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燒小鬍子

說起“地外科技”JVC,很多耳機燒友率先想到的是他家的核心“木質振膜”技術,而JVC去年末上市的旗艦FW10000作爲第一款萬元木振膜產品更是火爆到供不應求的程度。

爲什麼JVC的木振膜產品深受市場喜愛和追捧,木振膜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FW10000作爲木振膜最高端的產品又有哪些過人之處?在搞清楚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得了解下振膜單元設計和材料方面的一些知識。

耳機單元的構造及原理:

單元是耳機的核心所在,而振膜是核心中最核心的部分,一副好的耳機需要有一張設計和材料運用出色的振膜,然後在圍繞振膜設計出適合的磁路和腔體結構。

驅動單元的基本構架是由單元框架、振膜、音圈和磁鐵四部分組成,其中的音圈一般是通過膠水粘在振膜下面,而音圈的後面則是磁鐵(永磁鐵),當耳機通電後音圈獲得電流形成磁場與後面的永磁鐵形成相互作用從而隨着信號的不斷變化使得音圈不斷振動來帶動振膜的運動,而振膜的運動則帶動了空氣的運動,從而最終產生了聲波被人耳聽到。

振膜的構造和原理:

振膜的邊緣是需要固定在單元框架上的,而我們把框架以內音圈以外的區域叫做折環或扇區,把音圈以內的區域叫做球頂或穹頂。由於音圈固定在穹頂區域,受力基本在音圈位置,而折環區域越往框架的地方被動受力越來越小。同時,因爲這種不均勻受力的影響,振膜會不同程度的形變而帶來一定的分割振動,分割振動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失真、諧振和衰竭。因此,對於一般的標準振膜來說,我們需要它音圈內的穹頂區域儘可能的剛性(保持一致性不容易形變),而折環區域則需要更好的韌性和彈性。

除了穹頂的剛性和折環區域的柔性彈性外,我們還需要振膜的輕便和易驅性,否則振膜很難被驅動充分,而驅動不充分的振膜很難獲得飽滿且延伸出色的聲音和充沛且彈性的低頻。

總結來說,我們需要振膜夠硬(剛性)、密度低(夠輕)和韌性(夠柔夠彈),這種硬度強密度低韌性好的振膜也有助於能量的發散從而降低音染,因此這種振膜理論可以帶來更加準確、清晰、自然、靈敏和順滑的聲音。

永磁鐵和音圈的作用:

永磁鐵和音圈對單元磁路的影響較大,其中永磁鐵基本採用銣磁鐵或磁鋼,它屬於非常成熟的東西對聲音和音質的影響相對來說很小很小;而音圈是由漆包線構成,在相同的信號強度下,音圈的匝數越多磁場越強,但電流強度會相應變小,同時阻抗會增加。

所以,音圈的匝數、直徑和厚度一定要根據振膜的材料和厚度來設計,合理纔是最爲關鍵的。

看到這裏,我們基本上清楚了耳機單元的構造和工作原理,也清楚不同振膜設計對聲音的影響,這對我們判斷耳機風格和搭配設備上有很大的幫助。

FW10000的振膜設計:

它的穹頂採用了11mm的“樺木”振膜,振膜厚度爲50um,這個厚度對於振膜來說算是比較厚的,一般的振膜基本在20um左右,但像HD800(42um)、AKG的異厚振膜都屬於比較厚的;前面講到振膜的關鍵中並沒有說振膜厚就不好,關鍵是剛性強、密度低和夠柔韌,而從這幾點來說木振膜是比較符合的,當然木振膜的剛性肯定無法跟金屬振膜、類鑽石振膜這種去比的,它比紙質振膜、生物振膜等剛性要強一點。

爲了彌補木振膜剛性的問題,FW10000採用了和金屬鍍層振膜一樣的做法將木振膜附在碳素振膜之上,而碳素振膜更出色的剛性爲振膜帶來更好的高頻延伸和清晰度表現。

木振膜具有低密度和輕便的優點,JVC經常提到的振膜產地也是很關鍵的地方,比如FW10000的振膜採用日本北海道產的樺木,除了樺木本身適合作爲振膜材料外,更關鍵的是北海道的寒帶氣候讓樺木的材質更爲堅韌纖維含量更高紋路更細膩纖長,所以這種木質振膜材料更爲理想。

