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19日,擔任了哈薩克斯坦總統長達28年的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職,此舉一時間引起了全球關注,作爲蘇聯解體之後獨聯體國家僅有的長期在位的“強人”,納扎爾巴耶夫也終於開始退出歷史舞臺,在其辭職之際,外界對於他的評價卻非常之高,認爲他在蘇聯崩潰後的危險局面下力挽狂瀾,將哈薩克斯坦帶上了健康發展的正軌,而哈薩克斯坦對其更是頗爲崇拜,尊稱納扎爾巴耶夫爲哈薩克斯坦的“國父”。

如今的哈薩克斯坦是一個以能源出口爲主的新興國家,和世界的聯繫也日趨緊密,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初,哈薩克斯坦卻充滿了不確定性,該國在一夜之間繼承了蘇聯軍隊在該國部署的戰爭機器,除了大批坦克、戰機等常規武器外,還有上千枚各種核導彈和核彈頭在哈薩克斯坦儲存,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SS-18“撒旦”重型液體洲際導彈,蘇軍一共製造了200多枚“撒旦”核導彈,其中絕大多數都部署在哈薩克斯坦的導彈基地,此外還有大批圖-95戰略轟炸機等核投射載具,這使得哈薩克斯坦成爲了全球第四大核強國,僅次於美俄和烏克蘭。

然而一夜之間獲得了足以撼動世界的核武器,哈薩克斯坦卻沒有被力量衝昏了頭腦,納扎爾巴耶夫準確認清了當時的國際形勢,認爲僅憑哈薩克斯坦的國力是無法保有和維持這麼多核武器的,反而會成爲外界覬覦的對象,同時還會使得核擴散的風險激增,因此他果斷用繼承自蘇聯的核武器和美俄等陣營做出了一筆交易,主動放棄了本國的所有核武器、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換取西方和俄羅斯的資金和能源援助,使得哈薩克斯坦迅速從蘇聯解體的混亂中恢復過來,併成長爲一個新興的經濟體,這一點和烏克蘭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後者羨慕不已。

此外,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在1995年該國宣佈放棄核武器後,我國多次表態將向該國提供安全保證,並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對該國使用核武器,而哈薩克斯坦也積極發展兩國軍事合作關係,多年來進口了包括無人機、戰車在內的大批主戰裝備。軍事專家則表示,哈薩克斯坦在蘇聯時期是重要的核武器儲存地,在當地部署的上千枚核武器給周邊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該國放棄核武器之後,使得西北地區的安全形勢大爲緩和,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交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