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最近,四大險三季報均已出爐,四大險企2018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約1196.83億元,日賺約4.37億元。其中,中國平安「最賺錢」,日賺約2.9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856.37億元,同比增長19.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3.97億元,同比增長19.7%,出色的「成績單」給市場帶來驚喜,對於投資平安股票的朋友是非常可喜可賀的。

而平安福產品一直以來有著不少的詬病,最近,平安福進行了產品的升級,在公司盈利如此豐厚的情況下,平安福是否能夠一改以往,回饋消費者?下面正式進入主題。

————————

一、產品基本信息

1、投保規則

投保年齡:18歲-60歲

繳費年期:10年/15年/20年/30年繳費

保障年期:終身

等待期:90天

2、產品形態

▲從基本信息來看,平安福2019的產品責任比較清晰:

(1)平安RUN分兩個標準,達成可獎勵保額;

(2)輕症30種,可賠付3次,無賠付間隔;

(3)重疾100種,可賠付1次;

(4)可付費附加長期意外、惡性腫瘤賠付、豁免功能;

————————

二、平安RUN

1、什麼是平安RUN?

平安RUN是平安指定的運動記錄平台,簡單理解就是平安的計步平台。

2、為什麼要先講平安RUN?

需要先了解平安RUN,是因為平安福2019的主要保險責任都增加了「達到運動標準後額外給付」功能。

簡單來講,在平安的「計步平台」達成某種標準,在輕症、重疾、身故賠付時就可獲得一點「額外給付」作為獎勵。

3、平安RUN的標準

平安RUN分兩個運動標準:

標準一:被保險人參加指定的運動記錄平台活動,且在本附加險合同生效之日起兩個保單年度內,累計18個月達到每月至少有25天每天運動步數不少於10000步的標準。

標準二:被保險人參加指定的運動記錄平台活動,且在本附加險合同生效之日起兩個保單年度內,累計24個月達到每月至少有25天每天運動步數不少於10000步的標準。

4、平安RUN難不難?

個人認為要達成平安RUN的標準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要求自律,還要求不發生意外。

首先,大部分人都會高估自己的自律,低估自己的惰性。平安RUN是要求兩年內,每個月至少25天運動步數不低於10000步,請問你堅持每天步行10000步最長堅持了多少天?

其次,期間不能發生意外,比如工作很忙、孩子病了、照顧父母等等的意外事件都不能影響你繼續堅持每天1萬步的目標,比如孩子發燒了,我需要跟老婆說:「老婆,我今天還沒完成平安RUN,等我1小時回來後馬上送孩子去看醫生。」待會就有一巴掌過來!

第三,我其他運動不算,只能步行。比如我也喜歡運動,但天天步行覺得很枯燥呀,有時也會去打羽毛球、游泳、騎自行車等等,可這些運動都不能計算步數,那就意味著我去游泳回來之後還需要去步行1萬步......你以為老子天天運動得了,不用賺錢養家呀!

5、平安RUN作弊器

網路有個段子:別人睡前在玩手機,自己睡前在搖手機.....

為了保持誠實善良的心,我不能弄虛作假每天手動搖手機,我希望能有自動搖手機的神器。

於是乎,我馬上開電腦,找淘寶!找外掛!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

如果你購買了平安福(2019),牆裂推薦再買個刷步神器;

如果你看到身邊某些朋友每天都走1萬步,一定要點個贊,說不定他買了平安福(2019)。

————————

三、輕症責任

輕症種類:30種輕症;

可賠付次數:3次;

賠付額度:20%基本保額

平安RUN:標準一加1%賠付、標準二加2%賠付;

賠付間隔:無間隔

從基本大概參數來看,平安福2019相比2018多了10種輕症,整體處於中等水平,而且沒有賠付間隔,一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樣子。

但需要詳細剖析【10種高發輕症】與【25種必保重疾對應輕症】的覆蓋面才能下結論。

1、10種高發輕症涵蓋面

▲平安福的細節總是讓我驚嚇連連,雖然標榜輕症種類從20種升級為30種,實際上在10種高發輕症的覆蓋面上完全沒有變化。好傢夥,年年喊著升級的口號,最後又是炒著冷飯的心。

尤其依然沒有補充輕微腦中風、冠狀動脈介入術、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輕症責任,真的執迷不悟,不想再評論,用圖表達▼

2、25種必保重疾對應輕症的覆蓋面

▲平安福2019的輕症覆蓋範圍一塌糊塗,不僅缺失高發重疾對應的高發輕症,連慢性肝衰竭、單耳失聰、中度阿爾茨海默、中度帕金森等都不保。

所以我說買平安福的人大多不懂保險,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平安福?

——因為韭菜多呀!

