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著名宮廷畫家張擇端繪製的絕世佳作。

創作時間在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最初被收藏在皇宮大內。

這幅畫作一直備受世人矚目,諸多藏家愛不釋手,歷代摹本種類、數量衆多。

目前,存世的《清明上河圖》摹本在中國大陸藏有十件、中國臺灣十件、歐洲六件、美國六件、日本十一件、下落不明五件。

真本的第一位收藏者爲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題跋

《清明上河圖》畫捲上有宋徽宗御筆題字,並加蓋了雙龍小印。

靖康二年(1127年),爆發靖康之變,宋徽宗父子連同大批皇室成員被金國人俘虜,押送至北國的五國城。

與此同時,包括《清明上河圖》在內的大量奇珍異寶成爲戰利品,隨同車隊運往金人的地盤。

根據《清明上河圖》上面題跋印章等得知,南宋淳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 年)開始,金國人張著、張公藥、酈權、王磵[jiàn]、張世積等人先後私藏了這幅畫作。

元至正年間,皇宮一個裝裱匠以贗品換走了《清明上河圖》真本,私下賣給了浙江商人陳彥廉。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陳家敗落,生活窘困,只好把名畫轉手給江西人楊準。

期間,江西劉漢曾在楊準收藏的畫作上題跋,讚美畫作“精藝絕倫!”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清明上河圖》又一次更換了新主人——“靜山周氏文府”,並留有題跋。

《清明上河圖》最後一跋者“鷺津如壽”

明朝天順五年(1461年)左右,大理寺卿朱鶴坡收藏了此圖,後又轉手張英公、徐溥、李東陽、陸完、嚴嵩、馮保等多人。

弘治末年,《清明上河圖》易主爲華蓋殿大學土徐溥。徐溥臨終時,贈送給了吏部尚書李東陽。

嘉靖三年(1524年),此圖再次轉手,爲兵部尚書陸完所得,後被其子賣給了禮部尚書顧鼎臣,不久被宰相嚴嵩父子收爲己有。

一代奸相嚴嵩被抄家後,《清明上河圖》落入大太監馮保手中,後流落民間。

清朝初年,此圖先後被《四庫全書》總校官陸費墀、學者畢沅收藏。

嘉慶四年(1799年),畢沅死後四年被抄家,《清明上河圖》被收歸皇宮,新主人成了嘉慶皇帝。

民國十年(1921年),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清明上河圖》等諸多文物盜運出皇宮,後來保存在溥儀的寓所——天津租界內的張園。

民國二十年(1931年),溥儀投靠日本人後,又故技重施,以賞賜爲名,將《清明上河圖》等文物運走,後輾轉運至新京(今屬吉林長春)皇宮,藏在僞皇宮東院圖書樓。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日寇到了窮途末日,溥儀攜帶文物外逃至大栗子溝(吉林通化),《清明上河圖》等文物被截獲,送到了東北博物館,後移送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