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個月入手了個箱說全的ASUS R9-280x,想著再出篇文章的,但顯卡寫好幾次了,感覺大家應該看膩了,這次就寫點別的吧。

看到這文章的標題,大家都知道這次的主題是跟蘋果Mac有關。

說起Mac,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在同等的硬體性能水平下,Mac電腦的價錢一般都要比安裝Windows系統的電腦要更貴。例如Macbook Pro,八代i5+8GB RAM+256GB SSD+素質不錯的屏幕,這配置得賣1.3w+。Windows陣型配置相近的,譬如Dell XPS13、華為Matebook X Pro,價格大概在8-9K吧,即便是SurfaceBook,也只是1w出頭。那為什麼Mac總要比Windows的電腦更貴一些呢?除了Apple本身的品牌溢價

外,Mac OS這個好評度極高的操作系統,纔是蘋果Mac敢如此溢價的獨門祕方。

Mac OS有著很多的優點,UI精美,對高分屏的優化好,病毒環境沒Windows那麼糟糕,軟體風格相對統一,內置iCloud賬號能跟iOS打通,系統的特性很適合碼農寫代碼,大量優質的軟體非常適合內容創作者(例如蘋果自帶的PPT軟體Keynote、視頻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X、音頻軟體Logic Pro X、寫作軟體Ulysses)等等。

正因為MacOS的優秀以及眾多「人無我有」的優勢,所以蘋果纔敢肆無忌憚的把Mac賣出高價,看看京東2018款的Mac mini,八代i3+8GB+128GB的配置竟然敢賣6000+人民幣。這價格完全說不出「真香」啊。

即便是5年前的2014款Mac mini,1.4GHz~2.6GHz的低壓雙核i5(第四代)、4G~8GB的內存、500-1000GB的機械盤,如此弱雞的配置,目前閑魚價格竟然也要1700-3000塊錢不等。這樣高價低配的玩意,買是不可能會買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買。

既然買不起,那就自己組一臺,然後裝個黑蘋果唄!

有關注我的小夥伴,應該記得我知乎處女文,是寫一篇「1500塊錢以內最強遊戲主機」,這次我還是以1500塊錢為一個撿垃圾的標準價格,配一臺能媲美Mac mini的迷你主機。

1500塊錢就能搞定Mac,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次配機的方向以迷你小巧為主,就體積來說,一點都不會比正兒八經的Mac mini差。

能有多迷你?有多小巧?我先上三個圖,大家感受一下!

顏值雖然跟Mac mini 還有點兒差距

對比的分別是Macbook Pro 13寸、三星 Galaxy S9+,以及iPad mini2。可以看出來,主機高度跟iPad mini2相仿,長度跟iPad mini2的寬度比,也就長一點而已。

咋樣?夠小巧了吧?關鍵還很輕便,直接放包裡帶著走都行,可以滿足自帶電腦通勤的需要。

垃圾撿得比較多的小夥伴大概已經猜的出用的是什麼規格的主板了。沒錯,就是Thin ITX。

ITX標準規格是17cmx17cm,但高度方面,大部分ITX主板為了保證I/O的介面數量以及兼容各種機箱,會用常規全高的設計。譬如像下圖這樣的。

所謂Thin ITX,顧名思義就是更瘦更薄的ITX主板,看下圖,背面I/O方面,主要是閹割了音頻介面的數量,高度方面比起ITX來說要更矮,但USB、視頻輸出介面,RJ45等等該有的還是有的。

另外,ThinITX的精髓在於DC供電(註:ThinITX主板不等同於都用DC供電),這等於把厚重的電源移到外部去,就像筆記本一樣,接個適配器就足夠了,這在空間佔用和便攜性方面比起普通的ITX主機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下面就開始介紹一下我這臺主機的配件了。

主板

ITX主板很火,但ThinITX主板還是比較小眾的,市場上並不是很多,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首選目標肯定就是LGA1155了,一是LGA1155的CPU價格挺便宜而且性能也夠用,二是DDR3的價格最近也降下來了。

LGA1155的ThinITX主板,最出名的,莫過於DIY軟路由+NAS神板-->Intel DQ77KB,這幾乎是LGA1155最完美的ThinITX主板了,可惜的是,當年299元一片的車我猶猶豫豫的沒上,結果現在閑魚一片DQ77KB能賣400+。

所以,我當時找到了另外一個替代品:技嘉 GA-B75TN。

就是這貨,B75的晶元組,該有的都有,比起DQ77KB,少了個千兆網卡,不做軟路由和NAS一個也夠使了。而且我看上它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帶一個DP口,因為我用的是2K的顯示器。這裡科普個比較冷門的知識,Sandy Bridge以及Ivy Bridge的CPU,想要通過核顯輸出2560x1440的解析度,只能通過DP口,HDMI和DVI都是不行的。

