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畝產620公斤!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在《超級工程Ⅲ》就講述過,我國有約14.8億畝的土地,這些理論上都有種植海水稻的可能。

我國鹽鹼土分佈極為廣泛,類型也是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東部濱海鹽鹼地、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東北松嫩平原鹽鹼地、半荒漠內陸鹽土、青海新疆極端乾旱的漠境鹽土等。

在這些土地範圍裏,除了半荒漠內陸鹽鹼地和青海新疆極端乾旱的荒漠鹽土剩下的都擁有非常好的種植海水稻的條件,氣候溫和,降水/水源條件豐沛,這將會為我國的耕地提供一個非常客觀的數量級的補充。

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在不包括濱海灘塗的前提下,我國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約為5億畝,可開發利用的面積達2億畝。

至於說怎麼樣的突破利用,當然首先就是規模化種植。以檢測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條件下產量和質量。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大眾都開始追求口感。

在種植之外,應該還有高鹽度旱稻的研發可能性,畢竟還有幾億畝的鹽鹼旱地等待著被利用。


瀉藥....

簡單說一下吧,應用就是......我國鹽鹼地分佈是十分廣泛的,先上圖....

(圖侵刪)

1.東部濱海鹽土與海塗

估計在15米等深線的淺海與灘塗有2.1億畝。長江口以北的江蘇、山東、河北、天津、遼寧諸省市海濱鹽土面積達1500萬畝。據江蘇省有關資料報道,江蘇省灘塗面積980萬畝。海濱鹽土特徵是整個土體鹽分含量高,鹽分組成以氯化物為主。長江以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濱海鹽土面積小。這裡降雨量大,土壤淋洗作用強,土地收海水浸漬而形成的濱海鹽土,通過雨水洗鹽,逐漸淡化成鹽漬化土壤。1米土體的平均含鹽量小於0.6%。受樹林生物羣落的影響形成酸性鹽鹼土,鹽分組成以硫酸鹽為主,土壤呈微酸性。2.黃、淮、海平原的鹽漬土據衛星資料測算,大概有2000萬畝。經過長期以來的治理和改良,面積大大縮小。表層形成1-2cm厚的鹽結皮,含鹽量在1%以上,結皮以下土層內鹽分含量下降到0.1%左右。

3.東北平原的鹽漬土

以松嫩平原最多。據東北三省統計,共有鹽土和鹼土4795.9萬畝。其中開發利用的有2100萬畝。松嫩平原的鹽漬土大多屬蘇打鹼化土,土體含鹽量不高,含有碳酸鈉、重碳酸鈉,PH值很高,對植物的毒性大,有很多斑狀的光板地。但這裡的鹽土、鹼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質地黏重,保水保肥性能好,一旦開發利用,作物產量很高。4.半漠內陸鹽土包括內蒙的河套灌區、寧夏銀川灌區、甘肅河西走廊、新疆準葛爾盆地等,共有數千萬畝。鹽鹼組分複雜。寧夏銀川平原有大面積鹼化土。

5.青新極端乾旱鹽土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有幾千萬畝鹽鹼地。成片分佈面積很大。土壤含鹽量高,地表往往形成厚硬的鹽結殼。整個剖面含鹽量度很高。-------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分割線-------這幾部分有農業發展潛力的部分,算下來能超5億畝!啥概念?大概是33.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個河南!一個河南人口1億多,一年生產577.23億噸糧食,

你問我兩個河南?

沒錯,這就是為什麼要推廣海水稻,這是多少人的口糧!

以上

手機碼字困難,聽說你竟然沒點贊?

(續更)
不是相關領域的人,不做討論,就說一件事,雖說袁老爺子是水稻方面的大旗,但不要忘了海水稻的真正主帥陳日勝先生。

謝邀。離開環境生態專業很久了,簡單說一下個人觀點吧。

海水稻無需使用化肥農藥,就這一點,個人認為以後會在母嬰市場打下一片新天地吧。

從環保方面來講,應該能改善鹽鹼地的生態情況,擴大耕地面積。

簡單百度了一下,未看到任何關於海稻如何影響種植土壤環境的報告,可能對土壤生態系統還是有影響的。海岸線的生態系統情況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


謝邀,有幾個大學同學是專門做鹽鹼地作物研究的,淡水資源日漸匱乏的形勢下,針對於相對貧乏的土地或環境下,農作物的高產問題還是「傳統」農業值得關注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