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香港,蘇麗珍,一襲旗袍,娜娜裊裊

周慕雲,中年男子,彬彬有禮

一牆之隔,兩個家庭,偶然為鄰,暗藏玄機

他和她,偶然發現配偶的不忠

於是,兩人見面,頻繁的見面

日久生情,互生好感

然而,造化弄人,他已婚,她已嫁

道德禁忌,人言可畏,相愛卻又刻意迴避

當愛成為一種煎熬,逃避是種止痛的毒藥

離別之際,2046的房間,身體成為愛情的先行者

巫山一夜,雲雨無度,她有了身孕,而他卻不知

他離開香港,只有一張船票

白駒過隙,花樣年華早已不在

他故地重遊,錯過,再一次錯過

他只是一瞥,終是不敢相信

故人依然在老地方,只是多了一人,等著他

吳哥窟,滿腔的思念,被封印在石洞裏

紅色窗簾,2046房間,等待,機場的那條船

電話,蘇麗珍的問詢電話,周慕雲已經幾天沒來上班了

她掛斷電話,輾轉沉思

她套上紅色外套,急促的高跟鞋踩在酒店的樓梯上

猶豫,片刻之後,又走向2046,繼而又轉身

然後下樓,腳步匆忙又雜亂,像是她的心事一樣

房間內,他望著窗外,外面傳來敲門聲

鏡頭一轉,她走出房門,終究她還是逃不過內心

回去打個電話給我,你不用說話,響三聲就好

我沒有想到你會來

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

小說,紅色的窗簾,他奮筆疾書,她莞爾一笑

煙霧繚繞,他抬頭沉思,她口述文稿

模擬拷問場景,她沒想到丈夫可能會那麼乾脆的承認

她崩潰了,即使這是模擬的場景,她卻認真了

還以為自己已經接受,不會這麼傷心

她趴在他肩上,痛哭,壓抑的痛哭

房東已經覺察出蘇麗珍的異樣

她委婉的奉勸蘇麗珍

愛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

她開始退縮,他打電話約她,她說這陣子不要再見面了

人如畫,搖擺的風扇,一襲素雅

暗白的窗紗,嬌艷的蘭花,相思惹紅霞,心事濃如茶

笑,只不過是嘴角的一瞥,扯出的卻是無盡的憂煩

又是雨夜,老地方,他又遇見她,他冒雨去拿傘

她侷促不安的四處張望,又低頭沉思

當他拿著傘過來要送她回去

她覺得不好,怕人看見,他把傘給她讓她先回

她說,別人認得你這把傘

於是他陪著她,心裡萬語千言,但他們沉默

終於她先開口,也沒什麼可說的,你找過我啊?

他說,本來想找你買張船票的

他的老友寄信讓他去新加坡幫忙

他說省的聽那麼多閑言碎語

她說我們自己知道沒什麼不就行了

他低頭沉默,笑了笑,本來我也這麼想

我相信自己不會跟他們一樣的

可是,原來我會的

我知道你不會離開你丈夫的

所以,我想走開一會兒

她說,我沒有想過你真的會喜歡我

他卻說,我也沒想過,以前我總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現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

他請求她幫忙,給他一個心理準備

不知過了多久,雨終於停了

她左右徘徊,他煙霧不斷

你可不可以以後不要來找我了

你先生回來了?

