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有多偉大?至少偉大到能創造奇蹟。這個叫鄒翃燕的母親,用柔情似水的母性光輝照耀了兒子幼小而脆弱的心靈,又用剛強不屈的意志將孩子健康撫養長大。她像是一座永不泯滅的燈塔,使本該灰暗的未來熠熠生輝。奇蹟,從來不會毫無理由地到來。

從曾經的腦癱患兒到北大畢業生,再到哈佛碩士,巨大身份轉變的背後,是怎樣一場漫長的命運拉鋸戰

去年8月份,丁丁獲得了美國最高等的學府——哈佛大學的法律碩士學位,並在參加了美國司法考試後,返回祖國,回到了媽媽身邊。

時間拉回到10年前,丁丁以660分的成績順利考入北京大學,之後獲得同校碩士學位。任誰看,這都是一個天之驕子的故事。

但一切恰恰相反。

1988年7月,丁丁剛剛出生時,醫生曾5次下放“病危通知單”,宮內窒息、顱內出血,如果生下來,孩子未來要麼癡呆要麼癱瘓,只有這兩種可能...

從“癡傻”、“癱瘓”到常人尚且不能及的哈佛法學院學霸,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偉大的母親......

NO.1︱拔掉輸氧管幾分鐘就可以解決

29年前,一個孩子平凡而又特殊地降臨在人世間。孩子出生時的畫面,至今仍清晰地刻在鄒翃燕的心中,因爲宮內缺氧,孩子全身發紫,雙眼緊閉,連啼哭聲都沒有。

緊急轉院搶救,但傳來的是連續發放的5份病危通知書,以及醫生惋惜的聲音:“重度腦癱,沒搶救價值了,救下來也非癱即傻。”面對柔弱的母子兩,醫生理性建議放棄這個孩子,拔掉輸氧管幾分鐘就可以解決

但當鄒翃燕看着兒子皺巴巴的小臉,她的內心湧起無限的勇氣,她暗暗告訴自己:他是我的孩子,我得讓他活下去!

即使這個決定帶來的是一條漫長、艱辛又痛苦的道路。

如果他真傻,那我養一天算一天,我活一天養他一天,我活不了了就帶他一塊兒走;如果他不傻,我無論如何讓他學一門技能,沒有我他也能活下去。

丁丁的父親出於理智,主張放棄,但鄒翃燕不同意,丈夫只留下一句:“要管你就自己管”,從此不再過問兒子的治療和生活。鄒翃燕說:“我做不到放棄,這是一個母親的本能。

她給孩子起名丁丁(第二個字念“zheng”),源於《詩經》裏“伐木丁丁,鳥鳴嚶嚶”的詩句,意思是伐木聲咚咚作響,羣鳥嚶嚶和鳴。她希望兒子來到這個世間,至少能留下一點聲響。

出生的第五天,丁丁終於發出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聲啼哭,十多天後,鄒翃燕帶着兒子和難以言喻的複雜心情回到了家中。

鄒翃燕沒有因爲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喪失理智,她瞭解到:腦癱患兒一般有三種情況,一種是運動神經受損,導致癱瘓;一種是智力受損,導致癡呆;第三種是兩者兼具。

於是,她默默在心中祈禱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那麼即便癱瘓,還是有可能獨立生活。

在和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鄒翃燕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智力並沒有受損。她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道:

三個多月的時候,我在牆上掛滿氣球的時候,他那時候脖子擡不起來,每天都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每天指着氣球給他看,後來我問他,他小名叫豆豆,我說豆豆紅氣球呢,發現他能夠用眼睛找,找到以後,脖子擡不起來,但他可以盯着那個紅氣球不動,我開始真以爲他是蒙的,不斷問不斷問,發現他能識別氣球的顏色,一個幾個月的孩子,能聽懂我的指令,並且識別顏色,他絕對不會是傻瓜,絕對不癡呆。

“他絕對不癡傻!”