這主板我去年7月份就撿了,那時候DQ77KB在淘寶、閑魚都很難找到了。當時我大概花了320塊錢包郵到手吧,全淘寶貌似就一個店在賣,現在這店家竟然漲價了,含郵費快400塊錢了。LGA1155的主板就是如此的神奇。

CPU

由於主板只支持最高77w TDP的CPU,所以i7是肯定pass了,而且i7塞小機箱散熱也喫不消。那垃圾佬標配的Xeon E3呢?帶集顯,功耗又低的,說的就是E3-1265L v2啊,22nm、4C/8T、45w TDP、Intel HD Graphics 2500核顯,簡直就是垃圾佬們玩小機箱最理想的CPU了。但正因為它如此完美,所以價格也被炒瘋了,目前淘寶行情760塊錢一顆,呵呵,在下先告辭了。

二三代i3及以下的CPU太弱了,目標就定位為i5了。考慮到二代、三代的i5幾乎沒多少差價,而且二代非S後綴的i5,TDP也不符合要求(95w),那最好還是選擇三代i5。三代i5正常版TDP剛好77w,這個主板完美支持,但這麼薄的機箱怕散熱喫不消,最終選擇了帶S後綴的i5-3475s,比起普通版的i5,它的TDP更低一些,只有65w,而且集成了HD4000集顯,比其它i5集成的HD2500稍微強一丟丟,而且據說HD4000以下的集顯最新的MacOS Mojave已經不支持了。另外要注意,i5-3470T這渣渣是雙核的,不是四核的,千萬別買。

目前這U淘寶大概290塊錢左右,挺好的,一般家用,4C4T怎麼也夠了。

Intel? Core? i5-3475S Processor (6M Cache, up to 3.60 GHz) Product Specifications?

ark.intel.com

內存

內存方面,MacOS真的特別喫內存,4GB內存就別想玩了,8GB是最低門檻,推薦16GB甚至更多。我手裡這兩根Team的DDR3L 1600 8GB去年在京東入手的,那時候內存還沒降下來,單根300+,現在閑魚兩根8GB加起來才300多,有點欲哭無淚啊。

硬碟

SSD,我用的是從大奶淘汰下來的Sandisk Extreme Pro 480GB,大概14年還是15年從美亞海淘的,10年保,良心得不行。現在SSD價格太便宜了,中端的SATA SSD基本能做到1元1GB,沒啥特殊要求的話,其實一個250GB左右的SSD夠使了。要有影音需求,外置個NAS或者大容量移動硬碟吧。

機箱散熱器

散熱器跟機箱要一起說,先說機箱吧,淘寶支持ThinITX的機箱不少,我選了一個比較大眾的Zapustar GH1,全鋁,尺寸200x200x45mm,剛好就夠放一個17x17cm的主板,45mm的厚度,最大支持高度為27mm的散熱器。這種散熱器不太好找,最後我找到ID-Cooling的IS-25i,顏值不錯,雙熱管,可支持TDP 75w以下的CPU,高度剛好就是27mm,看起來都符合要求,但最後上機的教訓就是:千萬不要壓著限高去買。

上面是我自己的配置,要壓著1500元預算買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其實就是把SSD縮成256GB的,其它跟我的一樣。價格算了郵費,算上一些價格浮動以及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的微調,價格差不多就是1500塊錢了。

最後我自己的成品如下,集成度還是挺高的。我加了一個從老筆記本淘汰下來喫灰好久的高通AR9285無線網卡,這網卡不支持AC,理論只有300MB的速度。因為我主要還是接網線用,所以無線網卡純粹是沒網線的環境下應急用用。另外還有一隻勝為的USB藍牙4.0適配器,藍牙對Mac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我這個適配器的晶元是博通的BCM20702。

然後這裡自己踩了一個坑,就是散熱器壓著機箱限高買,結果風扇跟機箱距離太近,導致運行時出現了高頻共振。換散熱器太麻煩了,最後我選擇在機箱側板上固定了兩個軟膠墊片,蓋下側板時,兩頭的膠墊壓著散熱器空白的鰭片位置,由於機箱是全鋁的,材質比較軟,這樣會導致機箱側板輕微變形凸起,讓側板稍稍遠離散熱器,這樣能完全解決共振的問題,但缺點側板中間會輕微凸起,美觀程度下降一些。

