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宗小寧

近日,一個“流浪漢”成了網紅。他衣衫襤褸,風餐露宿,黑白頭髮打着結,卻不影響網友稱他爲“大師”。

他從上海一所大學畢業,而後工作停職開始流浪。他經常在地鐵裏看《尚書》、《論語》等書籍,喜歡與人交流,常常給他人講自己對古文的理解。過往行人拍下視頻迅速走紅於抖音、快手、微博等平臺,更有人願意爲他提供免費吃住,還想將自己的一間商鋪空置出來給他當辦公室用。

視頻大火的原因也許是“流浪漢“的形象和滿腹詩書的內在矛盾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極大的衝擊,人們也許很難想象一個正經的大學畢業生爲什麼會選擇流浪,而不是選擇一份體面的工作。

但是,他能引發關注的重要一點,不是他與都市人口的特異性,而是相似性。他受過高等教育,讀書不少,有着相當的表達能力。他與我們似乎無甚區別,只是他在流浪。

大隱於世、瀟灑悠然、格局不凡是不少人在傳播他的視頻時,給他貼上的標籤。甚至在其中還有些很多添油加醋的失真說法,諸如名校畢業、妻女身故、自暴自棄等等。

這些故事化元素,只是滿足了一種獵奇。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他不想被打擾,也不喜歡喧囂,成了網紅,倒頗有些不適應。

但是,互聯網就是這樣,對熱點有着天然的追逐,這往往由不得個人意志。尤其是對於凌晨趕PPT、帶孩子奔走補習班、擠地鐵坐公交的城市讀者來說,他們太需要一種新奇的閱讀體驗,需要一個人來承載逃離塵世的想象。

即便有人追看他的視頻,用各種小道消息來給他堆疊標籤,喊他“大師”、向他尋求解答,這種熱鬧多少也是不真實的。這種熱鬧,是被閱讀需要硬生生地“催”出來的。

所以,不如就讓他迴歸平靜吧。人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我們也可以選擇不打擾。

其實,也不妨反思一下我們的心態。我們期待滿足想象的奇聞逸事,期待一種強烈反差帶來的閱讀快感。這種期待,把一個本屬於平靜的人和心態,拽進了互聯網的聚光燈下。

相比於“流浪漢”本人看待人生的淡定,圍觀者的心態倒是呈現了強烈的對比。從過往的經驗看,這種獵奇的圍觀心態,打擾乃至誤傷過當事人,製造過一個個反轉新聞,攪起過不少輿論漩渦。

如果說,我們可以從“流浪漢”成網紅中採擇什麼啓示的話,那或許是:

雲淡風輕,這可以是看待人生的態度,也可以是我們面對所謂熱點時的剋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