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實驗室·今日創新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回望100年前,也就是1918年那會兒,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也正在這一年,大流感最終奪走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生命;還是在這一年,美國劃分了包括夏時制的時區;第一張美國航空郵票發行;陳獨秀提出只有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中國;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開業……。

時光如白駒過隙,歷史上不管是燦爛輝煌,還是陰暗晦澀的每一個瞬間都已經成爲過去。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我們已經來到2018年,這已經是一個原子與比特快速融合,移動互聯改變世界,工業4.0高歌猛進的時代。從醫療、交通、教育到農業、製造與城市發展,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未來,我們很難精準預測,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科技正以指數級方式繼續改變世界,並且速度不會在短時間內放緩。

如果展望未來100年,也就是2118年,人類又會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在衆多的猜想中,我們既要始終懷着美好的念想,也應該保持應有的謹慎。

量子計算將走向成熟

儘管互聯網在過去幾十年改變了整個社會,但量子計算將會永久性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量子計算將賦予我們能力,去處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關於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和宇宙的數據。

目前,沒有人能完全確定我們將如何處理這些數據。我們可能會找到一些關於物理和宇宙的長期問題的答案,但也可能,有一些有待找出的答案甚至是我們沒有能力去探尋的。

大腦與電子設備的融合

腦機接口(BCIs)技術的早期原型已幫助中風病人得以康復,並使截肢患者在覆蓋了傳感器的假肢的幫助下,得以再次體驗觸覺。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原型,其接口中的電極排列通過顱骨接收大腦信號,已處在研發階段,並可能成爲由埃隆·馬斯克提出的全面“腦聯網”的進階之梯。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當這一技術得到普及,當這些應用變得司空見慣,人機混合將必然改變人類進化的歷程。而隨着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超出科幻的範疇,我們可能甚至都不用等一個世紀便能使我們的大腦與設備完全融合。

無人駕駛汽車與全新的城市

2118年的世界將充滿先進的基礎設施和更好的出行方式,電動汽車也很可能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當前很多人認爲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只是理論上(或許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設想,但特斯拉公司還是提出了於2019年前後,實現所謂的“5級自動駕駛”的目標,即進入一個汽車可以自動駕駛的世界。

在世界的某些區域,城市本身也在變得更爲智能。在中國,一條太陽能高速公路在某一天將可實現在電動汽車行駛時爲其充電。

今天,工程師們還忙於設計可自我修復的混凝土結構和自我填充的坑洞。未來的一個世紀,整個城市也能進行自我修復。

人工智能改變人類工作

未來幾十年,那些正在改變我們的家居、設備和交通工具的科技也將在其它一些方面改變我們的生活。

人工智能(AI)將使一些工作達到完全自動化,尤其是那些依賴於組裝線和數據收集的崗位。爲了彌補由自動化造成的人類工人失業的狀況,一些國家可能會採取“普遍基本收入”(UBI)措施。在此制度下,政府定期給居民發放小額津貼,但不需要居民工作。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事實上,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對“普遍基本收入”進行小規模實驗,而羅斯福研究所於2017年11月發佈的報告預測,如果美國實施“普遍基本收入”制度,那麼美國將在短短8年內實現國家GDP上升2.48萬億美元。

在醫療等領域,機器人可能不會完全取代人類。一些專家預測,更可能的情況是,人工智能將繼續增加人類的工作經驗,甚至增強我們的體力。

人工智能技術已與可穿戴式外骨骼相結合,爲工廠工人提供“超人”般的力量,這對那些工作時需要搬重物的工人堪稱完美,因這些工作可能會增加事故或受傷的風險。

3D打印世界

3D打印機現已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投入使用,並且消費者應用也越來越多。儘管3D打印機價格可能很昂貴,但它通常被視作一項長期投資,因爲這些打印機能夠打印自身替換部件。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隨着3D打印機越來越萬能,它將可以打印從活體器官到建築物的一切東西。也就是說,它既可以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應用於許多不同的行業領域。