機器硬體方面是裝完了,接下來就是怎麼給它喫上黑蘋果了。

黑蘋果安裝的教程網上遍地,詳細得不得了,有圖文也有視頻,由於我也不是黑蘋果的高手,所以我這裡就不細說了,大致說一下步驟,以及要準備的東西。

*折騰黑蘋果需要耐心和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不適合單純的伸手黨。如果你願意折騰,請往下看。

一、準備工作

1、8GB以上的U盤兩隻,一個用來製作MacOS啟動盤,一個用來裝PE。

2、一臺能讓你隨時上網查閱資料和下載的電腦,黑蘋果跟裝Windows不一樣,很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這時候你需要隨時百度或者谷歌對應的解決方案。

二、製作啟動U盤

這裡要製作兩個,一個是製作Windows PE維護U盤,PE市場非常混亂,水深。我個人推薦微PE,乾淨,好用。

第二個是製作MacOS安裝U盤,把MacOS刻錄到U盤,製作方法很多教程都有教,直接參考網上的教程來就行,MacOS我推薦使用最新的Mojave 10.14.4,引導方式推薦Clover,這是目前最主流的黑蘋果啟動方式了。

三、安裝MacOS

直接用MacOS啟動盤引導啟動,啟動成功進入到安裝界面,先別急著安裝,使用MacOS啟動盤的磁碟工具,把SSD格式化為APFS格式(蘋果的叫法為「抹掉」),然後再運行Mojave安裝程序安裝系統即可,這裡都是傻瓜式操作,一直下一步,詳細的還是參考網上的教程吧。

安裝過程

四、把Clover引導轉移到硬碟

安裝MacOS成功之後,這時候要進入系統還是隻能通過U盤的Clover來引導,我們需要把U盤的Clover引導移植到硬碟去,這樣才能脫離U盤。

移植方法也很簡單,不要拔掉MacOS引導U盤,用剛才說到的微PE U盤啟動,進入微PE。

然後直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的教程,我這裡就不搬運過來了。

黑蘋果設置從硬碟引導_在PE中寫入UEFI引導啟動項?

tangwumo.com
圖標

經過一系列操作之後,你已經可以把所有U盤拔掉,開機時在Clover引導界面,選擇從硬碟啟動MacOS。

五、安裝驅動以及解決各種Bug

順利進入系統,這纔是折騰的開始。黑蘋果前期的安裝,只是佔30%的工作量,因為MacOS裝起來之後,怎麼把各種硬體驅動起來纔是最複雜而又花時間的過程。DIY主機配置千差萬別,蘋果MacOS作為高度定製化、封閉而又相對小眾的系統,在驅動方面遠沒有Windows那麼豐富,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硬體是不支持黑蘋果又或者對Mac系統兼容性不佳的。譬如AMD的CPU、Intel的無線網卡,Nvidia的圖靈顯卡等等。

我們這臺小主機在系統剛剛安裝完之後,理所當然是不能完美運行的,不過經過我幾天的爬文以及反覆的折騰,不少問題其實都是能夠解決的。

建議大家也多爬爬國內的遠景論壇,以及國外的tonymacx86(下載軟體需要註冊賬號),牛人一大堆,內容也豐富。我這機器出現的問題基本都是在這些地方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和思路。另外我這裡不提供任何下載,文中提到的軟體,驅動,請自行搜索(我自己的也是從網上下載的)。

以下是我碰到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

1、不能上網。

這典型就是網卡沒驅動起來。一般來說黑蘋果三卡(顯卡、網卡、音效卡)無驅動是很普遍的情況,慶幸的是Intel Graphic HD4000免驅,進系統就認出來了,要解決的就是網卡和音效卡。

網路乃解決問題的根本,先從網卡入手。

有線網卡:在tonymacx86下載最新版的MultiBeast,這軟體使用很簡單,還不會的話請自行百度或者Google。

使用MultiBeast安裝Driver-Network-Realtek下的RealtekRTL8111 v2.2.2,裝完重啟即可聯網。

無線網卡:以我這個高通的9285無線網卡為例,我從網上下載airportatheros40.kext以及Kext Utility這個軟體,打開電腦->主硬碟->系統->資源庫->Extensions->找到IO80211Family.kext,把它先拷貝到桌面,然後在桌面選擇這個文件,右鍵,在菜單選擇「顯示包內容」,在彈出的窗口中打開Contents->PlugIns,把airportatheros40.kext拖進去。然後重新把IO80211Family.kext覆蓋回原來的位置。打開Kext Utility,它會自動重建SLE的緩存,重建完成後重啟電腦即可。

