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主讲人Angel小右右。这里是「日系推理文学发展史」,咱们会聊聊日系推理的发展经过,期间会穿插推理作家,还会介绍推理小说。

P.S发公众号的时候脑子抽了,标题打成8了,实际上是第九篇才对。

上回书说到:乱步先生在成名以后不断地试作短篇,在怪奇的短篇之中,江户川乱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这一期,我们从他试水长篇小说讲起,本文将以乱步先生的第一、二篇长篇小说为例,以客观的角度观察这位日系推理小说之父。

从多角度解读乱步先生的推理小说

1926年,江户川乱步的创作从短篇侦探向长篇过渡。这一年的2月,乱步先生开始了《在黑暗中蠕动》的长篇连载。小说和普通的推理小说并无多少差别,恐怖怪奇的案件先跑出来,然后开始解谜。

可是这本小说却在解谜上打了好几个马虎眼,有好些硬伤的存在。但是和他的短篇一样,读的都不是里面的推理,而是里面的猎奇。实际上,在本作中,或者是本作稍前一些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出乱步先生陷入了猎奇深渊之中,并且迷恋得无可救药。

关于这本书先不再深挖,我们先来看看他在1926年的11月在《新青年》上连载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帕诺拉马岛绮谭》。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不是人间天堂却胜似「人间天堂」的地方,这座岛上流淌著各种不为人知的邪恶。悖德、肉欲、血腥、扭曲的人性,是这本小说主要的基调,而岛上那些巨大的人工艺术品,则是乱步先生所塑造的理想国,是虚幻的写照。

理想之城

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梦幻国度中,乱步先生透露出了他对其中事物的向往。比起塑造者,他更像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不断地观察著其中的人物,在脑子里不断地构思光怪陆离的故事。

《帕诺拉马岛奇谈》新星出版社

如果说乱步先生前面的短篇还可以解读出以绮丽的眼光描述人性中的黑暗,那么,在1926开始,他的作品中就都充满了乱步先生对于「情色·怪奇·无意义」的执著。

谓的「情色·怪奇·无意义」,是一种除学术文化以外的精神食粮。

《Island of Lost Souls》(1932)好莱坞的后表现主义

它的形成也受到一战后的欧美地区的文化冲击的影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好莱坞电影之中包含的大众文化。这一点其实相当好理解,岛国在思想封闭了这么多年后①,受到文化的一次次冲击,造成了本土文化被稀释,外来文化被改变的格局。再加上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传媒形式,使得精神解放和社会桎梏被同时无数次提及。

岛国在思想封闭了这么多年后:参考【日推发展史】第一期的闭关锁国部分。

相对于昂贵的影视传媒,文学传媒更代表了当时人们精神解放与思想受限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异想天开的小说能从各种方面映射出大众文学的倾向。

所以在乱步先生的短篇以猎奇写人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之后,他开始将他脑子里的那些猎奇的基调写出来。与此同时,影响著日本的大众文化的还有竹久梦二的美人画、「猎奇与无意义并存」的某种美学风格的创始人谷崎润一郎等等。这些「无意义」的文学的出现,是当代人对精神对科学对古今传统冲击的探讨,也是在对冲突中的社会规矩,不可名状的科学窥见的真实等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竹久梦二的美人画,感兴趣的各位可以搜搜看他的故事

《在黑暗中蠕动》和《帕诺拉马岛绮谭》这两篇小说之中,恰恰就很好地说明了「情色·怪奇·无意义」这些词语的存在。即便是谜面的线索,乱步先生也十分宽松,剧情可以十分快速地进行一个反转。

在《帕诺拉马岛绮谭》所描绘的人工艺术,其实也是乱步先生的兴趣所在。他对情色和猎奇的文化也相当的感兴趣,就好像所有人都是被规则所束缚住一样,只有在想像中他才能够放开自我,畅谈各种事物而不必担心受到规则的唾骂。

何谓艺术?何谓色情?

