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彩虹屁”夸赞现场

最近风靡全网的“夸夸群”,完全就是大型的彩虹屁段子现场

甭管您说什么,万物皆可夸,世界充满爱与和平,你就是百分百完美。

哪怕你只是“啊!”一声

别人也能夸出“这一声‘啊’真是铿锵有力,一气呵成,情感充沛啊!”

宗旨就是,无论你说什么,你得到的永远只有赞美。

据说妇女节之际,某宝就出现了不少定制夸奖的套餐。

群名以用户的暱称为主,了解顾客的基本情况,无论你说不说话,一律按时计费,到点踢人。

其实某宝夸人职业化服务的诞生,是源自于最近高校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打气的“夸夸群”。

只要在新浪微博搜索“夸夸群”的关键词,不少微信截图都是来自于高校自发组织的聊天群。

夸张点儿的,还有英文系的夸法与生物系的夸法,无奇不有。

究竟为什么“夸夸群”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了年轻人的圈层呢?

网友笑称“沙雕快乐源泉”的背后,几乎都对这种服务跃跃欲试,想要体会一把众星拱月的快感。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娱乐精神使然,纯粹图一乐,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夸夸群大范围在高校的流行,似乎也说明着当代年轻人正在承受着生活各方面的暴击。

比如群里就不乏有“我被XX公司拒了”,紧接着就是“没关系,更好的在后面等着你!”这样的夸赞。

大学就是一个从象牙塔到社会圈的过度,在学业瓶颈与就业压力面前,磕绊难免,自然就需要一些夸赞来打打气,消减一些自我怀疑。

夸夸群的出现,其实可以说是年轻人疏解压力的方式,尤其对于生活里缺乏激励的人来说,夸夸群可以算是某方面的一种补偿。

从“捧人”到“被人捧”

其实夸奖这回事儿,早在电影《甲方乙方》里就演绝了。

先是冯小刚发出号召,既然送不起梦,那送人暖心话总该可以吧?

紧接着,葛优和刘蓓就上街,深入民间,开始一轮番轰炸式夸赞。

先是把87岁的广场舞大妈夸成三十八,又是把家具城推销员夸成空中小姐。

其中最经典的是葛优和刘蓓公交车夸人那一段,把公车比作奔驰不说,还活生生把夸奖夸到了小偷身上。

有意思的是,这部1997年的电影,还在教我们如何捧别人。但到了2019,我们已经求着被别人捧。

在葛优和刘蓓上街给别人送暖心话的时候,大概还没想到,今天的语境里早已多了“商业互吹”那么一个词儿。

这样一个身份的转换,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在某一方面的缺失。

高强度的生活环境里,所谓“丧”到极点,总需要点什么来给自己亚历山大的人生打打鸡血。

有人认为“夸夸群”是一种诙谐的幽默感,无非博君一乐,释放压力,没必要上纲上线。

也有人认为这种毫无根据的“商业互吹”就是一种塑料夸赞,经不起推敲,容易让人与客观现实脱节,活在飘飘然之中。

但小C注意到,其实早在2013年,豆瓣就成立了一个名叫“互相表扬”的小组,如今小组成员已经快接近2w人。

其中一篇被置顶的帖子标题为“确诊抑郁症第四十二天,今天的我也没有自杀”。

截至目前,这篇帖子背后的回复数已经突破三百,而楼下的回复,其实十分令人动容。

我想如果楼主看完了下面三百多条的回复表扬,或许会觉得更有力量去面对自己抑郁症的事实吧。

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夸赞的力量似乎又重新被显现了出来,它不再是轻飘飘,随口而出的话,而是来自真切的鼓励。

捧人还是捧杀?

看了那么多捧人的事例,我们发现任何事情都存在有界限的区分。

当夸赞变得无边无际的时候,除了本身具备的调侃幽默之外,被夸对象还会真的那么心悦诚服吗?

毕竟发自内心的可以称之为赞美,稍微过度点儿的叫拍马屁,但是完全偏离事实不着边际那估计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了。

当谗言变得让被夸对象找不到北的时候,那就无异于狠狠把人从悬崖摔下。

可见“夸”这一个字,其实是中性的,它既可能真,又可能假。

所以嘛,对于接受者来说,适时听取一下夸赞,可以补充血槽。但如果把假的都信以为真就可能变成反遭捧杀。

比起在别人的话语里成就自己,远不如自己成就自己来得实在。

总而言之,对于“捧人”这件事儿,比起花式套路夸奖,我们不如学着如何由衷地欣赏别人并赞美别人。

而对于那些需要“被捧”,认同感缺失的人,大抵更应该学会如何自信地活在不被别人评价所左右的人生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