫梅園的紫藤也是一道長廊,因爲位於梅園,是榮德生兄弟的私家花園,因此這裏的紫藤長廊和渤公島的紫藤長廊相比,又多了一分歷史文化感。

除了渤公島和無錫梅園,還有無錫吟苑公園的紫藤也不要錯過。吟苑公園的紫藤花就在吟苑公園的入口,它們攀附在公園入口的牆頭上和臨池的水泥花架和假山上。還沒進門你就能看到大束大束的紫藤花從黛色瓦片上垂落下來。白色牆壁當背景,紫藤花就像是用水彩畫畫上去一樣,如果只是盯着白牆看,真的會有一種恍如眼前就是一幅水彩畫的錯覺。

3處地方,景象不一樣,感受上也大不同。如果有機會,不要錯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