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古也即黑色的古物,是古玩家們對古代銅器表面漆黑髮亮具有玉質感特徵所做的描述,黑漆古具有保護銅器埋葬千年不被腐蝕,出土仍光亮如玉,具有黑漆古特徵的古銅器多以戰國到唐代的銅鏡,並且這些器物出土的地方都爲南方的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一帶。

  由於黑漆古銅鏡表面有一層玻璃質的光澤,且又不易腐蝕,關於它的形成原因,曾在學界引起過多種推斷,比如:有人認爲是在銅鏡製作出來後的打磨過程中,加入了汞錫的成分,後又用加熱原理讓汞蒸發,只留下了錫,而富錫的鏡面銀白光亮,再經過地下的腐蝕形成了黑漆古;也有認爲,是將青銅鏡浸入了熔融的玻璃材料中,通過熱擴散造成了青銅表面釉化,呈玻璃質感。還有認爲是自然腐蝕形成。

  瑞獸葡萄紋銅鏡 唐

  但是經過分析,古代銅鏡表面無汞的存在,後有研究人員通過汞錫擦試的方式,在完全採用古法的銅鏡製作工藝下,雖加熱蒸發了汞,但經分析還是會有汞的殘留,說明汞錫打磨原因的不成立。

  古代青銅器基本都是用陶範鑄造,如果銅鏡的玻璃質表面層是浸入了熔融的玻璃質液形成,那出土的青銅器應該都有此呈現,爲何只有部分銅鏡和少數青銅器具黑古漆特徵,因此也不成立。

  四山紋銅鏡 戰國

  爲了研究銅鏡的黑古漆是否自然腐蝕形成,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此問題進行了近二十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銅鏡黑漆古層的形成問題。

  我國南方氣候潮溼,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汽溫較高,雨量充足,讓埋葬的各種有機物極易腐爛,而腐殖酸是腐殖物物質最典型的組成,腐殖酸可與金屬離子、金屬氧化物起作用生成金屬-腐殖酸複合體,這些對銅器表面的金屬氧化與流失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南方溼熱氣候對土壤腐殖非常有利,讓土壤含有較多腐殖酸,讓它與青銅發生了作用,經過長期自然腐蝕而形成了黑漆古。這就是爲什麼具黑漆古銅器的器物爲什麼都出土南方,而不在北方。

  還有經研究發現,黑漆古只在錫含量高於17%的青銅上纔會有,含錫量低的青銅則不生成。這也是爲什麼銅鏡、兵器、工具是黑漆古,而容器則幾乎沒有,因容器含錫量一般低於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