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上個月在北京吃涮羊肉。

在周遊涮羊肉店期間,順便走街串巷,吃了三四十種小吃。

有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北京版菠蘿包,超愛外面那層皮。

來來來,80 張圖帶你吃北京小吃,配合涮羊肉,長胖效果更佳:

在北京的冬天裡,找好吃的涮羊肉!

美好的一天

從各種碳水炸彈開始

在北京,如果住在三環里的居民區,早晨就想從現點現做的糖油餅開始:

把一層紅糖揉進麵糰,下油鍋炸得麵糰蓬鬆,有一層焦香的糖殼子:

糖油餅,是要配熱豆漿的啊,美好的一天從碳水和糖開始?

看到麵茶攤,可以來一碗。玉米或小米麵糊淋上北京人至愛的芝麻醬,吃起來有點像……京味芝麻土豆泥?

北京同事說,麵茶是小時候的廟會甜品,好吃到舔碗。

我們外地人用勺子吃,麵茶攤師傅說北京人不用勺不用筷,吸溜著喝:

早飯,也可以吃包子。北京的包子皮是半發麵,不像南方那麼鬆軟,配上紮實的豆沙餡料,有一種緊緻香甜的好吃。

北京的茴香餡兒包子一定要吃。新鮮的茴香特別好吃,可惜回上海很難買到了:

喜歡清淡的可以來個素包子,這季節吃韭菜雞蛋和三鮮餡,春天吃香椿炒蛋餡,真是一個包子一個菜呢:

在吃涮羊肉的間隙,路過了心儀的炸醬麵館:

方磚廠 69 號,醬是小碗干炸,一碗面,一疊菜。

每個北京主婦都會按家人的口味定製一版炸醬麵,所以北京人都說,炸醬麵是家裡的好吃:

炸醬做完可保存,夏天去牛街買條醬牛肉,碼點兒冷盤,一家人吃炸醬麵,就是典型的北京晚飯。

北京的豆腐腦是打鹵的,講究的要用上口蘑,真香。

插播一碗豆汁兒,趁著燙嘴吸溜著喝,特味兒,味道嘛,挺獨特。

部分北京人至愛,部分北京人從來不碰。

豆汁兒和焦圈是絕配,一定要有碟鹹菜。

肉和內臟

是小吃鏈的頂端

炒肝兒是早飯常規項目。豬肝大腸生蒜末,勾茨的口蘑湯底,味濃不膩。

炒肝一定要倒滿,一碗炒肝二兩包子,忒香:

吃炒肝兒不能用勺,要端著碗就著碗邊兒喝,一邊喝要一邊稍稍轉碗。是北京人民對食物的溫柔了。

門釘肉餅,大小恰如大門上的門釘,肉食動物最愛。兩面煎得焦香,配碗小米粥剛好。

要趁熱吃,皮薄餡大,咬下去,汁水多到嗞出來?

鹵煮店有很多,去了北京小夥伴喜歡的門框衚衕,師傅正在切火燒,大鐵鍋熱氣騰騰,裡面碼著火燒和內臟:

火燒是不發酵的面塊,以鹵湯入味。

鹵好的大腸和小腸冒著熱氣,誘人!

滿滿的一碗鹵煮,聞著就很香。

覺得火燒太敦實,可以點鹵煮麵,新式吃法,但北方的手擀麵真香。

大腸軟糯,清理的很乾凈。

羊雜湯,很多人早上就會喝上一碗,牛街和南城一帶都偏清真口味,香濃味鮮,特別提神。

喜歡早上來一碗,儘管口味略重啊。

另一家喝到的羊雜湯,料特別豐富,肚肝肺腸一樣不少。

牛街,牛街!

小吃的天堂

牛街。從三年前聞佳老師第一次寫開始,研究員每次出差去北京,都忍不住想去:

無論北京人還是遊客都在排隊。

只賣三種餡的石記餡餅,永遠都那麼好吃呀:

最最喜歡牛肉茴香餡,每天 11 點前賣完:

配北京本地米醋,代言人是相聲大師侯耀華?

牛街的清真超市,一定要去逛。各家店的招牌都擺著整整齊齊。

先看看看研究員的採購成果:

