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屆海峽論壇青年交流團。(圖/記者蔡紹堅攝)

▲隨著大陸逐漸對臺開放,吸引不少臺灣「首來族」前往。(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蔡浩祥/北京報導

今年初,大陸出臺31項惠臺措施,成為進一步向臺灣人才招手的新支點。大陸生活16年、現為北京國聯律師事務所臺籍律師沈傑接受《雪花新聞》採訪指出,以法律角度分析,31項惠臺措施主要是把過去不明確的東西「明確化」,讓有意到大陸的臺灣「首來族」有更清晰的認識

沈傑分析,首先,細看31項惠臺措施,主要是經大陸中央29部委協調後,統一出臺文件,這在過去是非常難見的,足見官方推動力度之強

其次,反饋到地方,沈傑指出,31項惠臺措施給地方政府,尤其涉臺機構釋放信號,讓各省市臺辦發揮空間更大,尤其內陸省市

談及各省市涉臺工作推動,沈傑坦言,內陸省市不同於沿海省市,過去遇到涉臺問題十分猶豫,需要層層通報、請示,有時上報到省廳都還解決不了,甚至得報到中央研考,「31項惠臺措施算具相當原則性,給地方發揮空間更大」

▲國臺辦發言人安峯山今宣佈,第十屆「海峽論壇」預計下週三(6月6日)於福建廈門舉辦。(圖/記者蔡浩祥攝)

▲今年初,國臺辦發言人安峯山宣佈31項惠臺措施。(圖/記者蔡浩祥攝)

更重要的是,沈傑指出,31項惠臺措施把過去不明確的東西「明確化」;以金融業來說,臺胞在大陸從事基金專業考試,在臺灣有相關執照,到大陸只要考個法規考試,同樣具其資格,「方便性、機會增加,會想去大陸也就不意外」

沈傑認為,31項惠臺措施對已在大陸工作的臺胞影響程度不大,反而是讓有意到大陸的臺灣「首來族」有更清晰的認識,以大平臺概念吸引臺胞赴陸就學、就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