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無疑是2019全國兩會上最受媒體關注的代表之一。3月8日,他接受了一次境內外46家媒體的集體採訪,面對中外媒體記者的圍追堵截,曾慶洪表現得從容、謙和、自信,這似乎與廣汽近幾年的飛速發展不無關係,中國汽車報記者也搶到了一次提問機會,聽曾慶洪迴應了汽車業擴大開放面對的競爭問題。

  減稅降費驚喜滿滿 國企改革重點是體制機制改革

  “今年車市銷量的確下降得比較厲害,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拉動消費,特別是通過減稅降費拉動消費。我認爲系列利好政策會促進汽車消費進一步提升。”曾慶洪認爲,增值稅降低3個百分點,降費包括電費下降10%,企業負擔會大幅下降。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繼續實行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這些利好措施,不僅會拉動內需、有利於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還將促進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除了普惠性、結構性的降費並舉,還有降費和其他相應的降稅費措施,可謂驚喜滿滿。”曾慶洪用驚喜滿滿形容政府工作報告帶來的“大禮包”。“增值稅降低3%,按照2017年廣汽600多億元的納稅額計算,將有20-30億元的降幅。這對企業是非常有利的。”不過,曾慶洪也提出,減稅要能夠簡化到終端消費,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拉動消費,實現良性循環。這兩年,曾慶洪都提交了與稅收優惠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在消費環節降低消費者負擔。“現在既有消費稅又有消費購置稅,這兩個稅種是有部分重疊的。希望能減一點。”曾慶洪希望能對上市公司期權激勵、個人所得稅方面進行改革。

  曾慶洪認爲,當前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而國企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最重要的。廣汽近兩年也在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曾慶洪介紹,廣汽工業、廣汽股份都已經進行了機構調整,機構、領導都壓縮了一半,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在機制方面,廣汽是第一家實行職業經理人改革的汽車國企。從去年12月開始,廣汽對總經理、副總經理的聘任實行市場化管理,包括薪酬也和市場接軌。“我們相信市場化,好的競爭環境可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曾慶洪說。

  技術讓中方在擴大開放後不失信心

  擴大開放是我國發展的總體趨勢,特別是外商投資法就是要促進外商投資、擴大開放。“外商投資法的修訂,對我國的擴大開放、促進金融投資和外商投資,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曾慶洪表示,汽車行業股比放開、關稅降低爲國內車企帶來更大競爭,但大家完全可以通過競爭提升技術、提高工藝、降低成本、共同進步。

  曾慶洪認爲,關稅降低最大的影響在高檔車領域,對大部分中國品牌的車型影響不大。關稅降低後車輛價格下降,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消費者。

  關於股比放開對現有合資企業的衝擊,曾慶洪表現得一點都不擔心。他介紹,廣汽目前與本田、豐田、菲亞特和三菱都有合作,對方都表示,對在中國的投資有信心,要進一步深化與廣汽的合作,加快速度。“秉持雙贏的原則,我相信中外合資,雙方都會受益。”在合資方面,廣汽和合作方優勢互補,廣汽豐田導入了廣汽的新能源汽車。“以前,合資企業就是外方導入技術,現在中方也有技術導入,大家的合作會更順暢。”有了技術,中方完全不必擔心外放要求擴大股比,所以技術纔是信心的真正來源。

  產品是銷量的關鍵,好質量、合理價格、滿意服務一定能贏得市場。曾慶洪強調:“大家對國內的產品製造有懷疑,但實際上,中國品牌汽車已經具備了競爭力。”他認爲,現在國內車企處於質量同質化的階段,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裝備業有了很大發展,汽車從設計到製造早已不是當初的概念。當被問及,廣汽之外國內車企哪些車企比較前衛時,曾慶洪非常坦誠:“國內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國車企佔了90%,一汽、上汽、北汽和長安都做得不錯。”

  談到出口,曾慶洪表示,儘管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廣汽在美國的項目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是廣汽傳祺已經出口到了16個國家和地區。 “當時我們在美國招商,美國前10家的經銷商,6家都來了,200多人蔘加我們的招商會。”他表示,出口美國,廣汽會在合適的時機,根據市場需求訂單決定。曾慶洪強調,不能爲了出口而出口,出口一定要在質量、服務等方面都做到滿足當地消費需求、符合法規要求,確保出口到每一個國家都成功。

  新能源汽車跟穿鞋一樣,合適的最好

  “現在大家都擔心特斯拉降價、在中國建廠會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衝擊。但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盈利空間很小,大家都不賺錢。”曾慶洪表示,廣汽最近推出的Aion S,有續駛里程510公里和630公里兩個版本,價格分別爲14萬元起和16萬元起,這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價格。同時,廣汽有全球領先的工廠,生產體系全球領先。“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要找到結合點,靠質量價格和競爭力搶佔市場,而不是越貴越好,就和穿鞋一樣,合適的最好。”在曾慶洪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還是有很強競爭力的。

  曾慶洪還強調,新能源汽車最後一定是靠市場、消費者的選擇,補貼不是長久之計。“希望今後國家的補貼能真的補到消費者,補到基礎設施等方面,這樣才能更好促進消費,讓消費者更受益才能更好發展。”

  儘管在車市整體放緩的環境中,新能源汽車仍保持了高速增長,但動力電池、充電基礎設施等問題仍客觀存在、不容忽視,這些也是曾慶洪的關注焦點。“電池的成本依然非常高,一度電要1300多元(生產成本),600公里的里程需要50度電作用,那就是6萬多元,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曾慶洪表示,可以加強動力電池的報廢回收管理,用梯次利用幫助車主降低換電池成本。

  在曾慶洪看來,當前,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還存在車載儲氫罐(瓶)過大、充電基礎設施不健全和安全性待提升等問題。他認爲,在氫燃料電池領域還有很多零部件技術需要提升,其推廣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在廣汽的計劃裏,今年會推出20輛樣車。

  看好大灣區發展

  曾慶洪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佈對包括廣汽在內的珠三角企業是很好的機遇。他介紹,廣汽傳祺將在香港成立貿易公司,藉助香港的國際化平臺促進傳祺的出口業務。廣汽還將與騰訊合作成立移動出行公司,在珠三角、大灣區開展業務。“大灣區規劃對實體經濟是一大利好,不過也希望能進一步加快大灣區建設,促進大灣區流通,讓人流、物流、資金流更便利。如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證,像香港通行證一樣便利。”曾慶洪說。

  “創新靠什麼?靠人才。”曾慶洪強調,大灣區的合作創新也包括青年的互相交流,年輕人創新創業完全可以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

  對於會否率先在大灣區推進無人駕駛汽車,曾慶洪表示,基礎設施法律法規必須要提前推進,才能最終推動自動駕駛。儘管現在大多數廠商都掌握了L3、L4階段自動駕駛技術,但消費者可能要到2030年、2040年以後才能購買無人駕駛車輛。“如果無人駕駛真正上路,我希望能第一個試坐。”曾慶洪表示,大灣區區域內的路網、交通管理都比較完善,希望這裏能率先實現智能駕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