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嬋姐

當今社會,不少人“以瘦爲美”,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吼着減肥的聲音,其中不乏那些本身體型就不胖的女性,甚至有的女性把控制體重作爲人生的頭等大事,對理想身材的追求就只有一個字“瘦”,促使她們在唯瘦的路上不能自拔,一旦超過了正常界限,就演變成了進食障礙。

(圖源網絡)

什麼是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ED)是以進食行爲異常爲顯著特徵的一組綜合徵。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屬於精神類障礙。有報道顯示,世界上約有3%的成年人患有嚴重的進食障礙症。在年輕人中,患者比例佔到10%,其中絕大多是年輕女性。

神經性厭食的主要特徵是患者因對肥胖過度恐懼而通過節食等各種方法有意地造成自身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而神經性貪食的主要特徵是對自身體重和體形過分關注及反覆出現的暴食以及暴食後不恰當的抵消行爲,如誘吐、濫用利尿劑或瀉藥、節食或過度運動等。

簡單來說,進食障礙就是一個關於“喫”與“不喫”的心理精神問題——要不喫一口也能覺得自己胖了五斤,要不喫到撐了也停不下來,而喫完了又無比後悔,然後催吐、喫瀉藥、瘋狂運動等各種折騰,還可能有一種“衆人皆瘦我獨胖”的想法。。。

(圖源網絡)

進食障礙是怎麼引起的?

個體因素

包括生物學因素和個性因素。生物學因素是指在進食障礙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中罹患進食障礙和其他精神類障礙的人多於正常人羣)和部分腦區的功能異常;個性因素是指進食障礙患者中常見典型的人格特點——追求自我控制、追求完美和獨特;愛幻想,不願長大等。在青春期即容易表現出自主性和依賴性的強烈衝突,引發進食的問題。

家庭因素

父母過度控制、過度保護的反抗;或以節食爲手段達到對父母的反控制,以此作爲解決家庭內衝突的一種方法。也有學者認爲病人的依賴性強,多與母親的關係過於密切、依賴,而以自我控制進食作爲自己獨立的象徵。家庭因素在進食障礙的發生、發展、維持和康復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社會文化因素

現代社會文化觀念中,把女性的身材苗條作爲自信、自我約束、成功的代表。所以青春期發育的女性在追求心理上的強大和獨立時很容易將目標鎖定在減肥上。而媒體大力宣傳減肥的功效,鼓吹極致身材人人皆可擁有,也讓追求完美、幻想極致的女孩更容易陷進去。

(圖源網絡)

進食障礙的症狀

根據精神病學界權威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 5)的診斷標準,下面一些指標可用以識別貪食症和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

1.體重明顯下降

通常,患者的體重與標準體重相比減少了15%或以上。

拓展一下

1.可用身高釐米數減105,即爲標準體重的公斤數;

2.另一方法爲計算Quetelet體重指數:Quetelet體重指數=體重公斤數/(身高米數)^2,體重指數爲17.5或更低,可視爲符合診斷的體重減輕。

2.對體重的認知歪曲

患者會表現出對“體重增加”或“變胖”的高度恐懼,甚至有的人已經明顯消瘦了,仍認爲自己“太胖”,並且對於體重過低的危害性不以爲然。

3.厭食後貪食,貪食後又出現補償行爲

有意控制進食量,但由於長期飢餓,患者對食物的強烈慾望會間歇性爆發。進食後,患者又會採取過度瘋狂運動、引吐、導瀉等方法減輕體重。

4.內分泌失調

患者常可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廣泛內分泌紊亂,女性表現爲閉經,男性表現爲性慾減退或性功能低下。

5.其他症狀

患者的症狀可能還包括皮膚乾燥、怕冷以及手足冰涼,經常感覺疲倦、虛弱、眩暈等,這和營養不良的關係比較密切。

(圖源網絡)

神經性貪食症

神經性貪食症比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年齡稍晚些,患病率卻更高。與神經性厭食不同的是體重可以是正常的,女性的月經正常。

