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睢陽之戰要算的上是唐軍抵抗的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其守將張巡也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將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張巡並不是睢陽的守將。那麼他為什麼要來趟睢陽這攤渾水呢?

張巡

張巡本是真源令,在雍丘令令狐潮棄城投降後受邀組織雍丘的守備,並與反攻的令狐潮展開了拉鋸戰。但雍丘只是一座小城,且補給線非常脆弱,在長安淪陷後更加岌岌可危。在這樣的情形下,城內的軍心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動搖。

這一天,六名官爵較高的守將一起找到張巡,向他備陳守城的難處,希望他能帶領雍丘城投降。張巡看了看這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將領,只好無奈地點了點頭,表示次日早上正式投降。

第二天早上,所有高級指揮官全部來到縣衙,張巡早就等在了那裡。他帶著大家向堂上高懸的玄宗皇帝像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正當大家都以為要和李唐朝廷說再見的時候,張巡突然怒目圓睜:「你們六人都受國恩已久,在這個時候不思為國盡忠,卻想著向叛軍搖尾乞憐?把這六個沒有骨頭的東西給我推出去!」旋即,這六位將領的人頭就離開了脖子,從此後再也無人敢提投降二字。

唐玄宗李隆基

就這樣從二月打到十一月,令狐潮組織了數次進攻,卻始終拿這座小小的雍丘無可奈何。為了拔掉這顆釘子,叛軍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派一部分軍隊與雍丘對峙,再將雍丘周圍的城市一個個打下來。最危急的是,叛軍的兵鋒已經突到了江淮的門戶睢陽。

古城睢陽

一旦睢陽失守,只剩半壁江山的唐帝國將失去最重要的稅收來源,本就岌岌可危的經濟將徹底崩潰。因此,守住睢陽,就是守住帝國的生命線。睢陽太守許遠自知能力不夠,便請張巡前來守備。張巡也知道雍丘的守衛工作已經取得戰略性地成功,便撤出雍丘前往睢陽。

進駐睢陽前,張巡將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安排在寧陵,起到拱衛睢陽的作用。令他想不到的是,這支部隊將成為他在日後的最後一絲希望。

寧陵古城

張巡在睢陽城能調遣的部隊,滿打滿算不過六千八百人,再加上寧陵的三千人,總共不過萬人。但他所要面對的,是由尹子奇統帥的十三萬精銳叛軍。這些叛軍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拿下睢陽挺進江淮,切斷唐朝的經濟命脈。

至德二年正月,睢陽保衛戰開打。在中國歷史上,這也許不是最有名的戰役,但其悲壯程度及其爭議性之大,卻很難有所匹敵。

睢陽圍城

十三萬叛軍對睢陽展開了潮水般的進攻,張巡絲毫不慌,指揮著將士們展開了英勇的抵抗。一連十六日,叛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唐軍擊退,只能在睢陽城下丟下兩萬多具屍體。正月結束後,睢陽保衛戰第一階段以勝利告終。

然而睢陽並未就此逃出生天,它依然被叛軍死死地圍困著。經過兩個月的休整,尹子奇再次席捲而來。然而這一次張巡卻沒有龜縮在城裡死守,反而列陣在城門前。這樣的布陣讓叛軍頗為摸不著頭腦,不知這幾千人想要幹嘛。趁著叛軍愣神的功夫,張巡指揮守軍全軍出擊,對還沒布好陣型的叛軍前軍進行了閃電般的打擊,隨即撤回城內。這一戰共計斬首千餘,令尹子奇肉痛不已。

儘管張巡等人意志堅定,然而睢陽城中的糧草卻有吃完的那一天。士兵們的口糧越來越少,每個人只能領到二兩糙米,到後來連這一點供應都已經無法做到了。無奈之下,一向硬骨頭的張巡也只好派手下大將南霽雲前往臨淮求救。

臨淮

臨淮守將賀蘭進明(一看便知是個胡人)手下兵多將廣,糧草豐盈。但他根本就不想去救睢陽,南霽雲苦苦哀求他出兵,他卻完全置之不理。當南霽雲意識到從這個韃子身上已經根本沒有求到援兵的希望的時候,他爆發了:

賀蘭進明

「睢陽已經被敵人圍困了半年,實在是沒辦法了才來找您借兵。剛被圍城的時候,城裡還有數萬人口。如今城裡已經到了吃人的地步了,就連張大人都把他的愛妾殺掉給我們分吃了!如今城裡只有不過數千人,如不救援城破就是遲早的事。只是一旦睢陽淪陷,怕是臨淮也不得保全!」