堅定了這樣的想法之後,這位母親又燃起了希望。於是從丁丁6個月起,鄒翃燕就帶着他到智力專科門診檢測智力,連續做了十二年,最後確定了丁丁沒有智力問題。

NO.2︱凡事要有努力的過程

雖然科學診斷丁丁沒有智力問題,但病症還是對孩子的運動神經造成了嚴重損壞,他的左腳活動不靈,有運動障礙。

通常來說,一般的孩子7個月能坐,8個月就能夠到處爬動,但同年齡段的丁丁,既不會坐,也不會爬。

一直到丁丁兩歲多的時候,他的雙手還是沒力氣,什麼東西都抓不住。爲了幫助丁丁鍛鍊肢體協調能力,鄒翃燕手把手慢慢教丁丁撕紙和使用筷子。

他兩歲多的時候抓不住,我從學校拿了很多廢卷子,試卷,紙就跟他撕,他開始是捏不住的,捏住就會掉,慢慢可以捏住了,然後我叫他撕紙,慢慢發現他有進步,剛開始拿不住,後來他拿住了,而且可以撕了。剛開始撕不開,一張紙他撕不開,沒勁,後來他可以撕開了,撕開一張紙的時候,他可以撕成兩半,後來可以撕成四份,可以撕成六份,他慢慢可以撕了。

緩慢的進步,帶給鄒翃燕更多的希望和期盼,她越來越覺得,雖然成長得慢一點,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

學會了撕紙,下一步就是教他使用筷子。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使用筷子只是一個普通動作,但對於年幼的丁丁來說,這無疑難於登天。他在練習時時常會哭會煩躁,甚至摔筷子。

奶奶心疼,就勸鄒翃燕,就讓孩子拿勺子吧,小孩子拿勺子沒有問題,但她不同意。

孩子總會長大,你是中國人,將來一桌子的人坐一塊,人家都用筷子,你一個人用勺子,你要面對所有人解釋,因爲我曾經患過腦癱,因爲我趕不上你們,所以我必須用勺子,我覺得那是很自卑的一件事情。

如果丁丁能夠通過努力縮短這種距離,將來就能夠正常面對所有的人工作生活。如果努力還達不到,那可能算了,但必須要有努力的過程。

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痛苦,鄒翃燕也十分心疼,和一般的孩子相比,所有對於其他孩子來說可能很容易掌握的生活必備技能,對他來說,可能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喫很多苦頭才能做到。

NO.3︱培養他,讓我變的越來越理智

對於運動神經受損的腦癱兒來說,3到6歲是修復孩子運動機能的黃金期。所以,從3歲起,鄒翃燕就開始帶着丁丁到相關醫院做康復訓練。

當時治療手段比較單一,醫療條件也比較差,治療過程十分疼,每次按摩一個小時,背部的皮被捏起來一點點捻過......

3歲的丁丁難忍疼痛,天天哭求媽媽:“我今天不舒服能不去嗎,今天下雨了能不去嗎,你看你身體也不好可以不去嗎....."

但鄒翃燕十年如一日,不論颳風下雨,白天上班,晚上騎着自行車帶兒子按摩,每兩天一次,從無例外。

武漢的天氣經常下雨,當時鄒翃燕雖然住在中心城區,但路也是坑坑窪窪的,沒有路燈,騎車也沒法打傘,鄒翃燕只能給丁丁裹上雨衣,但被風一刮,經常還是淋得透溼,有時還會掉到坑裏面去,經常會摔跤。

有時候鄒翃燕把丁丁扶起來,車倒了,把車扶起來,丁丁倒了,所以有的時候只能推着他走,母子兩一起流眼淚。

碰到大雪天氣,兩個人去醫院總免不了一身泥濘,醫生勸她不要來了,鄒翃燕跟醫生說不論怎樣,下刀子,只要你們開門我就會來。

在整個培養他、帶他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清醒越來越理智。因爲如果他哭,我也跟着哭,這事就沒法弄了。

就像孩子摔倒了,他放聲大哭,一定是因爲有大人在旁邊看這他、有人心疼他,他才哭。但是如果旁邊沒人,他拍一拍哼兩聲可能就走了。我是那個沒有人看的孩子,所以我不哭,我哭也沒有用,我必須要假裝堅強。裝久了,就真的變得很堅強了。

在孩子面前,我就是山,人家父愛如山,但是沒有那座山我就是那座山,任何時候孩子看到我,他心裏就踏實了。

NO.4︱女爲母則剛

當初決定留下丁丁,丁丁的爸爸並不贊成,所以丁丁的治療過程,爸爸也不參與。直到丁丁十歲的時候,他們做出了離婚的決定。

於是,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了這個柔弱的母親身上,爲了孩子的未來,鄒翃燕曾在外面做過多個兼職。

當時,一次治療要花費5元錢,長此以往,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於是,鄒翃燕把自己培養成了按摩師,一有時間就給兒子按摩手腳。

爲了支撐兒子的治療費用,她就到外面兼職,跑遍湖北全省給企事業單位做培訓,中間還做過5年兼職賣保險。

鄒翃燕說,孩子來到這世上悄無聲息,我不希望他離開這世界的時候,也是如此。母子兩人攜手走來,她慢慢發現,很多事情,通過努力,丁丁都可以做到,甚至掌握一些別人掌握不了的知識,她感到很欣慰,這也是支撐她始終把孩子往前推着走的動力!