2、沒聲音

音效卡這裡要分兩塊,一個是HD4000內置的音效卡通過HDMI/DP輸出。一個是主板內置的ALC887通過後置的3.5mm輸出。經過我的折騰,兩者都可以「分別」順利驅動,但遺憾的是兩者不能共存,目前我的水平無法解決。還好這個問題對我實際的使用不構成太大的影響,畢竟任意一個能輸出已經足夠使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輸出音頻的方式。

A、HD4000核顯通過HDMI/DP輸出音頻,這個很簡單,同樣使用MultiBeast,安裝Driver-Audio-AppleALC,重啟電腦即可。

註:DP/HDMI輸出音頻無法在電腦通過通用設置調節音量,這是MacOS的邏輯問題,黑白蘋果都一樣。可以在播放器或者顯示器/電視直接調節音量。

B、ALC887通過3.5mm介面輸出,需要準備3個東西:

最新版的Clover Configurator(5.4.3.1版已支持中文)、lilu.kext、AppleALC.kext

先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在左側菜單,點擊「掛載EFI」,在右側選擇你硬碟的EFI分區,點擊掛載分區。然後把剛才下載的lilu.kext、AppleALC.kext放到EFI分區下的EFICloverkextsOther下。再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載入EFICloverClover.config,載入之後,在左側菜單選擇「Devices」,在右側Audio區域,Inject填入「2」(默認應該是1或者3),保存Config後重啟電腦。重啟後在系統偏好設置-聲音-選擇線路輸出(有可能有兩個,都試試)即可。

如果需要把ALC887切換為HD4000核顯音頻輸出怎麼辦?很簡單,把上面說到的Inject,填入1,然後保存,重啟即可。反之,HD4000核顯切換回ALC887,就把1改回2。

如果你不願意這麼折騰的話,那就上USB或者藍牙音頻設備吧。

3、不支持HIDPI

HIDPI可是Mac的王牌功能,HIDPI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高分屏高解析度的優勢,讓顯示效果更加細膩和銳利。為什麼蘋果的界面看起來特別舒服,很大功勞都是因為HIDPI。它有點類似Windows的DPI縮放功能,但要比Windows縮放更加完美。譬如2560x1440的顯示器,開啟HIDPI之後,僅能顯示1920x1080的信息量,相當於之前1個像素的內容,用1.3個像素來顯示,這樣自然更細膩。

網上有很多一鍵開啟HIDPI的腳本,下載按提示運行,並配合RDM這個軟體即可開啟HIDPI。

4、藍牙無法驅動

藍牙對於Mac來說很重要,有它,Airpods就有用武之地,也能連接各種藍牙鍵鼠、音箱,非常實用。我用的藍牙設備是外置USB版的,查資料得知晶元是博通的BCM20702,這藍牙官方說明是不支持Mac免驅的,沒關係,在下面這個網站,下載最新版的驅動。

RehabMan / OS-X-BrcmPatchRAM / Downloads?

bitbucket.org

下載完成後,解壓出來應該有6個文件,我們只需要其中的BrcmPatchRAM2.kext以及BrcmFirmwareData.kext兩個,使用Kext Utility這個軟體安裝kext驅動,運行這個軟體,分別把BrcmPatchRAM2.kext以及BrcmFirmwareData.kext拖拽到Kext Utility內,稍等片刻即可完成,隨後重啟系統即可。(如果不行,試試把BrcmFirmwareRepo.kext也安裝一下)

5、無法正常睡眠

Mac的睡眠比Windows更智能更好用,我的Macbook就從來不關機,喚醒超快。要支持睡眠也很簡單,下載HibernationFixup.kext,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掛載EFI分區,隨後把HibernationFixup.kext丟到EFICloverkexts下,重啟電腦即可。

6、默認不支持Trim

Trim指令對於SSD意義重大,不支持Trim的話會加速SSD的老化和掉速。所以必須要開啟Trim,黑蘋果默認沒開啟Trim,所以我們需要手動開啟。在網上找一款叫Trim Enabler的App,安裝後在Trim選項卡開啟Trim支持即可。

7、CPU無法變頻

我玩了2天黑蘋果才發現這個問題,確實太隱蔽了,正常情況下我都不會留意CPU頻率。偶然的情況下我爬文看到黑蘋果有CPU無法變頻的問題,下載CPU-S這款軟體一看,果然無法變頻,無法變頻會導致功耗發熱增加。

解決方法很簡單,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掛載EFI分區,打開Clover.config,在左側選擇boot選項,按提示添加-xcpm,隨後在Kernel and kext Patches中,把FakeCPUID設置為0x0306A0,並且勾選KernelCPU、KernelPm、KernelXCPM、AppleIntelCPUPM,保存config,然後重啟。

