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魚給大多數食客的印象就是“貴”,比如四川雅礱江的雅魚,六、七百一斤,再如雲南怒江鮎魚,一百元一斤。

不用說江中的這些“名魚”就是各種雜魚都少的可憐,從不受釣魚人青睞、咬鉤最狠的嘎牙子,魚諺:嘎魚上鉤,趕快挪窩,幾乎都見不到蹤影了。

想想過去這些不受人們喜歡的無鱗魚,現在身價倍增,比如頭部有寄生蟲以前很少有人喫的老頭魚(葛氏鱸塘鱧),都成爲魚中上品,原因就是野生的。

老頭魚別看名字好聽,它可是一種長得很難看的魚。胖胖的身體、大大的腦袋、一對鼓出來的大眼睛、大嘴巴里長着兩排堅硬的牙齒,相貌十分醜陋。它不僅長相難看,就連它發出的聲音也好像是老爺爺咳嗽一樣。

在我的童年時代,老頭魚廣佈於故鄉的溝塘溪河,不是什麼稀罕品種,也根本沒有現在的身價。每到春、秋兩季便是喫老頭魚的最好的季節了,家後面有條河叫訥謨爾河,還有自然形成的大大小小的野泡子。

每年開春,幾百人在草甸子裏一個姿勢,低着頭,用雨鞋趟草,瞪着兩隻眼睛,像在揀錢包一樣揀老頭魚,越揀越想揀,象中了魔法。這魚喜死水不喜活水,表面有層黃膜,身體表面有抗凍蛋白的物質,所以冰晶難穿透凍不死,腸道比較乾淨,開春也是一年當中我覺得魚最乾淨的時候,以前老頭魚個頭都有近一捺長,大的有半斤。

要想釣老頭魚也很簡單,找一隻長竹竿,在竿頭繫上線,線的一端繫上一隻鉤,也不用浮漂,找一處草縫,把穿上蚯蚓的鉤順下去,並不時地上下,提動餌鉤,有魚咬鉤,手中的竹竿就會傳來“噔噔”的手感,即可提竿,一條老頭魚就破水而出。

老頭魚的肉質是蒜瓣肉,在北方最正宗的喫法就是醬燉,用的配料是當地人自家做的黃醬,做法簡單,先把適量的醬炒香倒入處理乾淨的老頭魚,加點水放兩三片薑片和紅辣椒段即可,燒開鍋改小火慢燉,一般不要翻鍋,防魚碎掉,這樣做出來的醬燉老頭魚,除醬香魚香外,無其他雜味兒,是從小最愛喫的美味兒之一。

多少年後,現在雖然在飯館裏也可點到醬燉老頭魚這盤菜,卻怎麼也找不到兒時的鮮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