大部分人對保險的認知不是「少」而是「負」,你能指望韭菜能幹出啥?瞧瞧中國股市就知道了。

————————

四、重疾責任

重疾種類:100種重疾;

可賠付次數:1次;

賠付額度:100%基本保額

平安RUN:標準一加5%賠付、標準二加10%賠付;

額外賠付:70歲前,每患一次輕症,重疾保額遞增20%;

平安福2019的重疾責任,真的很想找到一個優點,可是真找不到......

我知道罵人是不禮貌的,但忠言逆耳利於行,如果我能罵醒一個人,稍微不禮貌又怎麼了?

如果說平安福2019的輕症令人大失所望,那麼重疾責任這塊簡直無話可說、深感絕望。

1、病種增加就是幌子

名義上疾病種類增加到100種,實際上還是單次賠付。重疾疾病種類再多都沒用,主要還是看行業統一規範25種重疾,就算以後重疾種類增加到200種,凈是添加一些發病率接近於0%的病種有何用?

2、70歲後輕症發病不提升保額

很多輕症在70歲前與70歲後的發病概率是差距甚微的,而如今的人均壽命早已超過了70周歲,平安福(2019)依然除外70歲後的輕症提升保額功能,吃相好難看。

後面多加個平安RUN是用來獎勵我還是安慰我的?

患輕症後重疾保額能增加?你希望我患多少次輕症?萬一我先患的是重疾,再多的承諾都是空頭支票。

  • 我對你滿懷期待,你卻給我一坨便便;
  • 我把你當兄弟,你把我當老襯。

————————

五、可選附加險

1、附加長期意外

可能因為之前被罵太多捆綁銷售的原因,今年平安福2019終於取消了長期意外的捆綁銷售。

所以說罵人還是有用的。不過這個長期意外依然用的是2013版本,除了貴,沒有任何特點;保障期至70周歲,屬於消費型的意外險;30歲男,50萬意外保額,每年2500元,總保費50000元......

如今市場上不少意外險50萬身價只需要幾百元,而且還附帶意外醫療拓展非醫保用藥,何必買一個只有身故傷殘的平安長期意外功能?

2、癌症多次賠付

平安福2019為彌補單次賠付的不足,可附加惡性腫瘤多次,條款原文▼:

第一、觸發惡性腫瘤保險金的第一條件是首次重疾賠償必須是惡性腫瘤,如果被保險人首次理賠是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後遺症、終末期腎病等其他高發重疾,惡性腫瘤功能就沒有了,而且還沒有身故責任。

第二、還是需要滿5年之後才能進行多次賠付,這裡再次列舉惡性腫瘤的5年康復期概念。

五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表達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某種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複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複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所以,各種腫瘤根治術後五年內不複發,再次複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術後五年之內,一定要鞏固治療,定期檢查,防止複發,即使有轉移和複發也能及早治療。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療效的。

因此只要保險公司設置5年後再理賠癌症,就能大大降低理賠率,保證公司利潤與盈利。

平安福的惡性腫瘤多次賠付,第一次賠付後等5年,第二次賠付後再等5年......我還有幾個5年?

從概率上來看,首次確診癌症後存活5年後再確診已經是小概率事件,目前市場上惡性腫瘤多次賠付間隔期最少是3年,遠優於平安福的5年間隔期。

第三、防癌功能費率高

如果費率不高,可以添加一個防癌功能還是可以接受的,問題是這個惡性腫瘤功能貴出翔......

3、豁免功能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如今大部分重疾險產品都自帶「被保險人」輕症、重疾豁免的情況下,

平安福的被保險人豁免功能居然還要自己掏錢才能享受。

如此偌大的公司卻跟客戶計較雞毛蒜皮的小數,真的太難看了。

————————

六、平安福(2019)的費率

為了公平對待,在剔除所有附加險只保留主險終身壽險與重疾提前給付功能的情況下,平安福2019的費率水平在市場同類產品中又是否有優勢呢?

▲從費率水平來看:

平安福不僅僅是高於同業30%左右的水平,而且我也發現平安福每次升級都在暗暗漲價。

每年增加的保障內容並不是高發疾病,對於實際理賠率是沒有影響的,然而保費卻漲上去了,可謂是「加價不加量」。

————————

寫在後面

平安福此次升級的依然遵循老套路:

(1)只增加低概率保險責任

平安人壽的股東是幸福的,為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增加的保險責任都是低概率保險責任,實際上觸發理賠的概率沒有增加,對客戶有利的地方一直不升級不更新。例如:高發輕症與重疾多次賠付。

(2)產品形態更複雜

在重疾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設計越來越簡單的大環境直線,平安福(2019)逆勢而行的原因就是讓自己的產品形態複雜然後難以進行簡單對比,這是一種投機取巧迷惑大眾的戰術,也是一種很好的偽裝。

  • 可是,人傻錢多、韭菜更多,如果您能幸運地看到這篇文章,希望您能回頭是岸;
  • 避開平安福2019,躲開當韭菜的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