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蘇-27系列戰機,是一件跨時代的大事。這些蘇27系列以及隨後國產化改進型型號,甚至影響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亞洲政治格局。從1992年到1999年,我國從俄羅斯引進了三批78架蘇27戰機,其中有38架是蘇-27SK單座戰鬥機,40架蘇-27UBK雙座戰鬥機。另外中國還進口了大約100架蘇-30MKK,自行組裝了大約70架殲-11A戰鬥機。隨後中國自行研製了殲-11B戰鬥機,並且發展了殲-11BS雙座型,殲-11D等型號。接下來,中國又推出了全新的殲-16多用途戰鬥機。

中國有了殲-11戰鬥機,爲什麼還要發展殲-16,它們有何區別?

很多公衆有疑問,中國爲何發展瞭如此之多的以蘇-27爲基礎的戰鬥機型號。中國有了殲-11戰鬥機,爲什麼還要發展殲-16,它們有何區別?簡單的說是一個媽,兩個爸。殲-11戰機和殲-16戰機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殲-11系列戰機屬於一款空優任務爲主的戰機,主要執行空戰任務。而殲-16戰機則是注重增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未來是可以接替“飛豹”戰鬥轟炸機的。

目前中國殲-11戰機和殲-16戰機兩者的關係,就和當初俄羅斯的蘇-27和蘇-30戰機的關係是高度類似的。而且殲-11戰機就是直接借鑑蘇-27SK研發生產的,殲-16則是借鑑蘇-30MKK研發設計。

中國有了殲-11戰鬥機,爲什麼還要發展殲-16,它們有何區別?

在綜合作戰性能對比上,殲-16戰機是要明顯強於殲-11A、殲-11B、以及殲-11BS戰機這幾款三代戰機的。和目前正在研發的殲-11D同屬於中國最先進的三代半戰機。殲-16其實就是中國國產版的蘇-30戰機,主要改進內容就是採用了國產先進的航電設備,例如換裝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此外,殲-16還更大規模的採用複合材料製造,並裝備了推力更大的國產WS-10發動機。

原版的俄製蘇-27戰鬥機,底子不夠好,設計壽命只有2000多小時,太短了,中國組裝的殲-11A戰機的壽命也不高。而在新世紀研製生產殲-11B,壽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超過了4000小時。到了最新的殲-16戰機,機體壽命已達到6000小時以上,已經跟西方標準相同。

中國有了殲-11戰鬥機,爲什麼還要發展殲-16,它們有何區別?

殲-16主要就是作爲一款重型攻擊機而研發的,但也具備不俗的空戰能力,如果是在空戰武器掛載的模式下,其空戰能力是不遜於殲-11的。殲-16在新國產航電系統的支持下,幾乎可以使用全部現役機載武器設備。這一點是蘇-30,殲-11A、殲-11B、以及殲-11BS戰機等三代戰機都不具備的。由於是重型雙座機,殲-16還被改造成爲電子戰機,增加了電子作戰吊艙和相關機載設備,極大的增強了電子作戰能力。

中國有了殲-11戰鬥機,爲什麼還要發展殲-16,它們有何區別?

至於如何區分殲-16和殲-11系列戰機,也是個比較有趣的話題,首先要知道殲-16是雙座機,明顯不同於單座的殲-11A、殲-11B和殲-11D。不過,殲-11系列戰機也有雙座型的殲-11BS戰機。更詳細的區分方法就是殲-11BS戰機有空速管,沒有空中加油管,機載紅外搜索系統設置在機頭座艙中間位置。而殲-16取消了空速管,增加了空中加油管,機載紅外搜索系統也移到了座艙右側。另外,殲-16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是灰色雷達罩,往往採用了低可視話塗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