那我以後就不找你了,好好守著你先生

他握著她的手,然後掙脫開,突然的離去

片刻的溫度還殘留在手上,她的手佇立在空中不知所措

然後掙扎,撕扯自己,望一眼他遠去的身影

頃刻間,崩塌。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以為自己不在乎

下一個鏡頭,他安慰她,不要哭了,這又不是真的

痛哭,徹底的痛哭,用盡全力的痛哭

毫無保留的痛哭,相思有多濃,痛苦就有多深

他咬牙,緊緊抱著她,對男人來說,眼淚,或許從不在臉上

計程車,她說,今天晚上我不想回家

兩隻手緊緊相握,溫度剛剛好,前往2046

兩個靈魂的相依終究化為肉體的纏綿

一首《花樣的年華》隨著水汽升起

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

一牆之隔,他和她之間永遠隔著一道牆,那麼近那麼遠

她想要聽一聽牆那邊他的呼吸聲,入了神,水開了都不自知

電話響起,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2046房間,他等到最後一刻,然後轉身離開

她匆匆的腳步,是一場錯過

她坐在2046的房間,靜的聽得見喘息

不自覺的,有溫熱的東西從眼角滑落

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她在問誰呢?在問鏡子裏的自己

到底哪一個纔是真的自己,會不會鏡子裏的人才是真實的

1963年,她打來電話,他上班去了

她很可能有一件大事要對他說

他對老友說,如果一個人心裡有祕密,又不想讓別人知道

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

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把洞封起來

電話響起,他餵了兩聲,那邊是一片寂靜

他心一沉,他知道是她,她什麼都沒說掛斷了,她搬了家

又是三年,女人最好的年紀也就那麼幾年

而她就這樣度過了,她再次來到老地方

聽房東說她要去國外,隔壁的房東也去國外了

於是她問,房子怎麼辦?或許她就是來重新租下房子的

因為這裡有太多他的記憶

她問,隔壁住著什麼人

房東說不知道,想起以前大家跟一家人一樣,真開心

她紅了眼眶,望著窗外

他回到香港,老房子已經換了主人

從租客嘴裡他得知兩家人都已經搬到國外

他問,現在隔壁住的是什麼人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小孩子

他想,她怎麼可能還在這兒呢?

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肯定不會是她

路過門口,他獃獃的看著門,裡面滿是回憶

然後他走下樓梯

屋內,她還是一樣的一絲不苟

庸生,可以走了嗎

她挽著兒子的手走下樓梯

庸生,金庸,梁羽生,他和她共同的愛好,武俠小說

1966年,吳哥窟,他對著石牆上的小孔

靜靜的訴說著,滿腔的心事,只是這石牆太冷

無人知曉的祕密,永遠封印在在這莊嚴的石牆裡

在某個角落,藏著一個男人內心的驚濤駭浪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

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

看得到,抓不著

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

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

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但是沒有如果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

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

他沒有勇氣接近

她掉轉身,走了

我們的故事是如何開始的

有些事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的就開始了

我們的故事是如何結束的

有些事就是這樣,悄無聲息的就結束了

花樣的年華,流逝的歲月,錯位的相遇,刻骨的愛戀

相愛本沒有錯,你我的相愛卻總是錯過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也就都不存在了

一杯愁緒,幾年離索,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我們和他們一樣

他離開後,她在他房間裏,聞著他的味道

任煙霧繚繞,任眼淚肆虐,一滴兩滴連成線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沒有回答,最後一面也不曾有

從此,山水相隔。

一次錯過,剩下的就是永遠的錯過

故事就這樣草草的收了尾

半生思念,蝕骨魂斷

一根香煙,淚流滿面

(我頭條有這部電影的解說視頻,歡迎關注!)


謝邀!感謝關注影視控,花樣年華說他是中國電影上的里程碑一點都不為過,在中國至少一半的人都知道這部劇吧。

梁朝偉和張曼玉的劇,不說別,就沖梁朝偉張曼玉就夠引起一波騷動了。

其實開始很多人可能都在思考,為什麼這部劇明明這麼平淡無奇,卻可以成為經典?

無非就是講了兩個人都不甘寂寞然後婚外情的故事,其實說到這,我就想說了,這部劇的三觀是真的不正,婚外情的兩個人湊在一起了,出軌這種事情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素質雙重低下的證明,還堂而皇之的認為是真愛,而且一部面向大眾的劇裏有這樣的明顯的三觀不正,在教育層面上是真的不好的。

但有一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當文藝片開始講三觀的時候,他就離死不遠了!好像文藝片的三觀都或多或少有點問題!當然這不能成為他三觀不正的理由,但這個話題忽略不計了。

因為最重要的還是片子好不好!!!

這部劇能成為經典的原因,導演—王家衛,不得不說,他有一種自己獨特的敘事手法,而且他的文藝片真的都很好,當然,後邊咱們不講三觀了。

用他那種獨特的敘事手法把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故事襯託的很清新脫俗,充滿了藝術性。

含蓄的表達讓人回味無窮,能讓觀眾加深思考。

演員—梁朝偉,張曼玉,在當時真的是清新脫俗的兩位,並且演技都是真的好,細膩的演技,一絲細節都不放過的認真,還有當時電影團隊的用心才造就了一部經典的里程碑—花樣年華。


