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的精、氣、神與任、督二脈、中脈,它們和修道有着密切的關係,自古道:“大道不離身心”,離開身心無大道。修行,最初無不是修身體!只有把身體修健康了以後,纔能夠修心。也就是說“道”是由身、心和合組成的。

佛門裏面有很多修道的人,認爲修行與這個臭皮囊沒有關係,不注重這個身體,結果修行幾年以後,身體就垮掉了,轉到最後又重新來修身體,那就不是真正在修心了。如果剛開始修道的時候沒有忽略身體的話,也就不存在把身體搞垮了以後,又重新回過頭來修身體。

有許多人修到最後,結果都是一身的病!身體都沒有修好,又怎麼能夠修心態呢?因爲作爲一個常人(即凡夫),心理都是被身體所牽引。佛門裏面講“心能轉物”,我們在座的誰能夠以心理來轉變生理呢?按佛門裏修行的次第來講,你不到九地、十地的菩薩,不可能以心轉物。也就是說九地、十地以前,都是物來轉心,心理受生理支配。

我們通過佛教史可以瞭解到,過去那些祖師大德,哪一個不是氣宇軒昂、吼叫一聲地動山搖?我們現在的和尚、尼姑,哪一個有這種氣魄呢?都是說話沒力氣、走路也沒力氣!

難道我們現在的營養還趕不上一千年前佛教裏的生活嗎?爲什麼過去的修行人精力那麼充沛呢?現在修行人的精力呀,晝夜都從六根漏掉了!根本沒有進入任、督二脈以及中脈裏面去,既然沒有進去,也就談不上修身體。身體都沒有能夠修煉,又怎麼可能修心態呢?身體裏面一點點能量都漏掉了,真的成了一個空殼了!

爲什麼現在禪堂裏面都很少講到身體的精、氣、神呢?那是因爲古人修行,早已經降伏了生理,所以在禪堂裏面都不講身體這堂課。因爲在過去,凡是能夠進禪堂的,就相當於“研究生”了,試問大家,研究生的課程,哪裏還會教橫、豎、撇、捺呢?

過去不像現在,誰都可以進禪堂裏面打坐!因爲現在的人大多數都是做做樣子,根本沒有功夫。甚至在禪堂裏面坐禪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寺院裏面廣開方便之門,誰都可以進禪堂打坐,確實有它好的一面,但是大家也會誤以爲佛法就是這樣,盤盤腿、坐一坐就是在修道。實際上坐在禪堂裏面六根都在打架,從來沒有靜止過!

一個人生理上的力量沒有堵截住,沒有降伏它,生理會很快枯萎下去。而且你坐在這個地方打坐,心理上也靜不下來。因爲你生理裏面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只有把生理的元氣修出來以後,它處於一種靜止的狀態,心理纔不會產生雜念。心理之所以有雜念,那是因爲生理的空間太大了。就像一隻杯子裏面有很少的水,杯子裏就有足夠的空間讓水在裏面盪來盪去。如果杯子裏裝滿了水,就沒有空間讓它動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