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嗎?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人死。

一天過世172800人,每小時過世7200人,每分鐘過世120人,每秒過世2人。

你想過死亡嗎?

橘小電想過,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想過。

尤其是看着躺在自己身邊的姥姥,看着她隨着呼吸一起一伏的胸脯時經常發呆,會不會有一天我不會再看到她睜開眼睛。

但她會經常同我說“我快走啦”,每每她這樣說的時候我就將手邊的水果塞到她的嘴巴里,斷開她的話題。

但“死亡”這件事一到深夜便跑到我的腦海中不斷加深我對它的恐懼感,我開始想象自己死亡前的一年、一個月、一個星期、一秒在做什麼。

喝酒? 睡覺? 大哭? 逛街?

泰國導演瓦彭·坦榮瓜塔納利,圍繞着死亡這件事,他拍了一部《死於明天》

半紀錄片的方式,講述了7個死亡者生前平靜的一天。

一天過世172800人,每小時過世7200人,每分鐘過世120人,每秒過世2人。

這個龐大的數據,在電影的最開始,便已經告知了所有觀影的人。

而電影裏還有個死亡計時器,也在計算着一部電影看完後死亡的人數。

「死」這個概念,在被大大方方展示出來後,第一秒是震驚、第二秒是恐慌、第三秒是悲傷、第四秒是平靜···直到最後接受這個事實。

與其接受7遍死亡的消息,不如一開始就被告知他們終將死亡的歸宿,對於旁觀者而言,是一種解脫,也是用另一種高度看待死亡。

死亡究竟是什麼?

也許是再也沒有機會完成對未來的暢想。

四個花季少女的意外

四個花季的少女圍坐在一起嘰嘰喳喳的用星座預測自己人生走勢。

會出國、會做生意、會生孩子、會遇到那個對的人,她們計劃早晨六點離開去參加畢業典禮。

在此之前,四人結伴下樓買啤酒。然而其中一人被突如其來的卡車所撞,青春和人生戛然而止,連一點回聲都沒有。

第二天保潔阿姨如往常一樣,將房間內所有的雜物裝到了垃圾桶中,就像從未發生過一樣平靜。

一個死在證券所的男人

一名商人坐在證券行,長眠不醒,直到5個小時後才被人發現已經離世。

沒有情節沒有對話,只是一覺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在活着的人的眼中,他只是一個疲憊勞累的男人而已。

世界仍舊在轉、股市的數字依舊在漲,只是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了。

想要給弟弟拍張照片的姐姐

離開了八年的姐姐辭職回到泰國老家,拿着相機想要將所有看到的景物變成一張張照片,包括自己的弟弟。

鏡頭前的弟弟執拗的不肯笑一笑,無奈的姐姐也只能作罷;執意想喫生蠔的姐姐要拉着弟弟一同前去,對方以太擠爲藉口將時間安排在了後天。

可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哪個會先來,兩人匆匆見了一面待了一天後便陰陽兩隔。

安排在隔天的生蠔宴成了弟弟一個人的晚餐,而那張彆扭的照片成爲姐姐留給他最後的回憶。

先她一步的丈夫

一架飛往美國的航班失去聯繫,班機像謎一般的消失,搜救行動遍及各大海域但一無所獲。

飛機上的人是丈夫,他只是出差幾天而已。出差前,病房中的妻子照例對他的生活起居一一打點。

除此之外,話語中多多少少還摻雜着自己死後的囑託。

“沒有我,很多事你需要自己來”

“我剪你的指甲剪了一輩子”

“你的腳跟有點裂,記得用我給你買的腳霜”

妻子身患重病,一直在等待合適的心臟匹配,而他每次出差,她都會看做是生前最後一面對待。

他說:“沒有你,我要怎麼活?”

她說:“沒有我,你要怎麼活?如果我死了,沒有人提醒你”

她一邊給他剪指甲,一邊擔心自己去世後,都可能到沒有辦法轉世,會變成鬼在這裏盯着丈夫。

丈夫口氣輕鬆地說:“好啊,這樣我就不孤單了”

誰能想到,這是丈夫說的最後一句話。

因死亡,她成了最幸運的那一個

著名泰國西班牙混血女星法李達費南德茲,被一輛轉彎急停的車輛撞倒,當時她正下車幫忙因車禍受傷的路人。

車禍的消息瞬間就傳開了,在拍攝間隙的聽着周圍工作人員的討論,一直悶頭喫着東西。

從剛開始消息不確定時輕鬆喫東西的狀態到車禍確定後無法抑制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的死給她造成了巨大的震驚。

但她的死,也讓梅拿到了品牌大使的工作。

平靜—悲傷—歡悅,她爲她的死難過,卻也爲自己順利拿下代言人的工作開心,一切情緒只發生在短短幾分鐘之內。

因愛,他選擇跳樓

的朋友在臉書上po出鄧在當天晚上自殺前傳給他的消息:

請告訴我所有的朋友,我對大家都很感恩,我很抱歉如此自私,不想再打擾大家了,一切沒了我會更好,每個人都盡力了,我在這世界太脆弱了,一切又好難,這是我唯一能夠勇敢的時候,再見我的朋友。

自殺前的鄧曾去找女友,想聽她說一句“我愛你”卻遭到了拒絕,甚至這段對話都沒有見到門內的人。

許是這樣的迴應讓鄧心灰意冷,蒙上了自殺的念頭,當晚便選擇了最有效的自殺方式中的第七種——跳樓

一個音樂家的自然離去

資深音樂家在春蓬省的家中,寧靜死去。

夏日、蟬鳴、微風

愜意的躺在女兒腿上接受按摩的老人,享受着沒有訊息、電話轟炸的自由生活。

在按摩中睡着了的老人,翻了個身,便安然離世,沒有掙扎和痛苦。

七個故事已經講完,或許死亡有了什麼理解嗎?

依舊沒有,只是死亡這件事在電影中,被處理成了一件件稀疏平常的小事。

不同於常日包裹着悲痛的意義,原來有時死亡也是一件欣慰的小事。

村上春樹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爲生的一部分永存”

電影結束,左上角顯示,整個觀影過程中已經有84442個人先後離世。

所幸,我是這8442人之外的人,還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你。

我們仍舊幸運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死亡無可避免,重點是在你死之前,你的人生是好是壞。

縱然世界上有「命運」這一說,但命運只能決定死亡的長度,而不能絕對大多數人生命的寬度。

在日本老人中,流行一種打油詩,她們稱之爲「銀髮川柳」

她們把自己的衰老變成了生活中的調侃,好笑又心酸。

人老了,打個噴嚏,都要賭上性命。 ——佐藤和澤 83歲

那個醫生,以前教我養生,竟然比我先死了。 ——森田志郎 79歲

白內障手術後,看到自己的老年斑和皺紋,嚇了一跳。 ——村川清嗣 71歲

久違的朋友,打來電話說,你還活着啊! ——倉員悅子 84歲

拍了遺像,說我笑過頭了,不讓用! ——神谷泉 50歲

明知自己的人生開始進入倒計時,但積極地生活纔是對死亡狠狠地豎一根中指所應有的態度。

最後一句:

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所以,做自己愛做的,其他的都可以去他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