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俄羅斯篇-11#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亞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一直走到今天的歐洲系列。現在,2019重頭戲“歐洲系列(一)——俄羅斯篇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度圍觀啦!(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二十圓柱廳)

前面說到:冬宮博物館曾經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皇宮;1852年冬宮作爲藝術博物館向公衆開放;現如今它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今天,咱們將要參觀的是俄羅斯皇宮(冬宮博物館)中的“二十圓柱廳”。顧名思義,該大廳中有二十根圓柱,更具體地說是二十根藍色大理石圓柱,因此它也被稱爲“藍色圓柱大廳”,或“藍柱廳”。

與之前我們遊覽冬宮各大廳不同的是,這次我們重點看的不是大廳中的展陳,而是大廳建築結構中的一部分——藍色圓柱。

難不成這些粗大的圓柱是幾千年傳下來的老古董?

走,咱們這就去看看!

藍柱廳原本的名稱爲:“希臘—伊特魯里亞廳“,是爲了配合廳內展陳品的風格而取名。其內部裝飾完全是仿造古希臘神廟的風格——圍廊式,也即“神廟建築的外立面由多根圓柱環繞的建築形制”(見下圖)。

上圖爲世界最著名建築之一的希臘雅典衛城上的“帕臺農神廟”。由圖可見,神廟的外立面被一圈圓柱環繞(幾千年的歲月剝蝕,神廟的其餘部分早已毀損殆盡),這種圓柱環繞的建築形制被後來的羅馬人稱爲“柱式”。

神廟是古希臘城市中最主要的大型建築。公元前7世紀末,古希臘已經有了石材建築。由於石材抗壓不抗拉的力學特性,這些石材建築被設計成柱密、跨短的建築結構,由此形成了其外立面圓柱之間間隔較密的圍廊式建築風格,例如帕臺農神廟(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公元前6世紀,圍廊式的柱式建築形制已相當穩定,有了模板式的計算方法——以圓柱直徑爲單位,按照一定的比例計算出包括柱頭、柱身和柱礎以及底座等各部分建築的尺寸。

例如,圓柱直徑爲1,柱身與直徑比爲6:1,即柱身高度是直徑的六倍的這樣一套有着固定比例的計算關係。

最早出現的希臘古典建築柱式爲“多立克式”(上圖)。

傳說人們最初在爲神廟建造柱子時,爲了柱身與柱礎的比例以及它的美觀犯了愁。人們不知道柱子到底應該多高才符合建築本身以及公共美觀的要求?

人們把目光轉向了英俊健碩的希臘美男。人們發現健美男子的身長與腳長之比是6:1的關係。於是,最早的多立克柱式便按照這個比例建造而成——一個簡單的柱頭 + 有20條凹槽的柱身 + 柱礎。人們認爲粗壯雄偉的多立克柱式完美地代言了希臘男子健碩、剛勁的形象,因此它也被稱爲“男性柱”。

希臘雅典衛城帕臺農神廟的多立克柱式。

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雅典娜廳中的仿多立克式圓柱。

有了男性柱,必然也會產生“女性柱”。

較之多立克柱式粗壯且柱頭無裝飾的特點,愛奧尼克柱式則有了“進步”——向下渦卷的柱頭裝飾+ 帶有24條凹槽的柱身 +柱礎。並且它的柱身纖細秀美,宛如一位氣質優雅的貴婦。因此,愛奧尼克柱式也被稱作“女性柱”。

俄羅斯冬宮博物館二十圓柱廳中的愛奧尼克式圓柱。

在男性柱、女性柱之後,古希臘人又創造出了“少女柱”——科林斯柱式:更加纖細優美的柱身 + 以莨苕葉裝飾的形似花籃的柱頭(上圖) + 柱礎,看上去就如同花季少女般嫵媚迷人。

由於科林斯柱式清新嫵媚,既活潑又莊重,因此深得大衆喜愛,是建築中最常用的柱式。上圖:冬宮博物館大廳中的科林斯式圓柱(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冬宮博物館中主樓梯兩側的科林斯式圓柱。

冬宮博物館中約旦樓梯兩側的科林斯式圓柱。

古希臘建築是西方建築的鼻祖與開拓者,它的美學典範至今深深影響着歐洲建築的風格。今天你去歐洲旅行,無論在哪個國家,你所看到的歐式建築幾乎都離不開“古希臘柱式”的形式。而這些柱式則必定逃不掉多立克式、愛奧尼克式以及科林斯式(或它們的變形體)這三種經典模板。

最後的悄悄話:小夥伴們如果有機會去意大利羅馬鬥獸場,請注意觀看它的殘壁——集多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三種古希臘柱式爲一體的羅馬古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