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去年9/11開始進入離家走路約15分鐘腳程的小學附屬幼兒園上學,這四個月來改變很大呢!

P1040387.JPG

 

 

[作息適應] 從第一天的三十分鐘,一個月後進步到可上全天班 9:00~3:10。中午喫學校廚房的Non-Hala午餐,不午睡,其餘時間就是跟班上另外43位小朋友一起在教室內自由活動,玩自己想玩的遊戲,學校是採用蒙特梭利室的教學方法,角落教學,上學完全沒有壓力,有壓力的話應該是來自我。因為每天早上不到八點我就要開始叫她起牀,幾乎都要花好久的時間才能把他從牀上挖起來,然後慢動作的Charlie喫早餐也是被我一直催催催,結果就是每天都趕著出門,但還是常常遲到,最近再度搬出了 Reward Chart,加上昨天開始遲到的小朋友要在學校入口櫃臺集合由老師帶到班上,不能再像之前由父母帶到班上了,希望這樣也讓 Charlie 有更強動機別遲到。

 

IMG_3921.JPG

 

[語言能力] 原本聽不懂英語也不會說,知道一些單字但從來沒有用過,入學一週會的第一個字是 "Ouch",也交了一個鄰居好朋友 Maryam,所以她也學 Maryam的馬來西亞文。

一個月後洗澡會自己唱歌 "Everybody Beautiful",平常會說 "Here" 'There" "Sorry" "Toilet Yak " "Come on" "Birthday Cake" "123 go" "我要畫一個Door",會唱個兒歌也變多了。

兩個月後會寫自己的英文名字大寫與小寫,老師說他寫字母還會retrace,會說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Everybody sit down" "Let's make a circle",老師說她開始在學校開口說話了,常常會giggle,老師認為她是個幽默的孩子。Charlie開始聽得懂老師說的故事了,回家會跟我說說每天老師說給他們聽的故事內容。

P1050050.JPG  

上學三個月後跟全班的同學一起出演耶誕節 Nativity 表演,大家一起合唱 Under a star還帶動作。對使用英語越來越有信心,所以在家裡也越來越常聽到她說些英文,有時候會嚇我一跳。

以下舉例;

1. 洗澡若泡澡會玩水,那我會趁她玩水時幫她洗頭,要沖頭髮時我會叫她閉上眼睛。有次我準備要沖水了他還沒準備好,她大叫 "Wait a Minute"。以前都說"等等我啦"。

2. 同學 Maryam的媽媽跟我抱怨她家裡有老鼠,我記得有一次在路上看到老鼠,就順便跟Charlie提起這件事情,並且教他一隻老鼠叫 Mouse,但不只一隻的話老鼠要叫 Mice。結果他後來沒事想到就會跟我說 Maryam家是 Mice House。我聽了三條線,好險是在家裡說的,我馬上告訴她這樣說別人是不禮貌的喔。

3. 在家裡玩字山的字卡,有次我拿到"雨"字,問她這是什麼字,她給我回答 "Um, Um, Umbrella"。因為我都教她"雨、雨、雨傘",她居然就給我這樣直接翻譯成英文,聽了笑昏。

 P1050068.JPG  

[其他]

不喜歡喫學校的午餐。接近學期末的時候就說不想上學,因為午餐很難喫。我只好答應他會好好磨練我的廚藝,至少讓我練習幾個月的三明治食譜後,我再幫她準備 Lunch Boxes。同時也要他自己早起,不要讓我早上花時間叫她起牀無法準備餐點。(其實都是藉口,因為我自己也不想提早一小時起牀幫她準備便當啊....)

如廁喝水在學校都要自己來,老師不會幫忙,在家裡要自己練習好。第一次上半天班時 Charlie就在回家路上忍不住尿出來,因為他都不去上廁所,所以從此被老師列入提醒上廁所名單。上全天班之後,有時候也會在回家路上說尿急。其實我最擔心的是她上大號,他說在學校他都會自己擦屁股,但其實根本沒有擦到,因為每次他上大號回家我就要特別清洗小褲子,唉啊還要多多練習。

  

 

P1050079.JPG

 

 

總之,分離焦慮是第一次上學的孩子都有的,Charlie三歲半入學,很快交的新朋友,每天快樂上學去(但是常遲到啊...),偶爾也會說不想去上學,但一到校門口就頭也不回的撇下爸媽進教是去了,看來學校對他來說是個快樂的地方。我們也希望他能夠在快樂的遊戲中學習,同時也讓他有機會培養人際關係,英語的聽說也能進步到能夠完全聽懂老師的話,這樣就夠了。其他的生活教育,穿衣、喫飯、作息與生活秩序和整潔習慣的培養,主要還是在家裡由我來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