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腐敗,歷朝歷代都有,就算反腐反的再厲害,也有人敢頂風作案。

明朝朱元璋對貪污腐敗者剝皮實草,手段可謂相當殘忍,但之後仍有人被剝皮實草。

我覺得,這就是有人抱著僥倖心理。

在清朝雍正時期,貪腐之風盛行。雍正在位時誅殺的貪官不計其數,在追查貪官時,就是已經死過的人,他也不肯放過,而是讓死去的人的子孫做窮人。

當然,當時也是有的人為了逃過罪責,以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

但雍正可是不同意,你敢貪,就敢治你,你若死了,就制裁你的後代,讓他們一輩子做窮人。

那麼,雍正的治貪究竟有多狠呢?

雍正四年的時候,廣東的道員李濱、福建的道員陶范,都因為因貪污、受賄、虧空案被追查,他們被查的沒辦法,便畏罪自殺。

可是,畏罪自殺似乎在雍正這裡不頂用,知道他們自殺之後,雍正下令,找到他們的家人,然後,這些罪狀都由家人承擔。

你們覺得罪大惡極可以一死了之,門都沒有,想一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做夢去吧,你想給子孫留著財產享用,那是萬萬不行的。

在中國歷史上雍正的政治名聲並不好,他刻薄寡恩,對待親兄弟心狠手辣。

野史中還有他篡改詔書以陰謀登基的傳說。但雍正的勤政,對腐敗的毫不留情,卻在歷史上都沒有人否認得了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雍正雖然治貪力度很大,但依然是失敗的。

為什麼會失敗呢?

雍正反腐的手段儘管很毒辣,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沒有對症下藥。就好比說你得了感冒,醫生偏偏按照胃潰瘍的方法給你治,你覺得能行嗎?

貪腐的根本問題在於制度。明清兩朝官員俸祿普遍很低,根本不能養家糊口,這也是造成腐敗的重要原因。

雍正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低俸祿這個問題,一味治貪腐,作用也不大。

總之,我覺得,雍正雖然下大力治貪腐,手段也很辣,但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只要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治貪腐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治理的更好,讓官員不再魚肉老百姓,為國家昌盛做貢獻。


謝謝悟空邀請。

第一, 帝王反腐的共同動機是什麼?

開宗明義,先講一下我對封建王朝治貪的看法。我經常講,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從來沒有一個皇帝是為了百姓謀利,所謂的江山社稷,就是他們家的傳家寶。

帝王治貪,只有兩個目的,鞏固政權,獲取執政的經濟基礎。

當貪腐威脅了家天下時,聰明的皇帝必然祭起反腐大旗。

第二 雍正治貪為啥這麼狠?

因為,康熙給他扔了個爛攤子!

沒錯,一代明君康熙皇帝,給自己的兒子雍正,扔下了一個經濟上一塌糊塗的爛攤子!雍正接手的時候,朝廷一片虧空。清朝封疆之首的直隸省,前後虧空白銀1,713餘萬兩,《清史稿》記載,康熙年間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最高不超過3,500萬兩,虧空動輒1,000萬兩,清政府的財政窘迫可以預見。代表政府支付能力的戶部存銀,康熙四十七年(1708)高達4,718萬兩,康熙六十一年(1722)則僅有800萬兩。

沒有錢,皇帝怎麼玩?為挽救康熙晚年製造的危機,雍正打出了反腐組合拳。

第三 雍正的反腐組合拳

首先調整人事,打破康熙晚年以來因貪腐結成的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

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一,雍正一天之內發布11道旨意——《諭總督》《諭巡撫》《諭布政使》《諭按察使》《諭道員》《諭知府》《諭知州縣令》《諭提督》《諭總兵官》《諭副將慘將遊記等官》《諭督學》,認為地方虧空、腐敗的關鍵在於省、州縣兩級,省級虧空的關鍵在於巡撫與掌管財政的布政使;州縣的關鍵在於知府。繼位後不到半年,雍正就更換了全國18個行省中10個省的巡撫。一年內18行省中14個省更換了布政使。在這波官員調整中,絕大多數是異地調任,中央空降也不在少數,這些新近提拔的官員也沒讓雍正失望,在清理虧空、整頓吏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嚴格管理中央財政預算。

