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古代很多官衙寺廟、豪門大戶的門口都會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宅護院,直到現代很多莊嚴肅穆的政府機關,甚至大廈酒樓等門前依稀可見。中國古代並沒有獅子,爲什麼卻深受中國百姓所追捧?爲什麼不用本土的老虎呢?石獅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獅子,其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髦毛豐富,姿態甚是威猛,原產地於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後漢書西域傳》記載:“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派使臣給當時的漢章帝劉桓送來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獅子這遠道而來的客人開始走入中國人視野,不僅備受禮遇,還被尊稱爲“瑞獸”,擡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地位。

漢朝初期以前,白虎作爲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備受尊崇,很多戰袍軍旗、雕像等均已老虎的形象爲標誌,代表威武強悍,而周朝虎賁軍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精銳部隊,但爲何獅子卻能迅速取代老虎的位置呢?其實獅子體型並不比老虎大,論單打獨鬥也不一定是老虎的對手,主要因爲髮型太霸氣側漏又極其稀少,而古代老虎經常出沒傷人,百姓十分痛恨,所以更加崇拜神祕的獅子。

獅子真正成爲瑞獸,主要還是拜佛教所賜。《燈下錄》記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曾顯露一個異象,那就是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仿效獅子怒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此後佛教便把高僧說法稱之爲“獅子吼”。在佛教的推崇下,獅子開始被世人視爲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在我國佛教聖地五臺山的許多寺廟,都供奉着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像。

石獅子又何時成爲鎮宅神獸呢?它有什麼作用?獅子最早主要是皇家御用瑞獸標誌,直到唐朝開始傳入民間,逐步出現鎮宅的石獅子,主要有四個作用。一是避邪納吉,古人認爲石獅子是可以驅魔避邪,抵禦那些妖魔鬼怪之類帶給人們的侵害,表現人們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二是彰顯權貴,顯示了主人的權勢和尊貴,體現出位高權重、威震八方的意味。三是預卜兇吉,如遇天災人禍,石獅子的眼睛就會變成紅色或流血,提醒家人防範。四是藝術裝飾,石獅子是古代建築物不可缺少的裝飾品,其美觀大氣又不失威儀,使用甚廣。

獅子雖然不是我天朝中土產物,但卻能屹立數千年而不倒,成爲國人心中的瑞獸,雖然它的形成有些荒誕和迷信色彩,卻是中國文化瑰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