那是一個緘默的時代,所以有了著各色旗袍卻緘默的女子,一段緘默的,隱祕的愛情……

她是一個傳統的,卻也高貴的女子。

傳統,是她那句,「我說不出口」;是她在車內輕輕躲閃的手;是萬千思念凝聚成的卻終究沉默的電話……高貴是她立在門前,對他說:「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的堅定;是她一個人遠赴異鄉,卻不驚擾他,拿走了曾遺留的繡花拖鞋;是歲月流逝,她對著舊窗雖剋制卻仍不停閃爍著的淚光……

一個女人的沉默,卻代表了那個時代精神的堅守。縱使,蘇已經熟練的為出軌的老闆應對著周圍人情。縱使,她早已明白自己的丈夫與別的女子糾纏,面對著周愛憐理解的目光與試探的詢問,她仍是低了頭。後來,無意中看到一句評論,正中心扉,「張曼玉比梁朝偉高,但他們站在一起那麼協調。想來,是穿了高跟鞋的她,懂得委婉地低頭的緣故。」——懂得委婉地低頭,是理智與渴望妥協的結果,做到這點,對於一個柔弱的女子,實屬艱難,而往往是這樣的柔弱才會生長出如柔蔓的堅韌。

生活中,從不缺乏活色生香的,糾纏情色肉慾的故事,而它們只值得付於世俗,獲得一份輕視與嘲弄。

影片大量的縮減反覆的鏡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連貫性隠於細節,有時理解著實艱難,可蘇麗珍真摯的,保守的,卻也深刻的愛,將幾個場景似是嵌入了腦海一般。

蘇麗珍與周慕雲喫飯,蘇讓周為她點餐,目的卻是想了解周的妻子飲食所好。牛排上桌,周將芥末倒入盤中。看得出蘇並不善辣味,可她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將肉片沾滿了芥末,目光裏的那份倔強,那份如女孩子的執拗,與她反覆自問,丈夫何時,怎樣出軌的一樣……因為愛,才會想了解,才會執著,才會倔強……真是個令人疼愛的女子呵

周慕雲生了病,想喫黑芝麻糊,周的朋友嫌麻煩,滿口抱怨……蘇知道後,親自下廚,卻裝作不經意,做了滿滿的一鍋,給鄰裏鄰外一人盛了一碗,於是,周也順帶的自然滿足了心願。蘇對周的愛,並不轟轟烈烈,她的性格本就是剋制而隱忍的,卻並不阻礙她對周深深的愛意,因為愛才小心,因為愛才剋制。沉默是她最深的情……

燈下的周慕雲伏案寫作,煙圈上升,落成絲縷般煙霧,輕輕一吹,煙縷便漾開了,加上他那寬厚的背影,留下的便是男子式的滿懷愁緒。而當蘇麗珍點燃香煙,輕吐著煙圈,高挑,細長的,著旗袍的身子躺於長椅子上時,加上那淡淡的,落寞的神情,而窗外呢?依舊是晦黯的雨天……畫面雖然逐漸模糊不清,卻將那份惆悵愈發清晰的留在了看客心上……

人性中,最難的似乎是慾望與理性的抗爭,愛情與道德的矛盾。周慕雲與蘇麗珍渴望與對方在一起,卻用理智壓制著彼此愛慕與渴望。這種背叛與堅守,矛盾與渴望,在人類的精神世界中,是共通的。而電影以蘇的27件旗袍,衚衕裏外,家長裏短等富有東方特色的元素詮釋了這種特性,蘇和周,隱祕的愛情就如同結尾處,周旋那柔婉,嘹亮的歌聲,永遠的,成為了,經典。


《花樣年華》 ——王家衛含蓄表達的魅力

王家衛在華語電影導演中自成風格,他獨特的拍攝視角、拍攝手法,形成個人影片表達的獨樹一幟;他頗具文學性的鏡頭語言也形成了文藝片的個人品牌。

我最為欣賞的,是他能夠很好的找到藝術與商業的平衡點,使他的影片在泛泛的商業大流中從不盲從他人,而是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手段和表達方式,拍出自己的內心。

《花樣年華》訴說的是一個令人悵惘的錯愛故事,王家衛用一種模糊隱晦的講述方法將中年愛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種含蓄表達的魅力。

(一)人物造型設計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而王家衛卻別出心裁,沒有更換過多的故事場景或使用各種人物、事來推動情節發展,而是用張曼玉的一身身旗袍表達角色心境,並作為線索推動故事發展。