雍正在中央成立會考府,獨立核查審計,稽查核實戶部等中央各部院的錢糧奏銷,由怡親王胤祥、吏部尚書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左都御史朱軾會同辦理,直接向雍正負責。對嚴重虛報的,即刻駁回,要求工部核減後再行奏銷。對於經清查、審計發現的虧空、貪腐,即便宗室兄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升斗小吏,雍正一概不講情面,輕者去職彌補,重者抄家賠償。雍正十弟敦郡王胤(礻+我)職內務府時,賠償虧空數萬兩白銀後,虧欠仍然很大,雍正直接抄了他的家。十二弟胤祹,為賠償虧空,不得不到大街上出賣家用器皿。

第三拳:高薪養廉。

在中央到地方嚴苛清查虧空,整頓吏治反腐的同時,雍正推行火耗歸公,實行高薪養廉。火耗即地方在收取錢糧時,超額收取的部分,原本是為應付糧食運輸、銀錢重鑄過程中的損耗,後來逐漸演變為地方行政辦公開支的來源,進而形成公開的腐敗。火耗歸公後,地方官職最高的總督養廉銀在13,000兩到30,000兩之間,處於地方官僚體系最末的知縣也有400兩到2,265兩,相比兩職180兩、45兩的年俸,收入提高十倍百倍。同時,雍正又給沒有養廉銀的京官增加俸銀、俸米及各種生活、辦公補助,高薪養廉。火耗歸公,高薪養廉,將潛規則的火耗規範化、制度化,成為清朝財政制度一大特色。

第四 雍正反腐 賺大了

首先,反腐最顯著也最容易量化的成果,即是擺脫了康熙晚年的財政危機,國家有錢了。

雍正年間戶部存銀一路攀升。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史志宏《清代戶部銀庫收支和庫存統計》,雍正元年,在青海作戰開支巨大的情況下,戶部結存銀錢即仍然從康熙六十一年的800萬兩恢復到2,361萬兩,雍正二年增加到3,163萬兩,雍正八年(1730)達到最高6,218萬兩,雍正統治13年間年均結存4,000萬兩以上,而康熙年間戶部存銀最多的康熙四十七年(1708)也僅為4,718萬兩。"國用充足","倉庾亦皆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

其次,官場風氣好轉了。

雍正治下,康熙晚年吏治腐敗、貪腐之風肆虐的局面得到扭轉。史家有一種說法,"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章學誠《古文十弊》說,

"我憲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

最後要講一句題外話,皇帝反腐,只能一時,根本原因是因為帝王反腐依靠人治,沒有法制和制度保障,最終會所有成果化為烏有。雍正死後,清朝就出了和珅,一個在全球財富榜上排的上號的超級大富豪。一個萬古留名的巨貪!


雍正的前任康熙親手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吏治腐敗、稅收短缺、國庫空虛。在康熙統治期間,清朝經濟面臨著崩潰的危險:一方面叛亂此起彼伏,剿而不滅,用去大部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朝廷內貪污成風,大小官員多以「借款」為由,私自動用的國庫銀兩竟高達上千萬,從而造成國庫「虧空」。

雍正接手時,國庫儲銀僅八百萬兩,而虧空的數字卻大得驚人。當時的清朝外面看強盛無比,內里卻空空如也。

雍正在位時誅殺貪官不計其數,在追查貪官時,就是死也不放過他,讓他的子孫做窮人。雍正說:這些人自知罪大惡極自身難保,就想一死抵賴,借死保住財產,讓子孫後代享用,這萬萬不行!