醫療技術升級

技術進步將持續改變醫療。

利用精準醫療方法(通過一個病人的基因數據、生活方式和周圍環境來確定治療方案),科學家們正在研發針對個人患者基因定製的癌症治療方法。

腫瘤學並不只是唯一可能救命的應用領域。生殖醫學的進步也已在我們眼前展開:2017年,研究人員在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子宮裏培育出了羊羔;首次,一位女性在子宮移植後成功生育;首次,一名女性利用冷凍了24年的胚胎,誕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嬰。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目前,火爆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可能意味着:到2118年,許多基因疾病都會成爲歷史,而幹細胞在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中繼續發揮作用,即使對一些以往一度認爲不可治癒的疾病也是一樣。

麥吉爾大學臨牀研究中心教授Phil Gold認爲,一百年後,諸如癌症、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遺傳疾病等重大疾病“很可能因預防或高效療法而完全消失”。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完美健康的未來,因爲,從全球變暖到傳染病,甚至戰爭等外部因素,可能都會減少2118年人們的預期壽命。

好消息是,診斷技術也在顯著提高。生物工程師、美國國家科學獎獲得者Shu Chien在接受聖地亞哥論壇報時預測:在下一世紀,科學家們將會發明出《星際迷航》中無所不能的醫用三錄儀,能夠“非侵入式進行癌症的探測”。

在過去幾十年裏,Shu Chien並不是第一個做出這個預測的人,而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科學技術已經實現了一些其它的科幻技術,如超級材料和物體複製器。

地球會變得更熱

氣候變化已經在改變我們的世界。2015年的一項調查預測:到2050年,格陵蘭島寒冷的夏季可能完全不結冰。極端天氣事件會變得更加頻繁且致命。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將上升2到3英尺(0.6到0.9米),這將使全球400萬人流離失所。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如裏不採取有計劃的,以及可持續的行動,地球將面對一個無望好轉的氣候危機。

在過去幾十年來,這一進程一直進展緩慢。2015年各國制定《巴黎氣候協議》時,旨在將全球變暖範圍控制在2.7華氏度以內(1.5攝氏度)。

最近一項來自倫敦大學的調查表明,我們可能有66%的機會在2100年達到1.5攝氏度的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需要將我們的碳污染限制在2400億噸以內。

希望我們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改掉我們的碳習慣,而不是立刻摒棄一切碳習慣,因爲這不論在技術上,還是政治上都是很難實現的壯舉。

如果人類想要繼續生存在地球上,這是值得爲之奮鬥的事業。我們不能阻止它發生,但我們能採取措施,減緩它的腳步。

探索太陽系及其以外的空間

在過去的100年終,儘管我們已經在空間探索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但我們對宇宙中可能存在着什麼依舊十分着迷(也有茫然的恐懼)。

在接下來的一世紀裏,可能再也沒有什麼會比我們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進步更爲刺激,更具挑戰,並改變人類的事業了。

目標遠大的人,從埃隆·馬斯克到唐納德·特朗普,都高調計劃將人類送到火星及更遠的太空,並可能在下個世紀就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然而,爲如此浩大的計劃做準備,一百年不算多長,尤其是我們依舊不很確定我們在火星上的生活到底會是怎樣。雖然利用“地球化”技術,可能會允許我們將火星改造成更符合我們需要的星球,但我們還是得先到達那裏。

懷着美好念想,歡迎來到2118年的世界

首先,我們會藉助於越來越強大的紅外線望遠鏡,從地球上更好的觀察遙遠的天體。隨着空間旅行成本越來越低,我們將能夠利用我們的技術與設備穿梭於宇宙之中。最大的問題是,當我們實現太空旅行時我們會遇到什麼,或者會遇到“誰”?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家Jaymie Matthews認爲:“到2118年,外星生命將不再是新聞,而是歷史事實”。

他還說,“更難以預測的是,當人類知道我們在宇宙中並不是唯一時,將做出何種反應。是更謙遜?(“因爲我們只是蒼海一粟”)更自大?(“因爲我們是宇宙中進化的代言人”)還是更恐懼?(“因爲微生物僅是外星人存在的冰山一角!”)或者,它是否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我們自己的起源?”(編譯:齊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