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張

是機器,就總有會出現故障的一天。

就像飛機、汽車和輪船等會出現各種毛病以外,人造衛星的故障也沒少發生。

據統計,自1957年截至2018年,就共有8378個人造物被發送到太空。

而人造衛星則是人類發射數量最多的航天器,佔90%以上。

現代社會已離不開衛星系統,天氣預報、定位導航、廣播電視直播等的背後都由衛星技術支持。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2張

自1957年首次發射以來,每年射入太空的人造物數量

然而,航天工程又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類型各異的故障是一個都沒落下。

衛星造價不菲,在上天之前航天專家會制定許多應急方案,以應對各種意外的發生。

例如,通過一些地面的遙控指令等進行補救。

但都說了是意外,衛星升空後肯定會有一些難以補救的狀況發生。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3張

自1957年開始,太空垃圾數量也開始飛速增長

由於技術原因,一些衛星還沒能進入軌道就成了太空流浪漢,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

有的衛星軌道是對了,但卻因為零件的損壞也無法正常服役。

而在地面上的人類,只能看着它們燃料耗盡,並逐漸墜入稠密的地球大氣層。

如果幸運點燃料未耗盡,人類還能控制其軌道的擡升到達離地球4萬公里的“墓地軌道”。

這樣,這些被遺棄的衛星就可以避免與在役衛星相撞,也算是“善終”。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4張

《地心引力》劇照

但事實上,有些衛星還是能搶救一下的。

那些還能用但又沒派上用場的衛星,就靜靜地遊盪在地球邊緣,等待人類救援。

一般來說,遠在天邊的衛星出現故障,是不會進行更換或維修的。

即便每顆人造衛星造價都是以億起算的,但搶修的成本可能會更高。

不過,對一些價值連城、或具有特殊意義的衛星就值得去拼一下了。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5張

國際通信衛星6號

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國際通信衛星6號”,就是無數“太空流浪漢”中的幸運兒。

權衡利弊,救它可比放棄它要劃算得多。

而說出來讓人難以置信,為了拯救這顆衛星當時還上演了航天史上宇航員首次徒手抓衛星(也是唯一一次)的驚險橋段。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6張

國際通信衛星公司推出的第一個衛星“早鳥號”

為了滿足各國通信需求,上世紀70年代起通信衛星的數量就不斷激增。

而國際通信衛星6號(intelsat 6),則是由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發射的系列衛星,共有5顆衛星。

然而,intelsat 6系列衛星的發射並非一帆風順。

其中第二顆送上天的衛星intelsat 6-F3,就是最倒黴。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7張

大力神3運載火箭

當時,負責intelsat 6-F3上天的是大力神3火箭。

但在發射升空後,由於箭上計算機軟件和接線設計失誤,火箭的第二級沒能與上面級和衛星的組合體分離。

萬幸的是,intelsat 6-F3本身並沒有任何損壞。

在衛星中心的指令下,intelsat 6-F3從近地軌道順利進入了軌道高度為480多公里的停泊軌道。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8張

但即便如此,國際通信衛星公司還是面臨著幾億美元的損失。

因為按照原定計劃,intelsat 6系列每顆衛星的通信容量為24000個雙向話路和3個電視通道。

採用數字線路倍增設備,雙向話路還能達120000個。

這通信容量,在當時是最大的,每天都能為國際通信公司賺回24萬美元。

役期13年,能帶來的利潤是巨大的。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9張

intelsat 6-F3衛星

但現下無法正常服役的intelsat 6-F3,卻只能在太空中漂泊流浪,完全就是一塊廢鐵。

而全球的通信迫切需求,就擺在眼前。

另外,重新發射一顆新的通信衛星,費用就高達2.7億美元,另外還需兩年時間。

於是,國際通信衛星公司便找到了NASA商討如何搶救一下這顆衛星,以實現“變廢為寶”。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0張

航天飛機,從左到右: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探索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

在美國航天飛機還未退役前,回收和維修衛星這項任務就能靠航天飛機來執行。

例如,航天飛機可以把故障的衛星抓回,在航天飛機敞開的貨艙內就地修理,然後再送出去繼續工作,又或者由航天員出艙修理衛星;

若故障不能就地解決,航天飛機還能將衛星帶回地面大修,最後再發射上天。

對intelsat 6-F3而言,回收費用大約只需1.47億美元,這確實比重新造一個衛星要便宜得多。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1張

“奮進號”航天飛機

當時,“奮進號”航天飛機便接下了拯救intelsat 6-F3衛星的任務。

1986年1月,“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凌空爆炸,7位宇航員當場殞命天際。

“奮進號”,便是替代挑戰者號的新一架航天飛機。

1992年5月7日,拯救intelsat 6-F3衛星的任務,正是奮進號的處女太空飛行。

而在這之前,宇航員們也進行了為期兩年之久的模擬訓練。

但誰能沒料到,這首次出任務“奮進號”就需歷經磨難,拯救實況和想象中有些不同。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2張

