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大唐雷音寺

換個角度看世界

聲音資源載入中...

 

文丨呂輕侯

說到裴鉶,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說起唐傳奇里的聶隱娘、崑崙奴,知道的人可能就多了,上個世紀90年代,新加坡人拍過一個電視劇就叫《崑崙奴》,頭幾年台灣導演侯孝賢拍攝的《刺客聶隱娘》,當時更是轟動一時。

裴鉶,就是《崑崙奴》、《聶隱娘》的作者,唐朝末年的一個文學家,著作流傳至今的只有一本叫《傳奇》的小冊子。

唐傳奇的前身,是魏晉六朝的志人小說、志怪小說,嚴格來說,它們不能稱作小說,更像段子集,記載的往往是隻言片語,沒有頭尾。好比說「張某走路摔跟頭」,它一般不會告訴你張某叫什麼,在哪裡摔的,磕破了皮,還是摔斷了腿.......

唐傳奇誕生以後,雖然在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但往往還是難免這種記載很零碎的毛病,直到裴鉶出現,唐傳奇的格調才有質的飛躍。

裴鉶所作的傳奇故事,結構上更精巧,細節安排更豐富,而且更有深度。好比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說,有《花月痕》、《平山冷燕》、《巧聯珠》、《終須夢》、《玉嬌梨》,等等等等,可為什麼成經典的只有《紅樓夢》呢?這就是因為《紅樓夢》不但是讓你看故事、看熱鬧,還能引起你對人生的悲歡離合、命運無常的思考。這就是深度。

裴鉶與唐傳奇,就相當於金庸與武俠小說。要是唐朝有影視,裴鉶的作品就是大IP。

我們今天說的這個故事,是《傳奇》里的一個小短篇,只有二百多字。故事雖短,意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居貞。

王居貞是個書生,潁陽人,到長安參加明經考試。

唐朝的科舉是分科的,參加詩賦考試取中的是進士,參加經義考試取中的是明經。

就算是在號稱太平盛世的年頭,想在科舉考試里拿名次,也得走走門道,何況王居貞生活的年代是晚唐,官場黑暗,像他這種一沒背景二沒錢的考生,被刷下來很正常。

名落孫山之後,王居貞在回老家的路上,結識了一個正要打東邊去的道士,於是兩人結伴同行。道士很和氣,好相處,但有一點很邪性,不吃飯。

王居貞好奇,有一次問道士,說你天天不吃飯,怎麼活下來的呢?

道士像啄木鳥那樣,伸伸脖子,長長吸口氣,說我練的是咽氣術,丹田裡頭有氣就能活,不用吃五穀雜糧。

幾天後的一個夜裡,兩人到一個客棧投宿,王居貞這天晚上睡不踏實,月到中天時聽見屋裡窸窸窣窣,那道士好像在搞什麼名堂。

莫非道士想謀財害命?王居貞一驚,悄悄眯眼一看,只見道士打開行囊,摸出一張虎皮,躡手躡腳出門而去。王居貞這一下睡不著了,一直瞪著眼,提心弔膽。五更時分,道士躡手躡腳回來了,不聲不響地把虎皮裝到行囊里,到了天明,依然和王居貞談笑風生,一點兒異樣也沒有。

次日夜裡,兩人找了個客棧住下,二更剛過,王居貞聽見道士打鼾,於是一撲棱爬起來,搶了道士的行囊。道士夢中被驚醒,一看行囊被搶,馬上苦苦哀求,說郎君切莫開這玩笑,快把行囊還於我。

王居貞說,我不要你的東西,但你得告訴我,你究竟什麼來頭,虎皮是做什麼用的?

道士說,實不相瞞,我是個得了道的虎精,蛻了虎皮,成了人形,但到了夜裡,我得披著虎皮去吃些獵物。披上這皮子,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一夜跑五六百里不在話下。

從此地到潁陽,有二三百里,靠兩條腿得走五六天。

世道兵荒馬亂,朝不慮夕,王居貞離家久了,思念妻兒,聽了道士的話心中一動,說你把虎皮借我用一用吧,我連夜回家看看妻兒,回來就還你。

道士想了想,不太情願地答應了。

王居貞出了客棧,披上虎皮,覺得身體輕捷,力大無窮。果然如道士所說,三更天過了沒一會兒,他就到了家。

站在院外一看,王居貞見家宅寧靜如常,還是以前的樣子,並沒有殘破跡象,當下知道官府和強盜沒有來劫掠過,懸著的心一下落到了肚子里。他是個守信的人,這就轉過身往回走,去給道士還虎皮。可就在轉身的瞬間,他發現門口有一頭小豬崽,肥頭大耳,滾滾圓圓。

王居貞心裡清楚豬肉不能生吃,但不知道怎麼著,看見小豬崽的時候,他卻垂涎三尺,飢腸轆轆,也顧不上生熟,一下子撲上去,幾口就把小豬崽吞到了肚子里。

拂曉時分,王居貞回到客棧,把虎皮還給了道士。經過昨夜的風波,道士不願再與王居貞同行,隨即拜別而去。

五六天之後,王居貞回到家,一進家門就見妻子哭哭啼啼。王居貞一頭霧水,急忙問出了什麼事。妻子說,你走以後,家裡一直平安,並沒有什麼閃失,但幾天前的一個夜裡,來了一頭老虎,把小兒子吃了。

王居貞一愣,失魂落魄,後來終日長吁短嘆,鬱鬱寡歡 ,如行屍走肉。

到這裡,故事戛然而止。

一開始,王居正與道士結伴同行;緊接著,王居貞發現了道士的秘密;隨後,王居正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要求,希望回家看看妻兒,並且如願以償。這幾個環節雖然奇幻,卻平平靜靜,並沒有什麼即將發生災難的跡象,然而,王居正回家之後,災禍突如其來,他驚恐地發現,吃掉的那隻小豬崽,居然是自己的小兒子。

唐傳奇里,人變虎、虎變人的故事並不少見,但王居貞的故事十分特別。別的故事裡,環環相扣的情節一般有善惡報應的邏輯,做好事得獎勵,做壞事遭懲罰,但王居貞的故事裡,沒有善與惡的因果鏈條,王居正最終面對的災難性結局是突發的,與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沒有必然聯繫。

表面上看,結局很突兀,與之前的環節沒有內在聯繫,但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裴鉶寫這個故事應該是有深意的,它簡直就是一個令人細思恐極的人生寓言。

我們回想一下人生中經歷的挫折,出現種種不如意,真的是因為曾經做錯了什麼嗎?恐怕不是,許多挫折往往只是命運的惡作劇,它們突如其來,令人措手不及,而裴鉶記載這個故事的深意,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常態,是無常和荒誕,命運的推手往往也不是承前啟後的因果,而是沒有章法的巧合。

不管怎麼說吧,遇到再大的坎也得活著,像故事裡的王居貞,出了那麼大的事,卻只是一聲不吭,默默苟活。能說出來的痛苦,好歹可以有個分擔,只能一個人憋著,爛在肚子里里也無處訴說的痛苦,才是大悲大痛。

瞧,多像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