除此之外,爲了更好的驅動木振膜,FW10000採用了高磁路的音圈設計,簡單的說是通過銣磁鐵的大小和音圈匝數等來獲得更高效的磁路設計。當然,這種高效的磁路不代表對前端的要求更低了,相反是更高的。可以把這種高效磁路理解爲汽車的發動機功率,汽車的功率和動能更強,但對油耗(前端)的輸出要求更高。這點很好理解,正如拜亞動力的耳機都是高效率的特斯拉技術,但它們對前端的要求卻非常高,FW10000也是這個道理。

爲了更好的發揮振膜特性,FW10000的單元設計也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振膜前面的腔體採用了不鏽鋼材質,並在內部設置了凹點來消除不必要的振動和雜音。

看完這些我們基本知道FW10000的聲音特點了,從單元設計的書面介紹我們基本能得到以下的結論:FW10000不同於以往的木振膜風格,不是那種聲音醇厚低頻充沛但高頻稍暗淡略肥厚的了,而是更偏向明亮、速度和素質一些,高頻的素質、解析比以往的都要好。同時,對於前端的要求相對來說更高了!

事實上,FW10000的實際聽感確實如我們判斷的這樣,而具體的表現是需要我們實際聽下來才知道的。

寫到這裏基本告一段落了,我相信大家也學到如何從單元設計上去分析和判斷一個產品的表現了。

FW10000的實際聽感:

FW10000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完全不似木振膜那種厚暖悶的風格,以至於聽過的燒友都驚呼FW10000居然是一條背景異常乾淨、高頻延伸異常出色、聲音異常細膩通透的耳機,它的出現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木振膜的固有認識。

FW10000的素質在動圈裏來說屬於頂級水平,高頻的延伸和細節以及明亮度都可圈可點;中頻清晰紮實,女聲非常細膩悅耳,男聲雖不及之前木振膜的醇厚但也算很紮實自然;低頻的下潛彈性俱佳,量感明顯比以前的產品少很多,但縱然如此卻依然有不錯的空間感和包圍感;此外,它的三頻比之前的產品更爲均衡,聲場的規模也更開闊,樂器的定位和行體感也更加準確清晰。

我對於FW10000的評價一直沒變,在我看來它的素質屬於動圈裏最出色的,甚至可以跟很多頂級的動鐵去比,它一定會成爲代表動圈里程碑的產品而被人討論。但是,即便如此高的評價也不代表它是完美的,FW10000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否則搭配不好這些問題就會成爲別人口中所謂的缺點。

首先,FW10000是比之前木振膜更需要長時間煲機的,這點無需多介紹了。這條耳機究竟煲多久我也不知道,但它的確需要耐心。

其次,FW10000的風格必然不是喜歡暖厚口味的人的選擇,正如有人偏好嬰兒肥的女人,你給他介紹一個漂亮苗條的,雖然他也知道好看優秀,但心裏總會幻想着要是肥一點就更好了之類的。

然後,FW10000對搭配有更高的講究和要求。它的這種風格很顯然不適合密度低、電流低、聲音偏冷甚至偏硬的前端,不過好在這種畸形口味的產品越來越少了。

從互補搭配的角度來說,FW10000適合搭配一些電流高點、背景乾淨一點、密度高一點、解析和控制力出色一點,最好音色偏溫暖一點的。這樣的前端市面上還是蠻多的,價格從低到高的有山靈M5S、海貝R6pro、艾巴索DX150和DX200、七彩虹U8、Hifiman的HM901系列、索尼金磚、艾利和SP1000系列、樂圖的墨菊、凱音N8以及樂彼的高端產品。

最後,從玩好塞子的角度來說,FW10000是需要換線的,原線4N的無氧銅配置確實有點磕磣了,雖然線材的樣子做的不錯。換線的話可以換一根密度高聲音凝聚控制力出色一點,比如LY-06V2(8股)、LY-10和LY-11gold都可以。

當然,還想玩的更High的話,iFi的XCAN、Aroma的A100等耳放搭配會有巨大的提升,這條塞子的提升空間是很大的。

好了,全文正式完結了,我除了吹了一波FW10000真香外,更主要的還是想說一下知識性的東西。畢竟技多不壓身,多瞭解一些東西還是很有用處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