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大部分的攝影工作者,要麼是單位本身就配備暗房,要麼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簡易暗房。

當然,這種簡易的暗房可以簡易到在只需要將衛生間換一個紅色的燈泡,然後能放進一張小桌子就可以。

在小桌子上面能一個放大機和兩個可以容納A4紙張大小的託盤就可以做到。

更為理想的是能有一個浴缸,至於浴缸的作用在一會的黑白照片製作流程中會提到。所以他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放印的,不過針對那些大尺寸的作品還是要拿到專業放印的店鋪去完成的。

自己做暗房,好處在於對於攝影者來說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可以直接控制影像呈現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並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來放印照片。另外,對於當時剛開始接觸攝影的人來說,觀看影像在相紙上因為藥液的浸泡逐漸顯影到最終成像的過程是令人激動和興奮的。

下面我就來說一下如何將膠片上的影像投射在相紙上再到最後以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受眾的過程吧。

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一個過程,那就先從黑白膠片沖洗開始,大致需要經過以下流程:

顯影的條件、程序

條件在於控制好藥液的溫度、顯影的時間、搖動顯影罐的方式。

沖洗流程為,顯影、定影、水洗、乾燥。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些人會準備專門針對膠片沖洗的乾燥箱。在膠片定影水洗後,用專門的膠片清潔泡沫清理膠片表面水珠後直接將膠片懸掛在乾燥箱中。當然,在顯影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顯影液的溫度變化會對顯影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

2.顯影液的濃度高低對於底片的反差及顆粒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3.顯影的時間長短對於膠片的密度、反差,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顯影時間過長,與放印照片同理,膠片表面會形成灰霧效果。

4.膠片顯影時對於顯影罐的晃動決定了影調的反差,晃動過於頻繁且過快會使影像反差大。

現在來說說黑白影像的製作流程

一.印相工具

黑白放大機、玻璃板、託盤,夾子。

二.流程

1.在每次放印前建議做好放大機、底片夾、玻璃板、託盤及工作臺的清潔工作。

2.對於相紙的選擇,雖然相紙的型號分為0-5號,但最為常用的卻是2號和3號。並根據底片的薄厚來選擇相應的相紙,就好比薄底片因為不能長時間曝光所以建議使用高反差相紙來放印。

3.為測試曝光量應先用試條進行為期10~15秒的曝光測試,以便達到理想的放印效果。

4.如果底片某一位置在正常曝光時間仍顯得曝光不足,應採取局部遮擋加光的方式避免整個畫面因曝光時間過長產生灰霧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放大機不能一直開啟,這樣會對鏡頭有一定的損害。

5.顯影

6.停顯

7.定影

8.水洗,這也是在文章開篇我說過如果簡易暗訪中有一個浴缸是最為理想的道理,在定影后可直接將照片丟入灌滿水的浴缸。

9.也就是最後一步,乾燥。

2018年5月16日,我飛到了延安市,參觀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當時的老照片,那麼,這些1930年代的老照片都是怎麼拍攝和製作的呢?

吳印鹹大師,中國最偉大的攝影大師之一,為記錄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吳印鹹大師組織編寫了一整套攝影入門圖書,發行量巨大,這套書第一版是1950年代發行的,我爺爺,我父親,我,都是靠這套叢書開始學習攝影的呢!

那個時候,延安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非常簡陋的,如何把底片放大為照片的呢?我看了吳印鹹大師的回憶錄,他是這樣說的,具體如下:

一、在太陽下搭個帳篷。

二、在帳篷裡面,擺放好自己製作的一個放大機。

三、把蔡司相機的鏡頭擰下來,安裝到自製的放大機上面。

四、把底片裝入放大機。

五、把相紙放在放大機最下面。

六、把放大機的最上面開個孔,從帳篷頂上開個小洞,陽光就可以進入放大機鏡頭,底片的影像就可以投射到照相紙上面了。

七、經過曝光之後,沖洗照相紙即可。

你看,沒有電,沒有電燈泡,是不是也可以放大照片呢?採用日光暗房啊,我們的老前輩們是不是很機智呢?

當然,如果只是印象就更簡單了,只要把底片放在照相紙上面,在帳篷裡面,開個小口快速曝光就可以呢。

印象比放大簡單和容易多了。

1950年前,照相館用的大多數都是大型座機,採用玻璃底版,那個年代,很多時候,只能印象,不放大照片的了。

這個玻璃底版,用完了,清洗乾淨,沖洗塗上感光乳劑,可以反反覆復重新利用的了。

因為是印象,就簡單多了。

放大機,現代的先進放大機,價格不便宜啊,延安的老前輩們肯定是買不起的啦!

在1970年代以前,放大照片,其實一直都是比較高級的技術和工藝呢!

再說呢,大照片,也貴啊,有多少人消費的起大照片?

你翻開以前的老相冊,是不是都是很小的照片呢?

這些很小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印象得來的,不是放大得來的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