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1張

作者 | 尹太白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中國有一家最賺錢的民營企業。

這家企業既不是騰訊,也不是阿里,而是並不怎麼顯山露水的平安集團。

其創始人馬明哲只有初中學歷,當過水電工,卻成了世界500強排名前十的公司老總,管理資產超過2.8萬億。

除了進入500強前十,馬明哲還把司業務做到了全球第一,光正式員工就有21萬,全國僱員140萬,也就是說,每100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領着平安集團的薪水。

不久前,平安集團公佈2018年全年業績:凈利潤1204.52億元,同比增長20.5%。

這意味着,2018年平安集團日賺3.3億元!是首家利潤超千億的非國有企業。

從一個只有13名員工,總資產不過5312萬元的地方性保險企業發展到全球第一大保險公司,馬明哲從未敢放慢腳步。

金融界稱馬明哲是“將來時”,如果你想知道未來金融商業要發生啥,去看看馬明哲在做什麼。

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2張

“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我情願給人家下跪!”

改革開放初期,外商來蛇口,必須在中國購買保險。

蛇口工人經常發生工傷事故,而工傷保險又屬於商業險,需要成立新公司。

馬明哲根據這種情況,建議當時蛇口工業區的黨委書記袁庚組建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中心,每人每月交一定數量的錢作為基金,為工傷或離職人員提供保障,這就是平安保險的前身。

1988年,在袁庚的大力支持下,平安保險獲得央行的批文,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險公司。而年僅32歲僅有初中學歷的馬明哲出任董事總經理,成為蛇口創業的第一代人。

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3張

平安成立時,雖然只有13名員工,但由於是國資控股,輕鬆拿下不少保險業務,成立第一年便營收418萬,利潤190萬。

早年的馬明哲是一把利劍,鋒芒畢露,不像現在這般內斂。在發展過程中,馬明哲和國資股東發生了不少矛盾。主要原因有兩條:1、國資股東想多分紅;2、對董事會控制慾強。

與此同時,一直躺着賺錢的方式漸漸也滿足不了馬明哲的野心。

他先是想方設法進行股份制改革,引入國際資本,擺脫禁錮他手腳的體制內身份。同時也在推動業務轉型,馬明哲認為不能只做商業保險,還要做壽險,做綜合金融。

很快,馬明哲遭到了外界一致的反對和不解。

在一次會議上,有領導說:“保險公司就應專注在自己的保險上,把產險業務、壽險業務統統分開,信託、證券都剝離出去!有些人要搞什麼綜合金融?不是時候!”

會場上,幾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指向馬明哲。

馬明哲壓力很大,經常去找監管部門的領導,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連員工都覺得憋屈,他卻說:“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我情願給人家下跪!”

終於熬到2002年,國務院批准中信、光大、平安為3家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集團。

時至當下,平安已經手握普遍意義上的“金融全牌照”(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幾家“全牌照”企業之一。

這些門票,是平安從億元級別躍至7744億年營收的根基,而馬明哲當年那句“有橋就走橋,沒必要摸着石頭過河”的“過橋論”至今仍被津津樂道。

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4張

“馬明哲只是一個打工的。”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5張

保險業將馬明哲形容為“不是人,而是神”,但馬明哲本人卻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打工的。

實際上,馬明哲是個裹得嚴嚴實實的“神祕人”。

除了一年出席兩次業績發布會外,他很少面對公眾和媒體。他認為“馬明哲只是一個打工的,把個人的興衰跟企業綁起來,是對平安的不負責任”。

馬明哲確實只是“打工仔”,雖然一手創立了平安集團,也僅持有非常少量的股份,但大家都服馬明哲,除了謙虛低調,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專家。

馬明哲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自從進入平安後,他始終保持學習和進修,不僅考取了金融學博士學位,還成了南開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馬明哲有句名言:去年的馬明哲,領導不了今年的平安。平安每進入一個新領域,他都是第一個進去研究的人,找領導、和外資談判,也是他帶隊打頭陣。

有媒體曾評價馬明哲:一個人弄懂一個行業已經不容易,馬明哲是保險、銀行、信託樣樣精通。

馬明哲留給外界的另一個印象就是十分善於在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人才。他負責“0到1”,其他人負責“1到N”,確立了方向,他便放手交給其他人。

馬明哲對於求賢極度飢渴,他的手下稱馬明哲做什麼都摳着時間,唯獨見人時格外大方,而且馬明哲看人不拘一格,各行各業的精英他都要。

求賢計劃始於1994年,當時馬明哲力邀黃宜庚等有經驗的臺灣保險職業經理人加入,2000年9月,安達信最年輕的高級合夥人湯美娟加盟平安任首席財務官,成為當時公司旗幟性人物。

