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有媒體報道稱,直銷企業如新公司一業務員感冒、高燒數天未就醫,只喝“如新”g3果汁,後因肺部嚴重感染而逝世。如新公司相關人士向媒體發來一份針對此事的聲明,其中提到,已成立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並立即採取調查措施,目前調查措施正在陸續落實中。

根據媒體此前的報道,作爲如新公司業務員的林麗(化名)接連高燒數天,家屬稱其未就醫也未服用任何藥品," 就是喝着果汁,喫着產品,一直髮燒。她導師說發燒是身體在排毒。" 林麗的丈夫蘇偉認爲,妻子去世與盲目服用如新果汁、耽誤了治療有密切關係,並稱在妻子過世後,其在如新的" 導師" 們紛紛失聯。

生病了不看醫生,而是把如新的果汁當作了“靈丹妙藥”,最終拖成不治,這想想都讓人唏噓。類似悲劇看似是科學素養和常識的匱乏所致,但深究起來,相關產品宣傳的洗腦和誤導,或許難辭其咎。林麗的死亡,到底與如新果汁存在怎樣的因果關係,如新又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這不僅需要如新自查,相關部門更應該順藤摸瓜,及時跟進。

而鑑於這是繼去年底曝光的權健帝國後,又一家直銷企業涉嫌與命案相關,對此還需有更全面的來自監管層面的審視和迴應。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如新第一次在國內引發爭議。早在2014年,有權威媒體就報道如新涉嫌傳銷、洗腦。這次報道中也透露一些細節,比如,有“導師”在如新的分享課上稱,去醫院治療發燒,會引發嚴重的後果,那麼正確的方式是喫如新的產品,要翻倍、翻倍、翻倍的喫,“越翻倍好的越快,因爲原材料供應的足,支持人體完成發燒過程”;林麗在生前也一直在努力說服父母和姐姐以及朋友們和她一起做如新。此前亦有媒體曾報道,加入如新的入會門檻,已經從最低購買500元產品漲到了最低購買1000~1500元產品。

另外,如新目前回應稱,g3果汁有抗氧化補充多種營養的效果,“這個產品是有保健的效果,但不能代替藥物去做使用。”這種迴應口徑,顯然與如新“導師”們所宣傳的果汁包治百病呈現出極大反差。這是否構成虛假宣傳,應該有監管部門的權威界定。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權健等直銷企業在“事發”後,往往將責任推給代理商,從而讓自己金蟬脫殼。這次的調查,也不應該被類似的卸責套路所糊弄。

直銷企業的經營範圍和模式,均有着嚴格約束,並不是拿到了直銷牌照就可以任性妄爲。從去年底權健、華林、無限極等直銷企業紛紛被查出涉嫌傳銷、虛假宣傳來看,當前直銷行業的弊病和亂象程度的確不容低估。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也直言,“有些直銷漸漸變成傳銷、變成金融詐騙,所以要加強對直銷行業的監管,打擊傳銷。”可以說,從權健到如新,相關調查和處理,絕不應該再止於是個案層面的糾偏,而是需要系統性的刮骨療毒。

眼下,由13個部門聯合開展的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正在進行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又有直銷企業被曝涉嫌與命案相關,這不僅是個案意義上的“自我舉報”,也再次證明,對於直銷行業的治理和規範,不應該再有猶疑。整個直銷行業的失範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也需要被更全面地評估。行業早一天被淨化,或許就能夠早一天讓更多人免於被騙乃至“害命”。在這個意義上,保健品直銷行業的整治,既要着眼於系統修復,也要有效率上的緊迫性,既要有“百日行動”這樣的階段性攻堅突圍,也要注重構建長效治理機制。(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