雍正皇帝誅殺貪官,不僅貪官本人要倒大霉,其子孫後代都要坐罪株連,與當年明朝的朱元璋將貪官剝皮填草般狠辣也沒有二致。寧可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個。

反腐倡廉僅僅五年,國庫儲銀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萬兩增至五千萬兩。更重要的是,社會風氣改變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理腐敗的肯定。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雍正開始真正起家就是追討戶部錢款,因為在康熙末年朝志已經敗壞。百官不思為朝廷做事而是以借戶部多少銀兩為榮。也導致一場天災下來朝廷盡然沒有多餘的錢糧進行賑災,所以才剛開始有了四阿哥十三阿哥的賑災的差事。

因為真正經歷過因為貪官枉法導致很多平民白白送命同時貪官依然酒池肉林,這可是光明正大的挖雍正家的牆角。加上洪水過後貪官不思積極賑災,而是趁此機會逼迫百姓賣兒賣女這樣的景象也深深刺痛有為青年四阿哥。

雍正一朝只有狠心治貪才能讓大清朝可以接著往前走,才會有接下來的乾隆盛世。可謂是雍正算是清朝少見的一位有為之君,為了兒子的接位打下了厚厚的家底這樣才能給兒子敗壞了六十年後又走了一段時間。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7943172378969879754, "vid": "v020049a0000bcm3kc3f55feeqm3rl00", "vu": "v020049a0000bcm3kc3f55feeqm3rl00", "duration": 181,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7096008859496454863, "neardup_id": 14102925787071537779,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81.1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8582462}, "ultra": {"duration": 181.16,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7601437}, "normal": {"duration": 181.1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482207}}, "vname": "u96cdu6b63u5ec9u653f_01.mp4", "hash_id": 14102925787071537779, "status": 0, "media_id": 6641279506, "thumb_width": 640,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13e0005e924714d136a",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569715181591462407, "user_id": 3502876749, "thumb_url": "pgc-image/1529630818360cc3d428da0", "md5": "be8558e5e30fc1bcb5661a9bcf26884e",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pgc-image/1529630818360cc3d428da0", "sp": "toutiao", "group_id": 6569715181591462407} --}

知史局100集歷史短視頻——《關捷說史》第14集《雍正王朝緣何成為古代帝王治世中最為清廉的王朝,基本沒有一個貪官》。雍正打虎,雍正肅貪,學術界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定論……


因為國庫沒有錢了唄,雍正他老爺子康熙主政晚期,吏治腐敗,國庫虧空,幾乎到了動搖國本的地步,再不治貪怕大清朝就維持不下去了,雍正當政13年其實就做了一件事,補他老子留下的虧空,攢下他兒子敗掉的家當。


噢,雍正。他為啥在治貪那麼狠呢?

1 國庫里實在是沒錢了,他登基時國庫只有800萬兩了。不搞狠些大清就倒閉了。

2 雍正登基時45歲了,他看了他老爹後期實在看不下去了!(後期貪官污吏不計其數),他不想步康熙的後塵。

3 既然貪官污吏多,就要下狠手。必須做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4 既然殺了,就一了百了,寧願臭自己的名聲。也要為大清後世鋪好了路!


一個國家如果貪污盛行,腐敗成風,那這個國家離消亡也就不遠了,至少這個執政當局也不會執政太久了。雍正在康熙時期,參與了朝政的事務,當過欽差,籌過糧款、追過欠款,深刻體會到國家在遭遇天災時拿不出錢糧來救濟的無奈和焦慮。所以,雍正繼位後,吏治腐敗,決不手軟;推行新政,排除阻力。正是有了雍正「鐵面無私」才有後來的乾隆盛世。


為什麼雍正朝無官不清呢?

雍正朝發現的貪官都被抓了,剩下的沒被抓的,自然都是好官了

比如著名大清官田文鏡,乾隆帝下諭說:「河南自從田文鏡上任督撫以來,嚴格治理,他的下屬官吏竟然剝削民眾,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鏡隱匿河南災情不報,百姓流離失所,幸虧先帝愛民,派遣官員前去賑撫,才保證河南的安定,這件事天下人盡皆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