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不知道你是否也有相同的经历:你打开微博,在热门微博中,看到了一些你并不赞同的言论,于是评论了几句反驳,没想到这几句评论却招来了其他网友铺天盖地的谩骂。次数多了,你就不想再发表言论了 - 既是不敢发,也是不想发。

网路舆论带来的疯狂和暴力,你已经见多,对这个集体的看法也越来越负面。你甚至觉得,这样一个混乱的群体,你不参与其中才是保身之道。

但是,保持沉默就是好的吗?

这个系列的三篇文章,我们将试著讨论三个主题:乌合之众的本质,集体形成的原因和理性者的责任。看完它,你也许会产生以往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你为什么沉默(一)

无意识宣泄:乌合之众的本质

1

一个集体是什么样的?

是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老师站在讲台上教育大家要团结友爱,包容鼓励,一旦融入,就会让人感受到无限幸福的美好存在吗?

这种对于集体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中却时常被打破。特别是在网路上,集体的形象往往显得理智全失,感性过度。在今天的微博上,评论转发过万,早就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有趣的是,在那些热门微博下,点开评论,几乎每一条都在表达一模一样的意思。下拉再下拉,总算见到一条观点不同的,又大概率被其余的网友围攻。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热点的评论都是被格式化的。

前不久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桥事件,可谓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舆论风暴。事件突发时,人们对女司机口诛笔伐,紧接著,舆论的批判对象又转向了救援队。随著后续报道不断跟进,网民们才发现他们骂错了人。虽然真相大白之后,也有不少人向他们道歉,但是想起之前那疯狂的攻击和谩骂,还是不由得让人一声叹息。

在今天的网路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事件。

数万条评论,几乎每一条都在表达愤怒;理性表达的权利被剥夺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声音被淹没了。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许多人就根据道听途说和自己的主观臆想,随意冲动地发表意见,发泄情绪,然后又形成了趋同的反应。

这些网路事件,似乎隐射了1895年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及的群体的特性:思维退化,非黑即白,想像丰富,无视真相。个体一旦落入群体,就会落入失去理性的危险中。网路这个集体似乎也难以逃脱这个规律。

2

与传统集体可能来带的那种磨拳擦踵的实质性的暴力和混乱相比,集体在网路上的暴力来自语言。不明真相的网民在只顾发泄自己的情感,常常发表出毫无根据又伤人的言论。

这些言论是恶意的吗?往往它本意是为了鸣不平。但如果说他是善意的,它又在肆意宣泄的过程中伤害了人。群体的表达,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他纯粹是情绪的发泄和表达,罕有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混乱的无意识

在精神分析的语言中,无意识的基础来自本我(the id),包含著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本能,其目的就是发泄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在生命伊始,人的本我不受约束。英国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指出,人性本能中含有原初的攻击性(aggression),而婴儿的特质之一是漠视(ruthlessness)。虽然这个中文辞汇显得十分冷感,但他的本意是为了表达人在婴儿时期毫无规则,不被制约的原始而狂热的本能。唯有经历了后天的教育,人们才慢慢学会用被文明接受的方式去控制本我,使人不至于只为了满足本我而破坏人类社会的规则。

在漫长的后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看似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本能,却也时时遇到让本我中的暴烈本能被发泄出来的情况。

对于勒庞来说,身处集体,就是催化这种发泄的情况之一。他认为,在一个集体中,个人的特殊的后天习性会被抹杀,他们的个性也会消失,而在每个人身上都相同的无意识的基础则显露出来。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成为集体,他们就从文明人变成了婴儿和野蛮人。

3

集体有什么魔力,让人从文明人变成野蛮人?勒庞提出了三个原因。

首先,当个人成为了集体成员,他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感,让他敢于去对抗理性的约束。这是一个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逻辑:人越多,力量就越大。这种想法或许来自人类早期极度依赖体力生存的种族记忆。在精神领域,集体代表著某种权威的力量。当一个集体失去理性开始走极端,意味著权威允许了原始野蛮的行为,失去了管制,人本能的部分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因此在集体中,一个人变得他敢于听从某些本能的要求,而不是用理性的思维去行动。

第二,在一个集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有极大的感染性。一旦有一个人表露出了某种情绪或观点,其他成员就极有可能受到感染,作出相同的表达。

第三,处在集体中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有时同单独的个人所具有的那些特性完全相反。 比如,有些人在集体中时会无比狂热,但可能日常作为个体相处时他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

在一个暴烈的集体中,这几点相辅相成,很容易就使个体失去了理性,成为了集体中盲目而冲动的一份子。他失去了原本的个性和判断力,和其他千千万万与他一样的个体,共同组成了「乌合之众」。网路作为作为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与现实社会相比约束力更小,管制更加宽松,又能同时承载数量极大的成员。无疑,这是一片滋生「乌合之众」的肥沃土壤。或许很多时候,网路舆论也是一把正义之剑,谴责了确实的不公和罪恶,监督了社会秩序,但是本质上,这些正义之词和偏激的言论一样,是失去理性的情绪宣泄。至于这种宣泄的结果是好是坏,也许只能交给命运了。

这一期的文章中,我们看到所谓的乌合之众,其根源来自人的本能。那么,人又是为什么放弃放弃理智和文明,形成集体呢?

下一期,我们将通过另一位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的理论,向大家展示集体形成的原因:不是暴力,不是混乱,集体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爱。

weixin.qq.com/r/PxwMFGT (二维码自动识别)

GazE凝视

专业心理科科普。凝视世界,了解自己。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