伊寶荷葉甑糕,棗泥、蜜豆抹上米面,要趁熱吃,甜蜜軟糯。

滿滿一盒,一個人根本吃不完。

比甑糕店隊伍更長的是白記年糕,江米年糕是招牌。山楂、江米、豆沙,一層一層的,江米軟彈粘口,山楂酸甜解膩。

要趁熱吃,冷了容易壞。

清真超市的紅薯片,口感香脆,口味天然,買了邊走邊吃。

一鍋熱騰騰的糖水,是冰糖葫蘆店的標誌。

馬記冰糖葫蘆,草莓山楂裹著糖衣,剔透誘人。

冬天踩著咔吱咔吱的雪,手裡抓根新鮮現蘸的冰糖葫蘆,特別有味道。

糖雪球,外皮香甜,果酸味充足。

到了牛街,一般最後要去吃乳酪魏,雙皮奶的奶香氣可以駐留很久。

炸鮮奶,是方形的片,蘸著白糖吃。

奶卷,就是乳酪里夾了山楂丁和白芝麻,奶香之中酸甜可口。

最後來碗杏仁豆腐,口感冰涼,還撒上了干桂花。

奶奶的下午茶罐

甜似蜜

在北京的居民區街上走,好多熟食窗口裡都整整齊齊碼著糖耳朵,這是會被奶奶放進餅乾罐里的下午茶點,饞的時候吃上一塊。

糖耳朵又叫糖麻花,棕黃油亮,綿潤鬆軟,甜蜜可口。

可是,研究員覺得這個角度看更像豬鼻子。

豆餡燒餅也是常見的點心,因為露出一點豆沙,所以又叫蛤蟆吐蜜,表面的芝麻酥香,裡面豆餡香甜,適合喜歡吃豆餡甜食的人。

驢打滾是很經典的老北京糕點了。北京朋友回家看長輩,會去買一些當禮物:聽起來是北京人民的和菓子了。

糯米裹了豆沙,再撒上黃豆面,軟糯,香甜。

炸糕,老少皆宜。在北京吃了津三絕的,好喜歡?

咬一口,黃白黑三色分明,黃的是炸焦黃的外皮,白的是糯米,黑的是甜甜的豆沙餡。

路過地安門附近的秋栗香,被排著的長隊吸引過去,是糖炒栗子。

多年老店了,住附近的北京小夥伴從小吃到大。

買了一袋,栗子大隻飽滿,香甜可口。

稻香村,本地人和遊客都會去買上一點。

喜歡他家的山楂鍋盔,雞蛋牛奶做的皮子,酸甜的山楂餡,不甜不膩。

還是覺得稻香村的其它好多甜點都偏甜啊。

蜜三刀,甜甜的,芝麻香很足。

有些小吃,就是個餐館周邊

大冬天,寒風瑟瑟,滿恆記羊蠍子店門口依然很多人在排隊,只為一個雞腿或者一袋火燒。

糖火燒,像是北京版的菠蘿包,油光發亮。

外面那層好好吃。北京同事說,小時候他也只吃皮,然後被家長一頓暴 cei ?

隊伍更長的,是門口的炸雞腿,市民們在寒風裡排著隊等雞腿出鍋。

炸雞不算北京傳統小吃,但在 90 年代就風靡全城。

雞腿塊頭夠大,直接拿著路邊吃了起來:

北京同事說,小時候還會配小袋的孜然和辣椒面調料包,媽媽帶回家來好讓人開心。

雍和宮邊上也有家雍和炸雞,看很多路人會順帶著買上一塊。

滿恆記的麻醬糖餅,每桌都在點,流心!餡兒多到溢出來~~看著就開心~

北京小夥伴說比以前的糖餅三倍麻醬,三倍滿足。

如果在街邊看到吳裕泰的冰激凌窗口,可以買個冰激凌,茉莉花茶味好香:

吳裕泰是北京老字號茶莊,茶味冰激凌是周邊。

在內蒙風格的涮羊肉店情憶草原,有不少好吃的周邊小吃,比如羊肉包子。

這包子應該是內蒙風格的。

薄薄的包子皮里,藏著滿滿的肉餡和汁水。

炒米奶茶,炒米是蒙古的傳統主食,泡出來的奶茶有一絲鹹味,奶香足。

溫餑兒,炒山楂果,自帶果膠凝凍,冰涼開胃。

羊肉汆面,蔥爆羊肉和香噴噴的手擀麵:

把羊肉直接倒在面上,研究員吃完涮羊肉還能吃下一碗。

鴉兒李記的是開在居民區的涮肉館子,很多人從小吃到大。

北京人民會買了羊肉回家涮鍋子吃。

門口的外賣窗口人氣很高,大家排著隊,買完熟食,再等著燒餅出爐。

他家的燒餅超級有名,掰開就是一股撲鼻的椒鹽香:

順手點盤爆肚,蘸點麻醬,又鮮又脆。

也好喜歡爆肚皇的肚仁兒啊,香甜爽脆,明明是內臟,但吃起來像某種貝類!

在上海可以去北京連鎖店老門框,北京同事已鑒定,爆肚好吃。

酸奶是清真風格,撒了芝麻花生和果仁,解膩必備。

在某羊蠍子店,順手點了北京小吃金絲餅,咬開來層次分明,不油不膩,香脆可口。

就這樣,用這麼多圖,表達一個南方人對北京小吃的愛!

秋冬季節,真是太喜歡來北京了。

(但要看準那些空氣好又不颳風的天!


沒事幹研究院,是「艾格吃飽了」指導下的一個小小編輯部,研究新手才會發愁的問題。

與文中所提品牌均無利益關聯,且請讀者保持獨立思考,謹慎消費。

微信平台搜索 「艾格吃飽了」可以關注我們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