1.發作性不可抗拒的進食慾望和行爲

短期內(如兩個小時裏)大量進食,並且攝入量超出大多數人正常情況下的數倍,進食速度也特別快。每週至少發作兩次,至少持續三個月。

2.暴食後彌補行爲

暴飲暴食後因擔心體重增加,會反覆採取彌補行爲,如自我誘發嘔吐、使用瀉藥、利尿劑或完全禁食、進行過度運動等。

3.對體重非常介意

患者以瘦爲美,擔心肥胖,對自我的評價很大一部分來自“體重”和“身材”的描述。

4.情緒和人格障礙

容易產生極端的不良情緒,例如:懊惱、自責、無奈、自虐和自我傷害。人格障礙也會較爲明顯,會容易出現酗酒、偷竊、撒謊等衝動行爲。

(圖源網絡)

哪些人容易患上進食障礙?

假如出現以下症狀,你就要當心了,因爲,這樣的人是進食障礙患病的“高危人羣”,容易發展成進食障礙:

1.體重指數處於正常或偏瘦範圍,但沒有出現身體發育延遲、停止;

2.對體重與體形存在歪曲的認知,對身體不滿意;對於體重增加的情緒反應強烈;認爲體重與體形影響到自我評價以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3.下列異常進食行爲中,至少有一種:

節食:對進食過分關注,進食過量後伴有內疚感, 這影響到日常生活;

暴食: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食物, 喫撐仍難以控制, 進食後又會後悔;

補償:諸如食用瀉藥、引吐、過度運動等,存在至少一種補償行爲;

月經正常或有些紊亂,但不存在閉經的現象;

暴食或補償行爲出現過一次以上,持續時間至少一個月;

症狀輕微影響到個體的身體功能和社會功能,但嚴重程度不及進食障礙。

(圖源網絡)

得了進食障礙,怎麼辦?

1.定期看醫生

進食障礙需要一對一的專業治療,醫生會同患者討論體重和營養的問題,並和患者一起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拓展一下

一般來說,神經性厭食症治療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復個體的營養狀態,因爲由於長期進食不良而出現的脫水及電解質失衡會造成嚴重的問題,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對於病情嚴重,同時在家難於護理者,應建議儘早住院治療。

神經性貪食症患者的治療動機常常強於厭食症患者,且營養不良的程度較輕,所以選擇門診治療者居多,常以自我監督的自助式治療結合門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來進行。住院治療僅用於清除行爲嚴重(嘔吐、導瀉、利尿、減肥藥等),門診治療無效,或自傷、自殺傾向嚴重的患者。

2.重塑正確價值觀

改變“瘦就等於一切”、“要麼瘦,要麼死”等不合理觀念。這一點除了心理治療能幫患者更快地做到,還需要患者學會愛自己、接受自己,從而提高對非正確價值觀的抵抗力。

3.制定規律的進食計劃,並遵守

一日三餐最好要安排在固定的鐘點,養成定時進餐的習慣。喫飽了,就停下,阻止自己喫得過飽。

4.培養興趣愛好、學習新技能

新的愛好和技能可以讓注意力從食物上挪開,並且增加自信。學習新技能、發展新愛好、做志願者、養只小動物等等,都能起到效果。

5.改善家庭關係

假如家有進食障礙的孩子,家長需要努力改善家庭氣氛,要包容和接納孩子。

(圖源網絡)

參考文獻:

[1]Lock, J., & La Via, M. C.Practice Parameter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5. 54(5), 412-425.

[2]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3]Yeo, M., & Hughes,E. Eating disorders: early identification in general practice.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2011.40(3), 108.

[4]樑雪梅. 成都市區女性大、中學生進食障礙患病率及相關社會心理因素研究[D]. 四川大學, 2007.

[5]陳清剛. 進食障礙與社會心理因素[J]. 中國行爲醫學科學, 2006, 15(11).

[6]陸曉花, 張寧. 進食障礙的亞臨牀狀態(綜述)[J].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006, 20(6):381-3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