“奮進號”航天飛機與七名宇航員

5月10日,奮進號與intelsat 6-F3衛星在近地軌道會合,並一起以2.8萬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飛行。

按照計劃,奮進號需要用特別設計的機械臂將衛星抓回航天飛機內。

之後,再把固體火箭推進器裝好就能把衛星送上預定的地球同步軌道了。

但在這之前,還需要宇航員出艙將(長為4.5米重72千克的)捕捉桿插入衛星底部的結構環。

只有這樣,才能讓衛星被捕獲並固定在機械臂上。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3張

作業宇航員皮埃爾·索特在機械臂末端嘗試用捕捉桿固定衛星

然而到了5月11日,奮進號始終沒能將捕抓桿固定到衛星的地步。

即便intelsat 6-F3已在地面控制指令下減速,但其每秒自轉一週的速度依然讓人吃不消。

再加上4噸的體重、3.6米的直徑,intelsat 6-F3衛星就像一個在太空中高速旋轉的巨大陀螺。

在艙外作業的宇航員皮埃爾·索特(Pierre Thuot),數次感到自己的控制的捕抓桿已觸碰到衛星了,但仍然無法完成固定動作。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4張

皮埃爾·索特(Pierre Thuot)

雖然在地面上已經過無數次的模擬訓練,但太空的實際情況卻比想象中的復雜。

在真空狀態下,變得更硬的宇航服使索特行動更加笨拙。

前後經過三次失敗的對接,索爾已經筋疲力竭,只能無功而返。

要知道,奮進號上儲備的燃料是有限的。

當時燃料已經所剩無幾,如果繼續以老方法很可能還是功虧一簣。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5張

無奈之下,專家團隊才動了這麼大膽的念頭——同時派3名宇航員出航,直接用手去捕獲衛星。

其實想要以人工的方式捕獲這只太空中的“巨大陀螺”,是極其冒險的。

首先,宇航服很有可能會被高速旋轉的衛星劃破。

而宇航服被劃破的口子一旦超過0.6釐米,宇航員將性命不保。

若是航天飛機因操作失誤而發生碰撞和損壞,也都將是災難性的。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6張

奮進號首次發射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這還是奮進號的處女航。

如果任務失敗也將成為NASA的又一黑歷史,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相對機械捕獲,人工捕獲也是最後的辦法了。

“讓我們去吧”,幾位宇航員決定進行最後一搏。

經過三個多小時候的準備工作,三位宇航員才先後走出航天飛機,並用固定裝置穩穩地站立在了艙外。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7張

艙外的三位宇航員

而這三位宇航員,整整用了一個多小時,才使高速旋轉的衛星停了下來。

在這之後,機艙內的宇航員便立刻操控機械臂將衛星移回艙內。

當晚,他們就給衛星裝上了11.5噸重的固體燃料推進器。

5月14日,重新獲得動力的intelsat 6-F3成功進入地球同步軌道。

就這樣,intelsat 6-F3開始了正式的服役生涯。

盡管比計劃中少服役了兩年,但它早已賺回當年搶救的費用,並創造了超出其本身的價值。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8張

奮進號航天飛機

其實說來,航天飛機在太空維修上的功績還真不少。

比徒手抓衛星更有名的,其實是1993年“奮進號”對哈勃空間望遠鏡執行的首次維修任務。

而自1993年維修之後,航天飛機又分別在1997年、1999年、2002、2009年執行了4次哈勃望遠鏡的維修。

前後5次維修,航天飛機已為哈勃望遠鏡五次成功續命。

為了拯救價值不菲的衛星,宇航員上演太空徒手摘衛星的驚險劇情 新聞 第19張

1993年,對哈勃進行的第一次維修

但可惜的是,綜合成本、效益和安全性等各方面原因,2011年美國所有航天飛機都已經退役停飛了。

而哈勃望遠鏡,也將隨着航天飛機的離去結束幾十年的任務。

哈勃再次出現什麼大故障,就沒人能夠上天為其排憂解難了。

目前人類也隨着航天飛機的退役,暫時失去了軌道維修的能力。

若想讓自家昂貴的航天器不變成一塊太空垃圾,就只能在地面上檢查得更加仔細了。

*參考資料

Andy.How many satellites orbiting the Earth in 2019?.pixalytics.com

費雅佳.國際通信衛星6衛星已全部入軌.中國航天[J].1992

劉登銳.奮進號在太空拯救衛星.國外航天[J].2002

ROBERT W. STEWART.3 Astronauts Grab Marooned Satellite in a Dramatic Rescue : Space: The manual capture is biggest step in an hours-long procedure to retrieve the craft. The crew is to bring it into the shuttle's cargo bay to attach a booster rocket.1992.05.14

甄生斌,劉濤.航天飛機漫談.中學物理教學[J].2001

志豪.對航天飛機退役的反思.國際太空[J].20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