不仅如此,乱步先生还曾与画家岩田准一一同研究过少女癖、异装癖、人偶癖、性虐癖等在当时人们完全羞于交谈的东西。即使是现今我们都看得比较开的同性别取向,在当时也是被视之为异类。这些与「真善美」所不符精神,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当事人害怕与社会格格不入而避而不谈。

异类无论在哪里,都是第一个被排挤的对象。乱步以他的手写出了这些异象,满足了人们探求异象的好奇心的同时,告诫人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这种现象。

人偶癖

实话说,日本在1930年前后所推崇的大众文化大部分都是这类「情色·怪奇·无意义」的文化。但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讲,它提供了很多新奇的角度去解读人,去了解人。

二十世纪初期,医学也才刚刚发展,包括了性取向异常、特殊癖好等的怪病一时不为人所知,容易被当作异端而发生种种悲剧。这些文化无意义就在于他对精神文明思想建设毫无作用,因为它不真不善不美。但它的意义正在于它的无意义之中,人们通过这类文化补充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和看法,精神世界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中解开了桎梏,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品对人的主要影响。

虽然对这类「情色·怪奇·无意义」作了一番解释,但是并不是说明这些文化中就不含有糟粕。单纯强调情色、猎奇的作品,不仅对人毫无益处,还容易将人引导到内心深处黑暗的深渊中,小黄书等色情小说正属此列。

当然随著时代发展,色情的传播载体已经发生改变

尽管如此,乱步先生的小说比起强调色情带来的感官刺激和强调猎奇带来的生理感受,它更多的是在大众所追求的文化之中构筑自己的一番世界。

在那里,人性永远是捉摸不透的东西,即便是娇弱的女子,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心理疾病或怪癖而痛下杀手。只是在1926年以后,病得极端的人性更为明显。像是在《在黑暗中蠕动》中所描写的食人现象,实则是通过描绘这种乱象,表现在其背后人们所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在阅读他前面的短篇的时候,兴许还能看到人性的善与恶之间的挣扎,那么我们在阅读他在1926年前后的小说时,读到的就只有直坠黑暗的恶。乱步先生一直毫不避讳地将人心中所隐藏的恶意用文字一点一点地描写出来。「现世是梦,唯梦为真」这八字真言是他的一切。他在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撇开了世俗的困扰,构造了一个个理想的国度。但他理想的并非罪恶,而是将罪恶看穿的睿智。

上一期我们分析了乱步先生短篇里的为描写人性而辅佐的色情与猎奇,这一期则是在社会背景等方面客观的看待这样的文化。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在精神上的匮乏程度,他们需要精神食量,就如同人们喜欢读恐怖小说来追求精神上的刺激一样。

乱步先生的作品始终没有背离本格和变格的推理,即使是恐怖,他也有一番自己的解释,但更多的是如梦如幻的解释,就像是《聊斋志异》等小说一般,写的是事,折射的却是人。

我们现在再去拾取当年他的小说一看,也许只会觉得无聊,或者又是会觉得其中描写的内容过于离奇而一笑了之。那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起他所处的时代还要开放,我们的阅历和当时的大众阅历也有了成倍的增长。但是毋庸置疑,在当时,乱步的小说成为多数人排遣精神寂寥的食量。

但是,新旧文化的冲突之下,一些弊病一旦被挖掘到公众的视野,便会有人维护,有人抨击。我们现在如此,当时更是如此,何况乱步先生了解的人性更多,了解的病理也更多,即使是当时不受待见的同性恋,乱步先生也毫无贬斥之意。正因如此,他的小说在被某些人捧为神作的同时,也因为其中的内容可能引起的社会混乱而被人攻击。

而这,也是下期要讲的故事了。

今晚的夜推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各位晚安,祝好梦。


注: 如果从写作手法上再分析,乱步先生的文笔是前人甚至大部分后人都不可及的。文字间浸满了不一样的味道,就如同爱伦坡的小说一样,即使是过去了两百年,也鲜有人在意境勾勒上到达这样的地步。


喜欢的话,请关注 公号右趣乡(Wechat ID: xiaoyouyou_321)看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