為了拉攏人才,馬明哲下足了功夫。有着亞洲保險之父之稱的樑家駒,加盟平安前已經衣食無憂,每次和他見面,馬明哲都要事先準備幾個小時,從民族大義談到責任與使命,最後纔打動樑家駒。

更有意思的是,當年美國林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斯蒂芬受公司之命到平安集團挖角,最終自己卻加入到平安的團隊中。

2010年後,平安向科技轉型,馬明哲先是挖來了麥肯錫全球資深合夥人計葵生,後者帶領團隊創建了陸金所。

2014年,馬明哲又挖來了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馬雲早期“五虎將”之一的王濤,隨後平安好醫生橫空出世。

為了挖人,馬明哲給出的籌碼也很實在。

首先是超高薪酬。馬明哲會為一些真正的人才提供頂級經理人級別的薪酬,平安的人力成本也因此為國內業界之最。

其次是充分授權。真正的人才,絕對會渴望足夠的空間去施展拳腳,馬明哲便給予他們高度信任和自由。

主管投資的葉黎成在2008年投出了680億元,馬明哲沒有參加任何一個項目;公司的財務,曾十幾年沒有找過馬明哲簽字。

這樣任用人才的方式讓馬明哲遭到了很多非議,但馬明哲堅持認為:他們能為平安帶來的收益,足夠平安為他們發500年工資。

成立20多年來,在中國平安153位核心高管中,有62位空降兵,佔比行業第一。

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6張

主動求變

馬明哲一直強調,在平安,只有變化纔是不變的。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場勢不可擋的浪潮正悄然撼動着保險、銀行、證券等傳統金融的格局和地位,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新貴崛起,跨界掠奪,引起了金融業注意。

面對互聯網來襲,馬明哲的策略是主動求變,然後化敵為友。

他認為金融互聯網是以改良為主,互聯網只是工具,利用互聯網可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客戶體驗。

壹錢包上線前,馬明哲給平安集團全體員工寫了一封名為《科技,讓我們插上騰飛的翅膀》的信,一方面告訴傳統業務人員不用擔心會被淘汰,另一方面他希望傳統營銷隊伍能夠運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全新的營銷服務模式。

在信中,馬明哲這樣評價道:

“互聯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打破了階層和文化分隔,突破了時間和地域限制,是對文明社會傳統秩序的一次重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給人們的工作、生活,以及整個社會的文化、經濟、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變革,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實際上,馬明哲對於互聯網的認知和趨勢判斷,明顯帶有“先知”的感覺。平安好醫生CEO王濤曾回憶,第一次見馬明哲時,他發現這個60多歲的老頭對互聯網的理解,超越了業內的絕大多數人。

早在2010年,他就曾在內部會議上說:互聯網浪潮下,金融產業是“Change Or Die”。

雖然當時主流金融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極其消極,但馬明哲仍力排眾議,率先開始了互聯網佈局。

2011年,創辦陸金所,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財富管理平臺;

2014年,創辦平安好醫生,成為中國最大的移動醫療健康諮詢服務平臺;

2015年,創辦壹賬通、平安醫療健康管理公司。

日賺3.3億,比馬雲還狠卻自稱打工仔,至今無人知曉他究竟多有錢 新聞 第7張

時間驗證了馬明哲的判斷。後來,平安集團將這四家獨角獸公司分拆,估值超過400億美元。

年過六旬的馬明哲,成了第一批收割移動互聯網紅利的人,並和馬雲、馬化騰並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三巨頭”。

不過馬雲上榜是靠螞蟻金服,馬化騰靠微信紅包,而馬明哲則靠一長串企業所組成的龐大事業羣。

結語

近年來,馬明哲雖然一直在淡化自己對於平安集團的烙印,但他做出的成績卻始終無法磨滅,在《財富》全球500強的榜單上,平安位列第96位,內地非國有企業中排名第一,在《福布斯》的“全球2000強”中,平安集團位列第32位。

獨角獸專業戶、隱形地產大亨、世界500強,外界對於馬明哲的印象隱祕而偉大,但馬明哲並未止步於此,“不變就死”“不要幻想明天”,仍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些話。

“他的危機感非常強,可以不喫不喝的整天琢磨事情。”一位平安內部員工曾向媒體表示。

對於馬明哲而言,外界的歌功頌德都是過眼雲煙,如果做企業的過程中因為一些豐功偉績而喪失了危機感,這纔是最大的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