丁丁:我媽經常說一句話,女爲母則強,她說她自己也並不是一個堅強的人,她上大學的時候,有人說她是林黛玉,嬌嬌柔柔的感覺,但是她說她自己也想象不到,她說有了孩子,說這個孩子,如果不管他,那怎麼辦呢,她說我能養他養到二三十歲,那我老了,我70歲了,他四五十歲的時候,那他怎麼辦,所以無論如何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

NO.5︱高考目標定在北大

等丁丁上學之後,考上大學就成了鄒翃燕和丁丁的目標,到了高中,母子二人將高考目標定在了北京大學。

丁丁問媽媽,一定要上北大嗎?

鄒翃燕帶着丁丁到東湖邊看房,上到十樓,她說:“兒子你看到湖了嗎?”

“沒有。”

上到十五樓,她問:“你看到湖了嗎?”

“看到了。”

“湖是什麼樣子?”

“一小塊,像手絹一樣。”

再上到20樓,發現一片汪洋。

“那是東湖嗎?”

“是。”

“你看,我們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人爲什麼要往高處走,只有走得高,你的視野纔開闊,你的胸懷才寬廣,你的格局才大。

2007年,丁丁以660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就讀環境科學專業。離開母親,開始獨立的生活,對於丁丁來說是個艱難的考驗。

但母子兩一路走來,母親的堅強和執着也深深的灌輸到丁丁的心中,指引他一路前進。

即使生活學習中有不便之處,丁丁也從來沒有要求過特殊對待。他和媽媽一樣,一切困難都勇敢地自己承擔。

丁丁:大學體育課,雖然北大體育課,要考一個12分鐘跑,跑12分鐘只要跑到2100米就算及格。大家都一起跑12分鐘,雖然我是倒數第二個衝過終點,所有人中倒數第二名,但是我還是跑了2150米,所以這是完全靠我自己的力量做到的。

本科畢業後,丁丁轉入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完成碩士學位的學習,並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三好學生稱號。

畢業之後,丁丁順利進入一家知名網絡公司法務部工作。一年後,曾經母子閒聊時提到的“哈佛夢”在丁丁的心中重燃,於是他以優異的學術背景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並於2017年5月獲得了哈佛法學院法律碩士學位。

得知這一切的鄒翃燕倍感欣慰,在兒子參加美國司法考試期間,她專門去了趟美國。

丁丁:我回國之前我和我媽媽,在查爾斯河畔漫步,她說其實小時候跟你說,上北大上哈佛,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開玩笑,從來沒有真正想過,你能真的來北大來哈佛,現在回想起來,跟你在哈佛旁邊的查爾斯河畔漫步,沒想到一步一步還真的做到了,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的感覺。

從兒時的奄奄一息到北大哈佛的超級學霸,這對母子創造了許多人眼中不可能存在的奇蹟,而這一切,都源於一份母愛的力量。

從事了三十多年師範教育的鄒翃燕,除了要對自己的孩子付出非比常人一般的愛與精力,對待工作也全心全意,一絲不苟。她直言,正是這種投入和追求,使我兒子看到什麼叫努力,什麼叫奮鬥!

丁丁逐漸成長,也習慣了離開母親呵護的羽翼,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位母親身上所具備的一切美好的品質,對兒子產生了正面積極的影響。

丁丁:媽媽是石板下的一棵草,就是生命力極其旺盛,只要有一線希望,一點點陽光雨露,它就能探出頭,它就能生長。

或者說,是愛讓一位母親可柔可剛。

她可以是溫柔的潮水,撫慰孩子幼小受挫的心,灌輸他優秀陽光的品質;也能成爲堅韌的磐石,成爲孩子停泊的港灣,成爲面對再大的困難也不屈的脊樑!

在這份愛面前,奇蹟也成爲可能。

作者介紹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衆號:“精英說 ID:elitestalk ”作者: Cheryl,精英說90後小編,一個還在成長中的萌系女孩。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佈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裏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爲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