淡紅淺黃淺紫交織的輕快顏色,表現出人物此時輕鬆喜悅的心情。這是丈夫出差回來她去接機時的衣服,蘇麗珍定是做了一番精心打扮。 暗淡的灰黑色,和上一次明亮輕快的顏色形成鮮明對比。丈夫剛回來就又要出差,蘇麗珍此時心情低落。 晚上回家後的蘇麗珍堅持一個人出去買面,房東太太請她一起喫,她說自己想一個人走走,已是表現出她心中的孤獨落寞,搭配豎條深色的旗袍,流露出丈夫久不在家,女性內心的擔憂與寂寞。 與上一件旗袍相同,蘇麗珍發現端倪,猜到自己丈夫可能和周太太有問題,故作鎮定地去周太太家打探,此時的她既有對自己丈夫的懷疑和失望,也有對周太太的不滿,內心複雜。但她是高貴保守的女子,不會將情緒全部浮於表面,王家衛用幾句富有隱喻的對話和對張曼玉面部表情的細微刻畫,搭配上深色豎條的旗袍,表達了她此時的心情。

在幽暗的燈光和孤僻的場景環境下,張曼玉不斷更換著旗袍的顏色和款式,不僅塑造出一個東方美人的經典形象,成為時代話題,更含蓄地表達了主人公微妙的心情,加強了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推動了故事發展。

(二)道具與場景

王家衛在電影中使用很多道具來強化細節,如:周先生的領帶和蘇麗珍的皮包,兩條同樣的領帶讓蘇麗珍發現丈夫出軌,兩個同樣款式的皮包讓周先生髮現妻子的出軌。

導演藉由這些細節來傳遞情緒、推動故事,勝於讓人物喋喋不休地講故事,只要人物開口,說的都是至關重要的潛臺詞。無聲勝有聲,這纔是對白的力量;詞有盡而意無窮,才能給觀眾留下無限餘味。

在場景的設置上,導演也是用盡心思。蘇麗珍和周先生很多次在街道里相遇,構圖都是:鏡頭通過窗戶的鐵柵欄進行拍攝,這暗示著他們是身處牢籠的兩個人。

第一次,兩人談論各自丈夫和妻子出軌的事,他們處於道德的牢籠,不願做出他們認為不恥的事情;第二次,兩人已不知不覺墜入愛河,周先生在下雨天表白,身後是鐵柵欄,他們已經陷入愛情的牢籠,蘇麗珍也一再強調:「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她受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比較保守,使她無法克服自我,衝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真愛,這也成為了他們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

(三)主題

在整個故事中,王家衛沒有用其他劇情片中「歇斯底里」的慣常方式去譴責背叛婚姻的人,包括蘇麗珍的老闆何先生周旋在妻子和情人之間,也是用一種很正常的敘述方式在呈現。

他還故意隱去蘇麗珍丈夫和周慕雲妻子的正面形象,只是通過幾個背影和聲音來連接故事,當王家衛把他們設置成為故事的背景時,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愛情觀:所有的愛情都是緣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不計時間、場合與形式,愛本身沒有對錯,就看你如何對待和選擇。

這次,我主要從影片中的造型設計(旗袍),影片細節道具,影片場景構圖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導演王家衛是怎樣用含蓄的方式講述影片,以及他想要表達的主題。

總之,《花樣年華》是我個人非常喜愛和欣賞的影片,每次看都會有新的體悟,希望再次回味時,能有更深刻更細膩的感受。


花樣年華》作為經典華語文藝影片,劇情簡單卻晦澀難懂。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鬱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 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絃,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緻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估計很多朋友真的沒有理解《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到底都在表達什麼,我想不少人記住的可能只是梁朝偉的顏,張曼玉的旗袍和華爾茲的配樂和那些聽起來很悅耳很有年代感的音樂。

那麼《花樣年華》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首先從兩位主角,梁朝偉和張曼玉飾演的周慕雲和蘇麗珍說起。一開頭就是兩個人去房東的家裡詢問租房的情況,後來兩個人一起搬家做了鄰居,一開始兩個人是沒有交流的,從蘇麗珍老公帶回來的電飯鍋他倆纔有了交流的慾望和機會。

實際上他們兩是因為什麼真正開始注意對方的?蘇麗珍和周慕雲老婆拎的手袋一模一樣,而周慕雲戴的領帶和蘇麗珍老公的一樣,這說明瞭什麼,兩人的配偶出軌了,並且在一起了。於是墨守成規但又不甘心的兩人開始以角色代入的遊戲開始電影的劇情。

蘇麗珍假扮周慕雲的老婆,而周慕雲就扮蘇麗珍的老公,他們兩個就想知道彼此的配偶額是因為什麼事情在一起的?

