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貞德、拿破崙與戴高樂:英國與歐洲大陸六百年矛盾”。上文我們以英國和法國的六百多年的競爭爲例,講述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爲什麼不信任。然而,即使如此,英國和法國之間也有合作。即如果相對於新的競爭對手來說,老的競爭對手反而會因爲互相瞭解從而一同擠壓新的競爭對手。從而實現,競爭者變成和作者。20世紀時期的英法關係就是很明顯的例證。

  (1)英國支持荷蘭從西班牙帝國獨立,法國支持西班牙,繼續延續六百年競爭關係

  在英國與法國進行競爭的同時,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時期的世界第一強國則是西班牙,因此,英國和西班牙的競爭開展了。

  “五月花號”與清教徒移民

  從1568到1648年,荷蘭、英國兩國接連對西班牙帝國進行長達八十年的戰爭。西班牙的尼德蘭聯邦受英國宗教勢力影響,其清教徒們在1568年正式從西班牙獨立,英國對其進行支持,由此引發了八十年戰爭。通過英西五次海戰,以及西荷數次海戰,在1639年的唐斯海戰中,荷蘭徹底終結了西班牙帝國的“海上霸權”。

  之後,西班牙帝國在法國地支持下仍然是世界上一股重要力量,但作爲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已經“日落西山”了。1704年,英國佔領直布羅陀。那麼,退歐了,英國和西班牙已經不再是“兄弟”,那麼,直布羅陀該歸還了吧。這就是歷史問題的延續。

  (2)英國和沙俄兩個世紀的敵與友

  最後就是沙俄帝國,沙俄帝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就是“克里米亞戰敗”(1853年—1855年),這次戰爭又被稱作“第九次土俄戰爭”,在土俄從1676年到1922年的246年裏,奧斯曼(土耳其)與沙俄帝國(蘇聯)發生了12次戰爭。然而“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慘敗。

  英法土給予沙俄的停戰條件之一就是將1853年前,土俄八次戰爭中,沙俄奪取的奧斯曼領土全部吐出來。沙俄爲何會戰敗?就是英法聯軍突然插手俄土戰爭!

  同時,從19世紀開始,英俄兩國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在亞洲激烈爭奪殖民利益,在整個亞洲,英國主要針對的國家就是沙俄,併爲此與日本結成“英日聯盟”共同對抗沙俄。

  (3)“美國幫”的聯合基礎就是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的高度一致

  通過上面的簡短闡述,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和歐洲大陸間的懷疑、不信任,是有着很強歷史原因的。從歷史上看,英國和歐洲大陸各大強國間的歷史矛盾太深。其矛盾相較德法矛盾要深厚得多!

  也正是如此,戴高樂才兩次否決英國加入歐共體的申請。

  因爲上述原因,英國選擇了脫歐。至於經濟、社會原因我們下文詳述。但脫歐之後,英國該走向何處?英國的走向點很明確,那就是“美國幫”聯盟。

  英國的“三環外交”乃至加入歐共體/歐盟,都是在英國即將逝去到徹底失去“世界秩序主導者”這一身份的應對措施。

  但在當今世界各國逐步強大起來後,英國雖然使勁了一切努力,但因爲英倫三島過於狹小,他的實力無可避免地下落了。

  那麼,既然“歐盟”不能讓自己維持“世界性大國”的地位,反而,會因爲“邦聯”這種形式越來越強大,會使“英國”的主權不斷“讓渡”,從而使英國成爲“歐洲國家”而不是“世界性大國”,那麼,歷史溯源就成爲反對“歐盟”的重要思想。

  因此,他就需要去尋找另外一個“聯盟”。

  我在去年生搬硬套了一個詞彙——美國幫。其思考基礎就基於:國家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個人間的競爭,更多的是大國間的“朋友圈”的競爭。雖然,人們總愛複述英國首相丘吉爾說的那句:世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雖然,朋友的關係根本是利益問題,但利益談多了,忽略了“思想同一”問題那就錯了。“兩肋插刀”的朋友真的不存在嗎?有的。國家間其實也有。這就是“思想同一”問題。

  貞德、拿破崙與戴高樂:英國與歐洲大陸六百年矛盾

  英國因在“二三環”國家中地位下降,只好自保退出“歐盟”

  戴高樂兩次拒絕英國入盟申請,45年曆史證明他是睿眼識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