張巡殺妾

「我南霽雲之所以冒著槍林彈雨前來求援,是希望您能念及國家危亡,以救睢陽!您為何還有心思在此飲酒作樂,絲毫沒有憐憫同情睢陽之心?您自詡忠臣義士,這就是忠臣義士所干出來的勾當?我今天既然不能完成使命,就只能剁根手指頭在這留給您,以表達我胸中之意!」說完,南霽雲抽出腰刀砍掉自己一根手指頭,連夜帶人返回睢陽。

南霽雲塑像

南霽雲說的不完全是實情。因為實際上,睢陽城的形勢比他說的還要壞。那麼,睢陽真的已經開始吃人了嗎?睢陽城還能再堅持多久呢?只有天知道。


因為張巡、許遠的部隊是以「義兵」為主的,也就是說,不是唐廷的正規軍。

當時在河南地區,且先不談朝(李唐方)、叛(安祿山方)矛盾,即便李唐一方內部,其實亦是矛盾重重的。因此以抗擊叛軍為單純目標的張、許部隊,反而成為了河南地區對抗叛軍的主角。「睢陽之戰」自然也就會是張、許來打了。

而當睢陽被圍之後,河南地區的李唐軍隊,不論是中央派遣而來的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抑或是隨著安史之亂而成長起來的那些地方軍閥【1】對張、許都抱持著「坐觀成敗」的態度。

注1:如河南都知兵馬使許叔冀、譙郡太守閭丘曉等人。

事情還得從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二月,李唐方的第一任河南節度使張介然戰敗被殺時說起——

張介然死後,河南形勢危急,地方官多數選擇投降或逃跑。分散在河南各地的少量正規軍,以及臨時組織起來的「義兵」則以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為首,紛紛起兵。這其中就包括了真源縣令張巡、單父縣尉賈賁、濮陽縣丞尚衡【2】等。到了次年(天寶十五載,756年)一月,與李祗幾乎同時舉兵的濟南太守李隨率軍進入睢陽,被玄宗任命為河南節度使。前高要縣尉許遠也正是在此時被任命為了睢陽太守。

注2:此人後來成為同許叔冀、閭丘曉等並列的河南地方軍閥。

然而沒過多久,李隨便突然去世。他留在睢陽的部隊(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轉由許遠統率,而河南節度使則由嗣吳王李祗接任。不過,李祗接任實則只是一個過渡——玄宗真正屬意的,是嗣虢王李巨。該年五月,李巨被任命為第四任河南節度使。這一任命,不光有著在河南整合力量對抗叛軍的意圖,還有著在河南遏制太子李亨勢力的意圖。

接著,隨著玄宗的西逃,七月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到了當年十月的時候,肅宗也任命了一名河南節度使,即賀蘭進明。李唐方在河南這樣兩節度並立的結果,是賀蘭進明終於在第二年(至德二載,757年)擠走了李巨,但李離開時卻從河南帶走了相當的軍事力量。

此時,張巡已經同許遠,以及城父縣令姚誾等人合兵一處,據守睢陽。對於他們而言,不論是玄宗在位,還是肅宗即位;是李巨在任,還是賀蘭進明獨任,恐怕都並沒有多少差別。因為張巡自雍丘、寧陵,到睢陽的一路抵抗也好;許遠在睢陽的長期據守也好,其實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唐廷的實質性支持。張、許自己的官銜倒是升上去了【3】,但卻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權力。申請的賞賜幾乎得不到也就罷了,甚至連援軍和物資援助也得不到【4】。

注3:譬如張巡已經成為了河南節度副使。

注4:其實不光是得不到物資援助,許遠囤積在睢陽的糧食甚至還被李巨拿走了一半。

待到張巡派南霽雲四處告急之時,河南諸軍【5】依然坐視不救。這一方面是源於他們對張、許等人主觀上的妒忌,另一方面也源於他們之間互相的牽制【6】。即便賀蘭進明在至德二載(757年)八月被張鎬取代後,張鎬所主導的救援睢陽的行動,仍舊因為閭丘曉的拆台而失敗了。

注5:此時賀蘭進明以重兵守臨淮,許叔冀、尚衡、閭丘曉的部隊則在彭城和譙郡。

注6:許叔冀等地方軍閥同賀蘭進明之間既有地方同中央(朝廷)之間的矛盾,同時亦受了肅宗朝內部矛盾的影響(肅宗的宰相房琯與賀蘭進明有很大的矛盾),由是賀蘭進明一直擔心遭到許叔冀的襲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