後來兩人你來我往,一來二去,日久生情。但又不敢承認,所以更多時候偷偷摸摸,想愛又不敢真的愛,特別渴望在一起但是迫於輿論壓力望而卻步,然後就開始了一段似是而非的感情,這就是王家衛理解的曖昧,這就是電影最美麗最有趣的地方。

為什麼這部電影不好理解?因為他們的交流都沒有開誠布公去說,大家就不敢確認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所以雲裏霧裡,但是就電影而言,這是港影君看過的最美的電影之一。


《花樣年華》是關於兩個人的電影,很容易便會變得沉悶。王家衛偏偏不把它作為愛情片拍,而決定採用驚悚片的手法,拍成懸疑片。片中男女主角開始時同是受害人,跟著他們展開調查,要找出姦情是怎樣發生的。這可能是電影令觀眾出乎意料的很大原因,他們原以為會看到一部經典愛情片。


近來忙,時間上再不能奢侈,癱瘓掉兩個小時來磨一部電影的日子暫時沒有了。

所以,翻了箇舊電影。

我之前太敏感,看電影一定要「看懂」,就怕不得其意。過程上通常是不放過每一幀,完後還要回想幾分鐘,擬寫一篇影評,最後再去看看高票的解析,並極力尋找共同點,辯駁不同點。看個電影,可真累。

《花樣年華》第一次看後,我覺得它太好,好在「周」的情緒。

妻子說謊後,周搪塞「還想跟她喫宵夜。」

周的得意

周的兇狠

愛戀和失意都不至於做出的表情,構建起了「陰謀論」的氛圍。

我們也都是易於被煽動情緒的動物,所以「周在報復」。

以奪走對方女人的方式。

懷疑是個種子,種下了就會生長。尤其是在這種用了大量視覺密碼,注重氣氛渲染的晦澀作品裡,生長得更加得意。

陷入認知循環裏只會一次又一次地加深這種認知。

但也有偶然的時刻。

周病了一次,兩人再見,周開口:

有時候我在想,要是現在還沒有結婚的話,不知會怎樣。

你有沒有想過?

我突然覺得,這裡是一個伏筆。

後來蘇在周的房間時,被房東等人堵在裡面,因怕閑言,不敢出去。

其實,之前兩人也有來往,為什麼現在心裡有顧忌?而且,兩人十分默契的顧忌。

在周表白的時候,下了雨。

蘇:今天晚上我不想回家了。

車上的情景,再用了一次視覺密碼,蘇已經不是與剛才周表白時,同一身旗袍。暗示兩次事件的時間間隔。

這一次周輕易握住了蘇的手,暗示已經不是第一次。肉體關係暗示情感關係,兩人正式相戀。

之後,那句「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我更願意相信就是周想說的,只是被蘇猜到。

蘇的表情並沒有多少文章,她是愛周。

而周的表情只能勉強說是模稜兩可。或許周是愛她,卻顧忌她的自我譴責。

是他們的時代,湮滅了念想。

之前看時,可真挑剔,固執地以為周只是報復,現在看看,又覺得自己可笑。

認知有時效性,情緒也一樣,我是沒想到自己會看感動。

情愛啊,又不是那麼無力了。

更多電影內容關注公眾號「藥廠」

看王家衛的第一部電影就是《花樣年華》。

我本人也是比較喜歡王家衛的,對於這部電影,在服裝這裡,張曼玉的旗袍肯定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解釋成這是一種獨特的中國美。其次就是兩位主演把二人的那種感情表現的極為隱忍,也許是二人遇見的時間是不對的,在錯的時間愛上了對的人,而且愛情的主題是永遠不過時的,很多人之所以喜歡,也可能是它表達出來的傳遞出來的情感正好是一些人所經歷的所難忘的。

其次是燈光,這部電影的燈光大多偏暗色調,鏡頭好像把電影裏的一些話說完了,好就好在他沒有直接用語言去講述故事,巧妙的運用了鏡頭,音樂節奏,去敘事,當然,這也是王家衛本人習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