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後來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稱為配享太廟。換言之,臣屬之中只有立下大功於社稷的臣子,經皇帝允許也可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才有可能被供奉在配享太廟。這對於大臣來說是極高的榮譽。

而在三國時期,共有26人在曹操死後入列太廟。他們分別是:其中宗親包括: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淵。士族包括:程昱、桓階、陳群、鐘繇、華歆、王朗、荀攸、司馬懿、郭嘉。名將包括:張郃、徐晃、張遼、樂進、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的開國元勳的。曹操五大謀師佔了其三位,五子良將佔了其四位。但我們在這份名單中找不到另外幾個認識的,他們分別是:曹操貼身保鏢許禇,曹操戰略規劃者荀彧,曹魏外姓第一將於禁,三國保身第一人賈詡,那我們來說說這幾位曹魏功臣為何不能配享太廟。

許禇在世時,人稱「虎癡」、「虎侯」。他一直是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出現在從人視野之中,在官渡之戰時,擊殺準備行刺曹操的徐他等人,在潼門一戰時,許禇保護曹操渡河,自己險些被流矢所殺。其後馬超準備在單獨會面中刺殺曹操卻,卻被許禇的勇猛所嚇退,可以說典華用命救了曹操一回,許褚卻至少救了曹操兩回,他為何沒能換取配享太廟的資格呢?其很大原因在於許禇的忠誠僅限於曹操和曹丕,而對於曹仁等其他宗親他始終保持者距離,而許禇本人又性格剛烈,不願意其他曹魏重臣那樣尋找同黨。畢竟一個人不站隊且只對曹操忠誠的人,不受他人歡迎,而到了曹魏後期陸續詔功臣入太廟時,正是曹魏宗親掌權之時,不受大家歡迎的許禇也就未能入享太廟了。

作為曹操早期五大謀士之一,荀彧可謂是曹操的戰略規劃師,同時,曹營中的鐘繇、荀攸、程昱、郭嘉等大量人才。都是由舉薦的,甚至可以說沒有荀彧,那就沒有曹操的謀士班底。這樣一位總規劃師,未能進入曹魏太廟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從始至終他都是漢臣而非魏臣,荀彧在曹操有意進爵為國公之時,他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在曹操一再的規勸之下,他寧可選擇自戕,這樣的漢室忠臣如何能進入曹魏太廟呢?

於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原為鮑信部將,鮑信戰死後被王朗引薦給曹操,之後便隨曹操南徵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因為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並且以維護軍法的名義而殺掉自己的故友昌豨,被曹操稱贊勝過古代名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於禁奉命救援樊城,卻遭遇了漢水泛溢。關羽乘大船攻之。於禁全軍覆沒,投降後被監押在南郡。而後關羽被呂蒙擊敗,於禁流落至東吳,孫權向魏國稱藩後,將於禁送還魏國。雖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於禁,卻暗裡讓人作壁畫羞辱於禁,於禁因此慚恚而死,被惡謚為厲候。於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但同時於禁常以軍法處理下屬,不得士卒歡心。後世將於禁與張遼、徐晃等合稱為「五子良將」曹丕用春秋時秦國秦穆公的大將孟明視的事安慰他,並任命他為安遠將軍。魏文帝準備讓於禁出使吳國,先讓他到鄴城拜謁曹操的陵墓。曹丕預先讓人在陵堂上畫上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不屈、於禁投降的圖畫。於禁看到以後,慚愧的無地自容,發病而死怎麼會入選配享太廟呢。

在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建安十三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賈詡使用計謀讓曹營損失慘重,建安二十二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曹操怎麼會讓賈詡入選配享太廟呢。


享駐曹魏太廟的官員主要是對於曹魏建立有重大貢獻的功臣。

比如第一批進駐曹魏太廟的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全部都是對曹魏生死存亡啟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如果說曹操是總司令,這三個人就是副司令,夏侯惇相當於曹魏二當家,幫助曹操長期控制大局,曹仁長期幫助曹操鎮守南方一線戰場戰功卓著,程昱可能有點爭議,很多人認為他在曹操五大謀士中也不算太突出,但是仔細觀其履歷,可得早期很多人才都是程昱推薦的,並且在早期對抗張邈呂布的時候,沒有程昱,曹操勢力早崩了,中期一直控制軍隊,210年主動交出兵權退居二線,忠心深受曹氏信任,最後追封車騎將軍(程昱實際上一生走的都是武官路線,嚴格的講不算謀臣),僅次於夏侯惇曹仁,可見曹氏對程昱的寵愛。

朱靈和臧霸是第二批進入太廟的功臣,第二批進入太廟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別看朱靈和臧霸在神書演義中戲份很少,但在歷史中的功績和能力不次於五子良將,尤其是朱靈官至後將軍,同時期比張遼徐晃官位都高,只是其被曹操懷疑擁兵,被于禁繳了權利,不過朱靈很低調,並沒有因為被繳權而有意見,一直兢兢業業,最後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心,而臧霸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強,由於其常與張遼一同出征,光芒總被張遼掩蓋,但其對曹魏的功績還是不容忽視的。

很多人同標題所述,擁有類似突出功績的還有荀彧、于禁、許褚和賈詡,為何荀攸、典韋和郭嘉都配享太廟了,他四人進不去?主要還是由於:

荀彧 自稱漢臣,後期與曹氏政治目標不同,還以自盡以示抗議,所以進不去太廟,而其侄荀攸對曹操稱王沒什麼表態,最後明哲保身,才在爭議中第三批進入了太廟。

于禁 比較簡單,戰敗投降,有負於曹操期望,無論早期官位功績如何突出,這一點不容曹魏諒解。

許褚 保護了曹操一輩子,按理講功勞很大,但實際上許褚對曹魏整體功績不算太大,許褚猶如保鏢,其他人則是將軍,不可同語,加上許褚得罪不少人,而其子許儀人緣也不是太好,所以沒進去,而典韋是為救曹操戰死了,死者為大啊。

賈詡 賈詡沒進入太廟是由於賈詡太低調了,早中期一直不算曹氏勢力的人物,後期才進入,賈詡在曹魏站隊也沒有站任何一隊,賈詡也告誡子孫要為事低調,因此人緣不算太好,加上賈詡在曹魏集團中對曹魏建立也沒有實際的功效,因此沒進入太廟。而郭嘉進入是由於郭嘉的孫子人緣好,隊站的好,和司馬家關係好,趕上了末班車。


這是我之前的回答。

配享太廟,得看是誰家的太廟。

臧霸朱靈有機會,那是他們跟對了老闆,老曹死了,小曹當了皇帝,建了太廟,這些忠心重臣自然是要給一個配享太廟的榮耀的。

荀彧等人沒有機會,那是他們忠於的是漢室,漢室已亡,他們自然沒機會配享太廟了。

配享太廟這種殊榮我們現代人是無法理解的,你就想像一下去祭拜祖先,連外人一起祭拜了,那個外人對你的祖先必然是很重要的人!

歷史上最悲劇配享太廟故事出自清朝張廷玉,被雍正無限信任的他得到了這個殊榮,結果在乾隆朝丟了個一乾二淨,還差點就被抄家問斬,雖然最後乾隆還是開恩將配享太廟這種殊榮還給了他,但還是一出充滿了皇帝無情寡恩的歷史車禍劇。

如今我們連家廟祠堂都快沒有了,也不知道日後的子孫會如何知道我們的存在,或許拚命在網路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也是防止自己被人遺忘的一個期望。。。

編輯


感謝邀請。您的問題超出了我的知識範圍,所以無法幫助到您對不起。但是還是感謝您的信任謝謝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