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貨量,也就是供求關係,比如14年9月的mate7,華為都沒想到會那麼火,所以線下是加價銷售,線上是搶購,價格一直很是堅挺,直至退市。時隔一年華為出了個mate s,信心過猛,直接4K+起售,一年後不足2K,也算是跳水了

以小米為例,NOTE4/4X系列,價格一直堅挺,比較意外的是剛出不久的MAX2,好機一枚,可能大屏熱潮褪去,全面屏新潮襲來,接連降價並且還推出4+32版本

至於跑分參數品牌什麼的,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供求關係,熱銷價格就堅挺,遇冷就跳水或者逐步停產退市


1.科技進步 生產率提高 企業規模擴大2.手機生產廠商增多 手機供應量增多 消費者的需求不變 手機降價3.生產手機用的原材料、零件降價(就是成本降價) 手機就降價4.國慶促銷 國慶宣傳廣告 手機降價


作為資深黃牛,以華強北來說,貨多就降價,貨少就漲價,甚至跟配置關係不大。互聯網手機自小米第一喫螃蟹以來,小米華為魅族都經歷過自己炒貨自己回收,造成市場緊缺好賣的假象,有點像現在的房地產開發商開盤僱人排隊的情況。但是,現在他們基本不炒貨了,炒貨操盤手可能就集中在這些華強北手機老闆們,廠家基本不炒貨了,開始在線下二三線市場打磨。


手機降價,無非就是另推出新款手機,要清理庫存,要不就是手機觀眾不買賬,銷量不高,通過降價吸引用戶,基本來說,每款新發布的手機都不會很快降價的……


首先目前手機行業競爭激烈,你一出新的型號沒兩天我也出來了,各大廠商都在競爭。而且現在零件成本也低很多,剛出來時由於是新品,當然要賣的貴,後來為了普及就大降價了。特別是一些小的廠商都會這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