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閱君要聊一個話題:什麼纔是讀報紙的正確姿勢。

  這要從今天《浙江日報》第7版聊起,整版就一篇文章:《給網事留下“鐵證”》。如果粗粗來看,就會發現這篇文章介紹了全國首家互聯網公證處——杭州市上城區清泰街348號的杭州互聯網公證處。但如果細細來看,卻能看到少有人知的內容。

  藉着這篇文章,已閱君聊聊該怎麼讀黨報,順便就互聯網公證這個話題,聊上幾句。

  這篇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既然是從文章聊起,那就來看看這篇文章寫了些什麼?

  簡單來說,是關於解決四個問題的故事。

  第一個問題是:有家公司用VR(虛擬現實技術)頭盔,播放侵權電影賺錢,怎麼做公證?

  這是件麻煩事,因爲公證機構其實是個專設性的機構,它利用自己的公信力,來爲社會提供證明,是司法制度的一部分。

  所以,對公證機構來說,公信力極其重要,不能讓人產生一點懷疑。

  電腦、網絡抓盜版電影,可以截圖,VR設備可就沒辦法這麼抓了,畢竟人家只是個頭盔,怎麼截圖?

  第二個問題是皇冠級淘寶店鋪女裝設計師遇到的麻煩:辛辛苦苦熬了幾個通宵,才完成一個自己覺得滿意的設計,上線沒幾天,居然被其他店鋪抄襲了。

  著作權登記是種辦法,但時間慢,費用高,上過淘寶店鋪的人都知道,店裏可是要天天上新的!那麼大的量,那麼短的時間,怎麼來得及一個一個去著作權登記呢?

  ▍互聯網公證處辦事大廳。

  第三個問題是:虛擬店鋪怎麼確權?怎麼轉讓?

  舉的例子是“蘑菇街”店鋪,因爲按照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經營者應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既然登記,那就要確權了。但網上店鋪畢竟不同於實體店鋪,怎麼證明這個店鋪是你開的?

  第四個問題是:現在很多地方搞網絡投票,怎麼證明網絡投票是真實的?

  現在這段時間對電影《流浪地球》評分是否有假,網上吵得很厲害。光從這件事上,大家就會明白這其中有多複雜了。

  當然,這麼複雜、又充滿很多技術內容的問題,通過公證方面的創新,都解決了。具體解決過程,要用很多技術用語,聊起來就複雜了,已閱君這裏就不多說了。但能解決這事本身,就說明浙江在公證創新方面,確實到了相當的高度,也顯示了相關機構的創新能力確實很高。

  延伸開了,將看到第二個層面

  中國人有句古話:功夫在書外。其實讀報紙,很多時候,在報紙之外,才能見功夫。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在去年6月時,已閱君介紹過一件事,不是公證,但和公證方面的內容差不多。

  那是一起很小很小的案子,在杭州互聯網法院開庭。小到什麼程度?原告起訴的目的,是爲了要被告賠償4000元;案件受理費是多少呢?被告要承擔18元,原告承擔7元。

  很不起眼吧?

  但就這一個案子,關注它的人層次卻很高:法學專家、政府官員、投資圈。

  爲什麼?因爲這案子本身雖小,卻是全國首例對採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的案子。聽起來可能有點拗口,已閱君來解釋一下,那就是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法院已經開始認爲它可以當作證據了!

  這件事如果粗粗看上去,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如果再深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件事其實非常了不得。

  因爲事情一旦涉及到網絡,就有不小造假的空間。

  比如說,有人認爲別人向他借錢,關於借錢微信聊天頁面截下圖來,就可以當成證據,但現實中這並不一定,因爲現實中已經出現了某些軟件,可以通過它來僞造這類對話;

  再說一件大家很熟悉的事,你接到個來電,號碼顯示是你的某個熟人,真的一定是嗎?已閱君十多年前暗訪時,就在一間小屋裏,就看到有人在電腦上打開一個軟件,按照已閱君的要求輸入號碼後,已閱君的手機鈴聲就響了,上面顯示的就是剛纔輸入的那個號碼。

  所以問題就來了:凡是涉及到網絡,辨別真僞就不能按照原來的思維模式來走,法院爲什麼會認爲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是可信的呢?

  已閱君當天做了個簡單的原理介紹,

  這件大事,浙江早已瞄準!從今天杭州一起小案子,看浙江前途有多遠大!

  這裏就不再介紹了。

  從上面聊的這兩件事,想必不難看出浙江政法系統的工作人員敢於創新,敢於擔當,並且不斷與時俱進的一種精神。

  再從第三個層面來看,會有更多信息

  這還只是看一個新聞的第二個層面,接下來已閱君要聊第三個層面:那就是我們該怎麼看新聞,包括怎麼看報紙?

  進入互聯網時代後,各類新聞、信息進入了大爆炸時代。簡單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決定把朋友圈裏所有信息都刷完的話,他會發現:自己不休不眠,恐怕都無法把所有信息刷完。

  這些信息中,有的有效,有的無效。

  但人對信息的判斷,往往會偏向一條原則:奧卡姆剃刀原則

  什麼是“奧卡姆剃刀原則”?其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比如說和人談一件事時,剛一開口,對方就不耐煩:“你一句話講清楚!”相信再複雜的事,都能一句話說清楚,不願意多聽別人,就是“奧卡姆剃刀原則”的具體體現。

  但事實上,複雜的事往往一句話說不清楚。而人們也因之錯過了很多機會。

  只有善於甄別、分析的人們,纔會抓住機會。

  比如說,在去年6月,已閱君在“政已閱”公號上,發了那篇全國首例對採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的案子後,當晚有很多人來問:法學專家、政府官員、投資圈。

  因爲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他們發現了有用的信息或者機會。全國各地公證的量非常大,這個突破顯然蘊藏着巨大的機會。

  洗衣機最早如何發明的?是因爲工業革命後,人們衣物大量增加,女性家務勞動負擔增加,怨氣滿腹,夫妻矛盾頻發。如果光從表面現象,恐怕會得出一個結論:當時的女性脾氣較之於她們的前輩,要火爆很多;如果再從第二個層面來看,得出的結論恐怕是:紡織工業的進步惡化了家庭關係;但從第三個層面來看,恐怕就是: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那麼,從今天從《浙江日報》第7版這篇文章的相關報道中,比如說現在公證機構面臨着進入互聯網時代的種種挑戰,是不是也有人能發現其中也蘊藏着機會呢?

  這裏不是打小廣告,但建議大家去讀一下。

  “政已閱”絕大部分讀者是浙江人,浙江人向來有個特點:敢爲天下先。

  一方面,大家要浙江政法系統敢於創新點贊;在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甄別、篩選有效信息,讓自己的眼光更亮,使浙江人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能進一步延續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