重啟後再用CPU-S進行變頻測試,測試結果有幾檔變頻即可。

*此方法只針對i5-3475s這個CPU,其它型號的CPU請自行查找解決方案。

8、開機Clover花屏

如果你使用的是高分屏,以及DP連接(HDMI無此問題)顯示器,開機在Clover引導界面有很大概率花屏,那是因為Clover引導程序的解析度太高了。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掛載EFI分區,打開Clover.config,在Clover GUI把解析度調節為1024x768即可。

9、無法正常關閉SIP

其實我也不是很懂什麼是SIP,只不過我在安裝Finder神器TotalFinder的時候,提示要我關閉SIP。我通過Clover引導進入Recovery,運行終端關閉SIP,卻一直不成功。後來才發現是Clover幹擾了設置生效。解決方法也很簡單,使用Clover Configurator掛載EFI分區後,用文本編輯器打開Clover.config,然後找到CsrActiveConfig,並把數值設置為0x17,保存config,重啟電腦進入Recovery即可通關終端關閉SIP。

10、無法使用iMessgae、FaceTime、airdrop、handoff等蘋果服務

黑蘋果大多數情況是不支持iMessage、FaceTime的。網上有很多教程,例如刷三碼之類的。我嫌麻煩沒開,因為我自己在白蘋果下也很少用iMessage(主要垃圾簡訊太多)和Facetime(用微信視頻通話更多)。

而Airdrop這個服務有一定的可用性,但要解決起來並不容易,根據它的運行原理,通過Lan口上網的設備似乎不太好支持這個功能。而且我這個電腦使用的是垃圾無線網卡速度太慢了,只有300Mbps,實際運行大概只能有100+Mbps的速度。而且這個功能有大量的替代方案,我自己有Nas,有啥需要傳輸的文件直接傳到Nas即可。除此之外,iCloud也能幫我同步iPhone的相冊,無需另外傳輸。至於安卓,鎚子出品的Handshaker好用得不得了!

Handoff的話,蘋果重度用戶纔有一點點用,但總體來說是個比較雞肋的功能。無法使用一點影響都沒有。

如果你對這幾個服務依賴性很強,那建議你到淘寶買一個黑蘋果免驅並支持隔空投送的AC無線網卡,自帶藍牙,價格一般在100-200塊錢不等。

目前來說,我發現的就只有這些問題,除了第十點,其它都解決了,如果你也按照我的配置來配機,遇到的問題大概也是這些吧。當然,我這臺機裝黑蘋果的日子並不長,也可能會有一些目前沒發現的問題吧。這個以後發現了我再補充。

4.17補充Bug:

JPEG/JPG等格式無法預覽,Google下載NoVPAJpeg.kext,放到EFI分區,EFI/Clover/Kexts/Ohter文件夾下,重啟即可。

平時我的小主機就是這樣安靜的呆在這個不通風的小角落,USB口連著一HUB,而且我的顯示器也帶USB口。

一般來說,我會用大奶把它遮擋起來,雖然這樣就更加不通風了,但沒關係,熱點就熱點吧,反正這CPU壞了也不心疼(而且也沒那麼容易壞)。至於怎麼開關機?這很簡單啊,我買了一個小米智能插座,小主機的BIOS設置通電開機,設定了晚間自動斷電。早上需要開機的話,只需要對著書房的小愛音箱說:「小愛同學,幫我打開書房的小米插座。」這樣米家插座就會通電,電腦就會自動開機。

至此,我這臺迷你小主機,已經能比較好的運行MacOS了,雖然無法做到最完美,但離完美也僅僅是一步之遙,使用方面是沒什麼問題的了。在硬體方面,三代ivy bridge i5-3475s、16GB內存、256GB以上的固態硬碟,這臺主機的總花費不過是1500塊錢左右,性能得把2014款Mac mini的渣渣低壓i5雙核秒成灰,在小巧性方面也完全不輸Mac mini。跟2018款的乞丐版比起來,CPU三代i5肯定是打不過8代i3的了,但在這個16GB內存+256GB以上的固態面前,乞丐版Mac mini的8+128看著不尷尬嗎?

當然啦,新款Mac mini的內存和固態速度更快,而且有雷電3,可以通過eGPU擴展外置顯卡來達到更高的3D性能,這些都是我這臺機器沒辦法比的。但一臺1500塊錢,一臺6000多塊錢,要選哪個,這還用想嗎?

當然是選正兒八經的Mac mini啦!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